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在一个小山村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20
第6版()
专栏:

在一个小山村里
陈得胜
我们电影放映队要从李集转到山王公社去放电影。今天,我一个人先去打头阵。走进山峦重叠的大别山,来到山口第一村——魏家庄,打魏忠良大伯家门口走过的时候,冷不防魏大伯的老伴魏大婶,从屋里跑了出来一把拽住我:“老陈呐,我正盼着你来哩!”
看到她这样着急,我很惊愕,忙问:“有什么事吗?大婶!”
她笑笑:“俺收音机坏了,找你给俺修修。”
我在这一带放了几年电影,大家对我都很熟悉,都知道我们电影队的同志会捣治电器方面的东西,电筒、电话、广播喇叭等坏了,都找我们。听了魏大婶的话,我就紧跟着她走进屋去。
半年没到山区来,魏大婶的家全变了。三间草房换上了瓦顶,墙泥了,壁粉了,屋里还贴着字画匾对。院里的玫瑰,屋后的海棠全开了,屋里屋外,到处香喷喷的。
我问魏大婶:“魏大伯呢?”
“上县里开老农会去了!”
“广玉和翠楼呢?”我又问她儿子和媳妇。
她说:“他俩都到供销社运化肥去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寒暄之后,魏大婶把收音机搬出来了。我打开机壳,检查毛病。魏大婶一面为我倒茶递烟,一面跟我叙家常。我问:“这收音机是什么时候买的?”
一提这收音机,她的兴头更高了,不仅一五一十地告诉我是哪一天、在哪个商店买的;临了还跟我讲了一段有关魏大伯与收音机的事。
她对我讲:“你魏大伯是苦水里泡大的。从小就失去了爹娘,八岁就给人放牛,以后又给地主打了二十多年长工。他那东家是我们这一带最大的财主,乡里有田,镇上有店。财主心都歹毒,把长工当牛使。农忙季节,你魏大伯帮他耕田种地;冬末春初,地里没有庄稼活,东家就打发他到店里扛盐驮货,当杂工、当跑堂。一年四季,老板不让他歇口气。有一天,你大伯扛了一天盐包,浑身筋骨都累散了,他靠到堂屋的门框站着歇一歇,正好碰到东家在账桌上开收音机。他不知道这漂亮的木盒里是啥玩艺,只见东家手一拧,里面的灯一亮,就哗哩哗啦唱起戏来了,有男腔,有女调,还敲锣打鼓拉胡琴。你大伯觉得真稀奇,就坐在门槛上听起来。那知老板看见就火了,走出账房,朝你大伯胸膛狠命一脚:‘妈的,老子花钱雇你来听戏的。’可怜,痛得你大伯话都说不出来,含着眼泪,捂着胸口走了。走出堂屋老远,还听到老板在后面骂:‘你这个穷鬼贱骨还想听收音机,把你老子卖了,把你娘卖了,把你祖宗八代的死人骨头都搬出来卖了,也买不起老子半个收音机。’你看,财主多可恶啊!”魏大婶说着抹了一把眼泪,我也听入了神。
“解放后不久,他才在县文化馆第二次看到了收音机。这回他不但看了,听了,亲手开了,还请文化馆的同志拆开了底壳,里里外外让他看个够。那时,他可没有想到现在自己也能买一个呢。
“成立了合作社,成立了人民公社,我们的收入多了,日子愈过愈富了,银行里也有存款了,他的心也动了。有一天,他忽然跟我商量:俺想买一个收音机。当时,我心里一炸:咱们这号庄户人家,买那个玩艺干啥。但是,等他跟我一说清楚,我也同意了。”
这时候,我顺口插上了一句:“如今儿大媳妇大,吃不愁,穿不愁,生活好了,日子富了,买一个收音机,闲来无事听听音乐听听戏也该。”
我这最后一句话把魏大婶说恼了。她说:“光是为了听歌听戏,花这么多钱买一部收音机,我才不干哪,那倒不如把这些钱,买些化肥买些菜饼,上到地里,还能多打粮食多增产。”
随后,她跟我解释,说魏大伯跟她商量的时候,讲了两个理由。
“你魏大伯常对我讲,如今咱们劳动人民翻了身,做了主人,当家执政掌大印,就要过问和关心国家大事。他从小没有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识半个。他虽然一字不识,这几年来却总订一份报纸,上工之前,或是下工之后,就找到会计:给俺念念,给俺念念。但是,成年累月,天天这样麻烦人家也不是事。你大伯说,要是买了收音机,就不用订报纸,就不用请人读报,只要开关一拧,灯一亮,国内的大事,国外的新闻,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那才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哩’。”——这是魏大伯讲的第一个理由。
魏大婶呷了一口茶润润嗓门之后,又接着讲第二个理由:“你魏大伯是六十开外的人,人老体衰,推不得,担不得,可是队里却把他当个活宝贝,说他是个老把式,生产上有经验,聘他当技术顾问。春天育山芋苗,秋天窖山芋种一些技术性强的庄稼活,都请他当指导。可是,干这育秧蓄苗的工作,非得知道天气冷暖阴晴变化不可。我们这是偏僻的山区,还没有气象站,听不到气象方面的消息,你大伯过去全凭自己的经验办事,可是人到底不是气象台,哪能那么准呢,难免不失手不误事。你魏大伯说,要是买个收音机,早、中、晚听三次气象广播,办起事来不是更有把握么?”
听完魏大婶这番话,我深深感到魏忠良这个平平常常、枯瘦佝偻的老头,有着一颗多么火红的心!
我修好收音机,谢绝魏大婶的一切招待,赶忙走了。走到村后,当我无意中回过头来朝魏家庄张望的时候,猛然发现魏家庄的屋顶上,树起了五根天线。这五根天线告诉了我,只有二十四户,而且二十四户都是贫农的魏家庄,如今,有五户人家有收音机了。
我车转身来,正要迈步的时候,又一个熟悉的声音把我喊住了:“老陈同志,等一等!”
这是魏大婶的隔壁邻居,二十三岁就带着儿女守寡、讨了二十几年饭的李玉英大娘。她走到我跟前,从怀里掏出一卷钞票递给我:“老陈同志,你是内行,你给俺买一架收音机吧!孩子们都想听听啦。”
我只问:“买什么牌号的?”
她说:“什么牌号我搞不清,随你选好了,只要声音大,收得远,能听到北京的声音,能听到毛主席讲话就好了。”
接过李大娘手中的钱,看着那屋顶上的天线,我心头无比激动。今天,在这荒僻的小山村里,我再次看到了祖国农村的天翻地复的变化,听到了祖国阔步前进的坚实的足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