• 32阅读
  • 0回复

新疆水利建设成就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20
第2版()
专栏:

依靠集体力量和国家支援 不屈不挠改变农牧区面貌
新疆水利建设成就辉煌
全区对旧渠系作了大规模改建,同时积极开辟新灌区,修建大小水库二百多座,使农田灌溉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一点八倍,广大牧区初步建起一批饲料饲草基地。由于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抗旱威力,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三年的粮食平均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今年夏粮获得好收成,秋熟作物也胜过往年。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民几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不屈不挠地坚持兴修水利,向干旱作斗争,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全区农田灌溉面积比解放前扩大一点八倍,农业生产稳定上升,农村面貌起了深刻变化。
一九六○年以来,自治区遭到连续三年少见的干旱,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受到严峻考验,发挥了巨大威力。干旱特别严重的一九六二年,各地河流春季水量比往年减少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由于历年修建的水利工程发挥效益,加上计划用水,全区实际灌溉面积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大,各种农作物仍然获得丰收。这三年全区粮食的平均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三,比解放初增加百分之八十七。今年各地又有一批新建水利工程发挥效益,雨水也比较均匀,全区夏粮获得好收成,秋熟作物也胜过往年。目前,广大农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
新疆地处亚洲腹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一百多毫米,而蒸发量却大于降雨量二十几倍,绝大部分农田依靠引雪水和地下水灌溉。而且境内山高河陡,冬春季河水小,夏季山洪泛滥。各灌溉区农田距水源较远,引水渠道经过戈壁地带,渗漏、蒸发量高达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解放后,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和国家支援,对旧渠系作了大规模改建,同时积极开辟新灌区,修建新的水利工程。经过持续不断的斗争,现在全区能灌溉五万亩到一百万亩的干渠,已经由解放前的六十多条增加到一百六十多条,引水能力比解放前增加两倍半左右;其中用卵石砌成或用混凝土砌的防渗渠道,引水能力占所有渠道总引水能力的一半以上。输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一倍左右。仅减少渗漏一项,就增加水量二十多亿立方米,可灌溉耕地二百多万亩。在这同时,各地还修建起二百多座大小水库,蓄水量达二十三亿立方米,比解放前多四十七倍。
在发展水利建设征服荒漠的事业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负了在塔里木和准噶尔荒原开辟新灌区的光荣任务。从一九五○年起,他们战胜了严寒酷暑等重重困难,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修建起引水干渠和各种渠道总长达四万三千公里,灌溉面积相当于全自治区解放初期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建立起一百四十多个自流灌溉的大型机械化农场。生产部队引来的大量雪水和地下水,除了灌溉农场土地以外,还供应给各族人民,保证了农牧业生产稳定上升。现在,生产建设兵团所在的灌区,有很多千百年来被人们认为不可驯服的河流,已经得到很好的治理。从天山北坡流入准噶尔盆地的玛纳斯河,是北疆大河之一。由于河床陡、多砂砾,涸水期河水潜入地下,无法利用,山洪暴发时又常常泛滥成灾,到解放初玛纳斯河上游仅有四十多万亩耕地。从一九五○年起经生产部队逐步治理,现在奔腾咆哮的河水被驯服地引向新建起的大小渠道。与玛纳斯河平行的六条小河,也修起了一批混凝土、卵石渠道和节制工程,形成七个较完整的大型自流灌溉区,耕地面积比解放前扩大十一倍多。现在,在昔日黄沙莽莽,异常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沿广大地区,已经出现一片片渠道纵横、林带围绕的新绿洲。
解放前,新疆广大牧区水利工程极少,牧民们逐水草放牧,没有种饲草的习惯,粮食不能自给。解放后,牧区也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立起一批饲料饲草基地。阿勒泰专区解放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利工程,没有饲料基地,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年年靠外地供应。解放以来,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大部分世代游牧的哈萨克族牧民实现了定居,集体经济力量大大增加。目前全专区已经修建起大小渠道一百多条,灌溉面积达一百三十多万亩,比解放前扩大十倍多。现在全专区牲畜已经由解放初期的四十三万头增加到二百六十多万头,粮食产量自给有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