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得到什么?失掉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03
第2版()
专栏:短评

  得到什么?失掉什么?
《得与失》这篇通讯,从几个很重要的侧面,反映了上海被服二厂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以后,得到了什么,失掉了什么。有些人,在没有尝到参加生产劳动的甜头以前,认为干部长期参加生产劳动,是“得小失大”。上海被服二厂的经验说明不是这样,而是得者甚大,失者也大。
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失掉的又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得到的是干部和工人群众亲密无间的关系,是全厂生产情况的日益改善;失掉的是脱离劳动、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是生产、工作当中的许多缺点。
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改进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由于工作岗位不同,生产实践经验不同,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是会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所以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脱离生产劳动。邵森说得好,干部如果完全不参加生产劳动,他们走进车间,“如果老是把手反剪在背后,不就是解放前老板监视工人的样子……如果老是两只手一甩一甩,那不是像过去的工头摇着膀子在工人面前晃来晃去,工人见了一肚子气。”这种看法是很深刻的。当然,解放以后,我们工厂的干部同工人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干部、工人都是普通劳动者,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经济上没有剥削,这与旧社会的老板、工头同工人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的干部同工人之间的矛盾,不是敌对的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就会束缚和损害工人群众的积极性,阻碍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干部下到车间,完全不参加生产劳动,只是反剪着手,东看看,西看看,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工人群众的观感会怎么样呢?工人群众的智慧和革命创造精神怎么能充分发挥出来呢?
刘少奇同志在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的报告中说:“厂矿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干部,开始经常地用一定的时间同工农群众一起参加体力劳动。……群众的榜样激动了干部,干部的榜样也激动了群众。”
上海被服二厂和别的单位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干部和群众互相激励的伟大作用。由于干部长期不懈地参加生产劳动,有力地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改变,激发了工人群众的高度劳动热情和革命首创精神,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有得必有失。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站在时代的前面,除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以外,我们没有任何私利,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得和失是可以一致的。我们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同时也就失去了应该失去的东西。上海被服二厂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以后,克服了残存在他们身上的某些资产阶级思想、作风。这当然是一种失。但这种失,对我们来说,也正是一种得。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厂的干部对待这种所谓“失”的态度。他们在劳动中,十分注意吸取工人的意见,自觉地改造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党委副书记孟庆禄,听到工人坦率的使唤和批评,曾经引起短暂的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他立即检查和克服了自己只能指挥工人,不能受工人指挥的那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他一直保持着同工人的密切关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坚决克服了任党委副书记初期一度出现的脱离群众的思想苗头。“洞小风大”。当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通过生产劳动,这个厂的干部及时堵塞那种邪风的侵袭,消除思想的斑痕,保持工人阶级勤劳的本色,这不正是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所要得到、所可能得到的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