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在战争中成长的山东省机关托儿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14
第3版()
专栏:

  在战争中成长的山东省机关托儿所
解放区的各项建设都是无数次坚持战胜困难的结果——这个规律对于托儿所也不是例外。山东的省政府和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公署各有一个托儿所,保育着三百八十多个儿童。在这些托儿所中埋头工作的干部和保育员们有许多是足够称为英雄人物的;她们在严重的困难面前所表现的坚毅精神,是普通人所不容易想象的。
省立托儿所保育着八十多个半周岁至七岁的婴儿和幼孩。这个托儿所曾于十四个月中在鲁中、鲁南、胶东和东北转移过九次。在国民党匪军向山东作重点进攻的最紧张的时期,托儿所把孩子分散在四周七十多里以内的农民家里,干部和保育员们勤劳地替房东作担水、推碾磨、刨地瓜(红薯)等各种劳动,和居民建立了密切的感情,使被托托的孩子们得到很好的掩护和照顾。
托儿所在行军中,编成为几个中队,在中队里面又分别地编成小组,每个保育员照顾一个吃奶的孩子或者是两个不吃奶的孩子。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保护孩子。”在鲁中渡汶河时,水深齐腰,手车子无法推过,保育员们便抬着车子背着孩子渡过河水。有些身体弱的女保育员走到河中间时头发晕了,由其他人扶着走,但是仍然把孩子背在背上。民工少的时候,身体强壮的保育员就亲自推小车。在东北时,自安东至通化的一段路上,气温在零下四十度,大雪纷飞,他们踏着二尺深的积雪前进。到住地后,很快就用盐水给孩子们洗手洗脸,虽然很多干部和保育员手脚都冻坏了,而孩子们却没有一个患冻疮或患重病的。不管行军如何疲劳、寒冷,她们一直坚持了日夜值班的制度,尽一切可能保证按时给孩子们吃、喝。行军途中因找不到开水,工作人员们就遍地去拾柴草烧水。宿营时不管离集市多远,都要设法买新鲜的食物给孩子们吃。有时买不到新鲜菜蔬,便动手采野菜。
胶东托儿所创立于一九四一年敌后扫荡与反扫荡的战争环境中。创办时,孩子全部被分散在牟平一带的五十多个村庄里。所内有九个巡视员,轮番检查,经常教育保育员奶母们,因此在任何紧张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机警灵活地躲过敌人保护了孩子。一九四二年冬日寇扫荡时,李玉华、官元华两个保育员被包围在敌人的合击圈里,无法突围,他们就下定决心与孩子共生死,将孩子裹在自己怀里,隐蔽在树丛中,孩子的尿和屎都流在她们的裤腰里,她们冻得发抖,但始终忍耐着坚持了一天一夜,直至敌人撤走。保育员李秀珍被日寇俘去,仍然一直抱着孩子不放,乘敌人集合忙乱时,勇敢地逃出了虎穴。
鲁中南托儿所从博山撤向沂源(新设县,位沂水北部山区)的中途,缺少民工,又遇了倾盆大雨,保育员们便自己动手推小车,继续前进。向蒙阴转移时,国民党飞机竟用机枪对着这一群幼弱者扫射。有了保育员们的机智掩护,孩子们才得到了安全。转向渤海区过黄河时,当夜狂风暴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为预防孩子们从大车上摔下,保育员们紧跟在车旁。她们就在这样困难重重的行军里,一直安全地抵达黄河西岸。(新华社华东十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