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一人有事众人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0-23
第2版()
专栏:

一人有事众人帮
孟昭永 李浦荣 黄佛元
一辆载着碎铁的卡车,在广州市郊黄埔通往市区的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司机罗庆侠全神贯注地掌握着方向盘,恨不得马上飞到医院里去。坐在他旁边的搬运工人容超成左手抱着一个面色苍白、昏迷不醒的小男孩,右手紧紧地捂着小孩左胸的伤口,一忽儿低头看看小孩,一忽儿抬头望望远处,焦急得头上直冒汗。
这件事发生在今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个六岁半的名叫孔惠源的小孩,跟着一个放牛的人出去玩耍,一不小心触怒了水牛,孔惠源的左胸被牛角刺穿了,顿时鲜血直流,倒在地上呻吟。
社员冼金玉、冼杏然、关旺甜等闻讯赶来,立刻抱起小孩,跑向附近的公路,急忙去找三轮车。这时,广州市第三建筑公司汽车队司机罗庆侠、搬运工人容超成,正好从黄埔运碎铁回来,经过这里。他们见小孩受伤这么严重,得赶快抢救,立即接过小孩,进入驾驶室。“送到哪个医院去快些呢?”司机想起前面四五公里处有个部队的医院,便迅速打开油门,加足马力向医院飞快地驶去,社员冼金玉、冼杏然、关旺甜也随车相送。
分秒必争
汽车在部队医院门口刚刚停稳,搬运工人容超成迅速跳下车来,抱着小孩,三步并作两步向门诊部跑去。
正在门诊部值班的护士王勃华看见飞跑的人群,知有危急病人,便快步上前把小孩接过来,送往急诊室。值班军医郑焕琴检查了小孩的伤口,看到伤口长达六七厘米,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早抢救,生命就有危险。她立即吩咐把小孩送到外科去抢救。罗庆侠见女护士跑得稍慢,怕耽误时间,便把小孩接了过来,一口气跑到了外科楼底下,容超成接过小孩,登上楼去。就这样,为了争分夺秒,抢救小孩,距离小孩被撞伤的时间只不过二十分钟,便送到了外科。
在手术室里
当时,外科的医务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在第一手术间,副院长丛林领着主治军医赵文质和其他几个军医正为一个出生才六个月的婴儿作一项大手术。这个手术已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这时正进入紧张的阶段。军医张公陛和俞友权在第三手术间刚为病人作完手术,已很疲乏。他们跨出手术室的门槛,突然听到值班护士李秋涛喊了一声:“快,有急诊病人!”张公陛了解了情况后,立即向医院的负责人报告。医院当即决定抽出力量,全力抢救,一定要把小孩救活。罗庆侠和容超成站在手术室门口,再三嘱咐医生一定要救活孩子。
在手术室里,俞友权聚精会神地在观察病情。张公陛和主治军医韦业英在手术台边,研究如何抢救。
这里的外科医生、护士遇到这样的开放性气胸还是第一次。病人的情况要求他们在做手术时既要迅速,又要谨慎。如果按照习惯的方法处理开放性气胸,应该首先给病人做好气管插管,但这样作就得延误手术时机一二十分钟,这对小孩的生命将会增加威胁。大家认为不能墨守成规,现在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赶快把伤口闭合,阻止空气进入胸腔。主治军医韦业英作出决定以后,即向医生、护士作了布置,自己也立即准备给小孩动手术。
张公陛接替护士长,用棉纱紧紧地按住小孩的伤口,并对伤口周围进行严格的消毒。然后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露在外面的肺放回原位。汗珠从他的头上不断地涌出来,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在同一时刻,护士长张惠珊穿好针线,整理好手术器械。张公陛拿过针线,把小孩的伤口迅速地缝合好了。
这是抢救小孩生命的第一步,下一步是引流小孩胸腔的积气和积液。在决定进行引流手术之前,发现胸腔引流瓶管子太大,不适合小孩使用,如果用这种管子,打开的洞口要大,势必会增加小孩的痛苦。小孩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时间紧迫,怎么办呢?按照护士长张惠珊的建议,大家动手把输血瓶、盐水管和导尿管,改装成一套适合小孩使用的引流装置。当切开洞口,安上引流装置以后,一百多毫升淡红色的液体立刻从小孩体内排了出来。
经过近一个小时紧张的工作,手术顺利地完成了,小孩慢慢地清醒过来,医生、护士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这时,一直守在手术室外面的司机罗庆侠、搬运工人容超成听说小孩得救了,像放下千斤重担似的,连连称赞医生、护士说:“多亏你们及时抢救”。
高度的责任感
中午十二点,小孩度过险关以后,便从部队医院安全地转到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继续治疗。临走时,主治军医韦业英详细地向来接小孩的医生介绍了病情,交代了今后需注意的事项。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四区值班医师张扬,很快地检查了小孩的伤口,并作了必要的处理。吃罢晚饭,张扬特地赶往正在休假的外科党支部书记王泰来医师家中,打算同他一起研究治疗方法,不巧,王泰来到外面去了。
王泰来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个青年医师,他工作七年来,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遇到危急病人,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亲自看看,协同行政负责人组织人力抢救。当天他从街上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听说有一个孩子伤势很重,立即赶到医院,仔细地了解和察看了小孩的病情,建议更换引流管,以便更快地排泄胸腔的积气和积液。一切都安排好了,他才回去。第二天一早,正在度假的胸外科负责医师方大维也来给小孩作检查,并协助张扬给小孩换了引流管,使小孩胸腔的积气、积液很快地排除干净。
在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护理下,小孩的健康很快地恢复了过来。
党给了孩子生命
这个被牛撞伤的小孩,是广州市郊沙河公社冼村大队社员孔虾的儿子。那天,孩子被牛撞伤的时候,孔虾正在田里劳动,他闻讯赶到医院,孩子已经脱离险境,使他大受感动,不禁想起许多往事。
孔虾原是贫农,解放前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生活十分困苦。四五岁时,父母亲无钱治病,相继死去。十岁以后,他便给地主干活,受尽苦难。解放了,孔虾翻了身,过了好日子,孩子们不但不愁吃穿,还能愉快地上学读书。如今他遇到了不幸,孩子被牛角刺穿了胸腔,要是在旧社会,又有谁会过问呢?还不是等死!可是,眼前的遭遇是多么的不同呀!小孩受伤了,生命危在旦夕,做父母的还不知道,素不相识的司机、工人、社员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护士不辞辛劳,争分夺秒,抢救孩子。人民公社也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和他的孩子,大队长冼文锡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往医院探望,队里负担了小孩的全部医疗费用。旧社会的冷酷,新社会的温暖,这一切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衷心地感激党和毛主席。他激动地说:“我家的好日子是党和毛主席给的,这孩子的第二次生命也是党和毛主席给的。我一定要尽力搞好生产,热爱公社,来报答党和毛主席。”周围的人都说:“旧社会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新社会可就大不相同,一人有事,众人相帮”。
挽救了一个垂危的小孩,这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但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变了,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