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保守党和工党的明争暗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20
第4版()
专栏:

保守党和工党的明争暗斗
叶志雄
英国最近国内的政局颇为动荡。由于最迟在明年就要举行大选,执政的保守党和在野的工党已经积极在进行争夺选票的明争暗斗。刚刚结束的保守党年会和工党年会,就是这两个主要党派在大选前分别积聚力量和制定战略的重要行动。
目前保守党所面临的局面是十分不利的。几年来保守党政府执行的国内外政策连遭挫败。麦克米伦政府对外政策中最惨重的失败,是在英国申请加入共同市场上碰了壁。保守党政府曾把挤进共同市场看成是它解决国内危机、维持大国地位和同美国政府打交道的一张王牌。麦克米伦曾经公开承认,要求加入共同市场是英国从来没有下过的“最大一笔赌注”。结果这笔赌注落了空。同时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又由于英国力图参加共同市场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英联邦各国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强。
英国政府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也引起英国各界人士的不满。拿骚会谈中美国拒绝向英国提供闪电导弹,实际上剥夺了英国的“独立核威慑力量”,对于英国的大国地位,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国内问题上,保守党的做法也极不得人心。保守党政府执行的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劳动人民肩上的政策,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恶化。英国工业生产长期停滞,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保守党政府虽采取了一些人为的刺激经济的措施,但并未使停滞的经济发生显著变化。物价依然不断上涨,失业人数激增。失业者最高曾达到九十万,目前也仍有五十万,为战后以来所罕见。
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党的威望一落千丈。它在地方和议会补缺选举中,连续遭到失败。不久以前陆军大臣普罗富莫的丑闻被揭露,并且牵连许多当权人物,这使得保守党的名声更加败坏。工党正是利用保守党的这种困境,企图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把保守党撵下台。
英国工党把它的年会作为竞选的讲坛,对保守党发动了全面攻击。工党领袖威尔逊把保守党描绘为一个“涣散的、道德败坏的、没有领导的”政党,谴责麦克米伦政府的“失败和可耻的无能”。工党领导希望在大选以前塑造工党团结一致、准备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形象。但是年会的结果表明他们在这方面并不容易做到。工党面临着几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他们需要具有号召力的大选口号,可是又不愿承担责任;他们自称代替工人说话,可是又不敢得罪资本家。在国际问题上,工党外表上遵循某种“独立”于美国的政策,但是实际上竭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工党在各方面对保守党进行了攻击,然而却提不出什么真正的代替办法来。人们看到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自认为在几个月以内就要执政的政党,在年会上竟避而不谈外交政策。在这次会议上,工党领导根本不敢触及例如是放弃还是保持英国“独立核力量”,是否主张撤除美国在英国的北极星潜艇基地等重大问题。在国内事务方面,工党提出来的主题是所谓“有计划的扩展”经济,但是,除了一些吹嘘之词以外,不过是一句空话。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根本不可能实施计划经济。
保守党当然不愿把政权拱手让出。它正力图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设法挽回它的急剧下降的声望,修补党内日趋严重的分裂,以便在下次选举中保住足够的席位。麦克米伦的辞职,显然是保守党所玩弄的一条苦肉计。他们的算盘是,让麦克米伦充当替罪羊,而由一个“新”人物重新组成内阁,从而给保守党政府刷新一番面貌,以便改变选民的视听。但是,麦克米伦的辞职,却引起了保守党内部对领导地位的争夺,使得迎接大选的保守党年会不欢而散。正如英国报纸在评论这届年会时所指出的,本来想要显示“团结和有所作为”的这次会议却落得像“一只无头鸡”那样瞎碰乱撞。在年会中,党内不同派别曾经支持不同的人为“继承人”,竞争非常激烈;在年会以后,代理首相巴特勒、科学大臣黑尔什姆、财政大臣莫德林和外交大臣霍姆之间,也曾进行了长时间的混战。十八日,英国女王在接受了麦克米伦辞呈以后,接着任命外交大臣霍姆组织新阁,暂时结束了这场领导权之争。英国报纸指出,霍姆出任首相只是一种折衷性选择,并不能结束保守党内争夺领导权的搏斗。
看来,保守党仍图作一番苦斗,以争取赢得下届大选。保守党的领导集团认为他们从不久以前伙同美国搞成功的三国条约核骗局中捞到了一笔不小的政治资本,同时英国的经济最近也略有回升,只要抓住这个时机,在大选前再进行一番拉拢选民的努力,是能够击败工党,保住政权的。
且看英国这两个资产阶级政党在未来几个月内怎样进行搏斗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