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兴水利改造自然影响深远 南海县大旱之年水稻丰收 全县人民经过五年艰苦奋斗,使百分之九十的水田自流灌溉,良种得以推广,精耕细作有了条件,多种经营开展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21
第1版()
专栏:

兴水利改造自然影响深远 南海县大旱之年水稻丰收
全县人民经过五年艰苦奋斗,使百分之九十的水田自流灌溉,良种得以推广,精耕细作有了条件,多种经营开展起来。
本报广州二十日电 广东南海县人民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初步在全县范围内建成电动排灌站网。今年这个县早造生产虽然遇到了稀有的大旱,可是全县早造总产量比去年增加约百分之三十四,相当于一九五二年全年的粮食产量。
南海县原来是一个高田旱低田浸,不抗旱就排渍的地区。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仍然经不起严重自然灾害的袭击。近几年,这里的农业生产稳定上升,主要原因就是自从成立人民公社以来,全县人民经过连年的艰苦奋斗,逐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电动排灌站网,从而基本上摆脱了水灾和旱灾的威胁。现在全县已建成八个变电站,容量三万千伏安;三百六十四个电动排灌站,装机容量二万八千六百余瓩。全县五十万亩水田,有九成可以自流排灌;抗涝能力,按设计能力可以防御日雨量二、三百毫米的暴雨(连续数天暴雨则尚难防御)。
南海县今年早造增产是在解决了水利问题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结果。推广矮秆高产良种,是南海县今年早造大增产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过去不具备水利条件时,推广高产良种却是不可能的。这里长久以来习惯于早造插“早水银占”“赤谷”,晚造插“鼠牙占”“白壳齐眉”等品种,明知产量低也要插,原因就是这些品种耐旱、耐淹或比较早熟。今年情况不同了,多数社、队都推广了“广场矮”“矮脚南特”“陆才”等高产品种,从去年的两万亩增到十九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大沥、平洲、盐步、里水等公社今年早造每亩因此比去年增加一百二十斤到一百四十八斤。推广良种需肥量较大,过去水利条件不好,一般要用三四成或五六成的劳动力去防洪、车水,哪有劳力积肥?今年电动排灌代替了人力,全县大约腾出十万名劳动力积肥和改良土壤,为扩大良种面积创造了条件。往年很难为晚造准备基肥,今年晚造除了二十一万亩稻草回田以外,还有百分之六十五的田施了基肥。现在有些公社、大队又在动手为今年冬种和明年早造准备肥料了。消灭虫害方面,过去要求在“惊蛰”前沤完田,把越冬螟虫在冬眠状态中消灭,但由于大量劳动力用于车水,始终办不到。现在有了电动排灌站网,“立春”就可以普遍开始沤田,螟虫绝大部分都可以及时被消灭。
劳动力从防洪抗旱中大量解放出来之后,也为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从前天不下雨,沤不了田,雨来了就抢犁耙、抢插秧,很难严格讲求规格和质量。现在有了电动排灌站网,沤田可以从容不迫,因而沤得烂,沤得熟。晚造过去是“上昼黄、下昼绿”,翻倒禾头就插秧,现在一般都沤上十五天到二十天。过去一般只能做到一犁五六耙或两犁五六耙,现在大部分田可以做到两犁、三犁七八耙或十一二耙,绝大部分的规格也从大株疏植改为合理密植。
许多社队有了电动排灌站以后,开始把大批劳动力用于开展多种经营。桑塘地区凡是水利过了关的社队,塘鱼、蚕桑、甘蔗都经营得好。官窑公社大榄二队去年起抽了十二个劳动力打绳子,七个月的时间就收入一万二千九百元,今年又围涌养鱼种藕,年底可以收鱼三千斤,藕三万斤。有些公社、生产大队还在排灌站附近建立了加工厂,加工农副产品,增加集体收入。
初步摆脱了水旱灾害威胁之后,南海县各级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从前,一年到头谈抗旱,讲排涝,春旱解除之日,往往就是夏涝到来之时,工作疲于应付,很难考虑全面发展生产。现在,大家精神奋发,充满信心,发展生产的劲头十足。社员们说:“有了电动站,从此甩掉了穷根”。有人称电动排灌站是“幸福站”、“增产站”。
为了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南海县准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大抓技术改革,把农业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目前,南海县对电动排灌站的管理经验还不足,少数电动站的布局还不够合理,有的设备配套不够好;有的规模大用途小,成本比较高,电站和电力网的综合利用还不够普遍;少数地区(特别是高旱区)建站比较少,水利还未过关;电力排涝的能力也不很高,遇到连续数天的大暴雨还难以应付。南海县对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研究,加以调整、充实、提高。南海县今后增产的具体道路是:继续巩固提高水利效果;进一步推广良种,健全良种纯种的引进、繁育和管理制度;保持和适当增加氮肥,扩大本县的磷肥生产,发展养猪,大种绿肥;力求做到大面积的精耕细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