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修通“幸福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06
第5版()
专栏:

  修通“幸福路”
  中共黎城县源庄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 杨烈
人民公社化给山区人民带来了说不完的好处,其中改善交通条件,修通汽车路、马车路,就是很重要的一条。
“见面愁”
我们源庄人民公社,地处太行山中部。全公社十个生产大队,分居在东骆驼、西骆驼、源泉三条深沟里。这些村庄,大都背靠悬崖峭壁,建筑在山腰陡坡上。在过去,村与村之间,大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牲口驮上东西,来往对行就没法让路,群众称之为“见面愁”。解放前,源泉村的贫农杨金财,有一次赶着毛驴外出,在路上碰到本村村长董德奎赶着牲口迎面过来。金财紧拉慢扯着毛驴给他让路,结果还是把村长牲口身上的粪筐撞了下来,当场被董德奎饱打了一顿。村里人都感叹地说:“穷人连走路的权利都没有了!”
源庄一带盛产干果,柿子树、核桃树、花椒树遍山都是。农民除了种地以外,干果也是一项重要的生产门路。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干果变不成钱。就拿柿子这一项来说吧,解放前一年能产七十来万斤,可是能卖出去的还不足三分之一,下余的三分之二,农民除自己吃一些以外,多数都烂掉了。外来的商贩为了谋取暴利,向农民提出“买十加三”的苛刻要求,即:出卖一百个柿子,外加三十个。就这样,商贩还说是“图贱买老牛”,心里不乐意。由于交通不便,群众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也很难买到,即使买到一些,价格也比外地高好几倍。
修路难
交通不便,给源庄一带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因此,修建道路,是当地人民多年来的愿望。可是在过去,能有什么法子呢?一九三四年,反动政府曾说要修一条从黎城到辽县(即现在的左权县)的公路,村村拉差,户户派款,结果劳民伤财,半途而废。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里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当时设在源泉村的太行纸厂,打算从源泉到涉县辽城修一段公路,路线也测量好了,只是因为中间要占私人的一部分土地,交涉了好几年没有交涉成,最后只好作罢。
解放后,陆续建成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一九五五年冬天又转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八个农业社,归两个乡管。在这段时间里,也曾经两次打算把道路修修,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社与社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了。源庄和源泉两个农业社,人多地少,每人平均不到一亩地,修路再占地,那是一百个不能同意。五十亩农业社的村子,是公路必经之处,在这个村的路中间有座石圈,要通车,就得拆掉这座石圈,这个社的群众都反对。至于不靠路旁的那些农业社,因为事不关己,积极性不高。再说,当时的修路技术力量也是个大问题,什么测量路基呀,计算土石方呀,遇上大石头山还得爆破呀,等等,长期住在深山里的人们,连这些名词也没有听说过。县上倒有几个技术员,可是,地方大啦,一些主要干线还顾不过来,哪有工夫来这里。就这样,困难重重,修路的事儿只好暂时搁起来。
公社好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源庄和朱家峧两个乡的八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组成了源庄人民公社。
源庄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山区的土特产和城市的工业品,交流更加频繁,来往的运输量猛增。这时候,赶快把公路修通,成为山区人民更加迫切的愿望。公社党委根据广大社员的要求,把在兴建水利当中锻炼出来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勘察测量了由公社所在地通往县城的一段公路。这段公路在当年秋收以后,便动工兴建。
路虽然开始修了,但许多人对能不能修通,还抱有怀疑态度。正在这个时候,长治钢铁厂拉矿砂的汽车沿着未修成的山路颠颠簸簸地开到了源泉,捎带给公社拉了两吨煤。社员们看到山区里也能开进汽车,个个奔走相告。源泉大队六十岁的老贫农李阳春说:“想不到咱这辈子还能见到汽车。”公社党委抓住这件事,给广大社员算了一笔账:一辆汽车的载运量(按载两吨煤计算),等于两辆马车,四十头毛驴,拉进来的煤价,比马车和驴驮低一半还多。这笔账一算,大大调动了社员修路的积极性。源庄大队王双全老汉一家八口人,全部参加了修路。头一天过门的新媳妇秦纪兰,第二天就和大家一块儿参加修路。源泉大队对面有座婆婆山,社员们一次下了几百斤炸药,轰隆一声便炸开了;五十亩大队社员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把村中间的石圈拆掉。这样,前后不到十天时间,通往县城的公路就修通了。这时,公社党委趁热打铁,又组织大家兴修公社到各大队的道路。到一九五九年春天,我们全公社的十个生产大队,有六个能通汽车,三个能通胶轮车,一个能通小平车。骆驼沟大队社员江其林说:“千好万好,没有人民公社好。过去是搭黑起五更,受罪骆驼沟(指路不好走),现在是人民公社化,建成‘幸福路’。”
幸福路
“幸福路”给社员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过去人担畜驮的活计,已为汽车、马车所代替。应该运出的粮食、干果、山条等土特产品和石英砂、瓷釉粉等工业原料,都运出去了。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二年四年中,全公社输出总量达到七百四十四万斤,超过公社化前十年运出总量百分之五十四点三。去年,不到十天工夫,全公社就用汽车、马拉车运出各种干果五十五万斤。由于运出了这些东西,加上各项生产的发展,社员收入大大增加。全公社一九六二年每人平均收入,就比一九五六年提高百分之四十四。
社员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及时运进了山区。人民公社成立以来的五年中,输入总量达到四百一十二万斤,比前十年输入总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所运进的物资,价格也大大降低。光吃盐一项的差价,全公社现在每年就比未修通公路前节省二千五百二十元。
交通条件改变以后,全公社新购置胶轮车十四辆、小平车三十六辆投入农业生产,从而腾出了大批人力畜力,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全公社一九五六年的粮食总产量为一百九十一万斤,平均亩产二百八十三斤,到一九六二年总产量增加为二百四十五万一千斤,平均亩产三百七十一斤,每亩单产提高百分之三十一点一。
交通条件改善后,也丰富了社员群众的文化生活,看戏看电影的机会也多了。
社员们看看现在,想想过去,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三面红旗!
(原载《山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