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从“孩子王”看两个社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09
第6版()
专栏:

  从“孩子王”看两个社会
  穆微
我当过小学教师,也当过中学教师,那是在旧社会的事。时间很短,总共只有一年。做小学教师是在刚刚初中毕业以后,那时还是个孩子,不懂旧社会的“待人接物”之道。一次县里的督学来查学,因为我烟茶不周,就把饭碗搞掉了。
在旧社会,教师是没有地位的,所谓“天地君亲师”,看起来地位摆得很高,实际上只是一句空话,“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才是“教书匠”们的真实写照。教师被人们称为“自由职业者”,在那时他们有什么“自由”呢?有失业的“自由”,有被解聘的“自由”,有挨冷受饿的“自由”,就是没有教书的自由和做一个人的自由。一句话,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没有丝毫的保障的。
俗话说:“同病相怜”。在旧社会,为了保住饭碗,在同行之间也是勾心斗角,互存戒心的,“相怜”从何说起!老教师怕“教会徒弟,师傅挨饿”,把教学经验视为“秘方”,不肯公开出来,根本说不上彼此帮助,切磋琢磨。
这些都是旧话了,又重提它作甚?这是因为最近读到好几篇人民教师写的文章,谈到他们在新旧社会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地位,因而受到感动,引起一些联想。
从旧社会被人鄙视的“教书匠”、“孩子王”一变而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培育社会主义新苗的园丁”,工作和生活有了保障,能力和特长得以发挥。许多人成了先进工作者,当了人民代表。“同行”之间的关系也起了根本的变化,新教师一踏进校门,就受到校长和老教师们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这是一个多么巨大和深刻的变化!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陶淑范在《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谈她在新社会的感受,题目是《我高兴的事儿太多了》,事情的确是这样的。这不单是她个人的感受,也不止是做人民教师的才有这样的感受,可以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一唱雄鸡天下白”,太阳一出,黑暗一扫而光。新的东西在成长、壮大,旧的东西在死亡、崩溃。从一件事,从一个人,从一个行业,以至从一些很细微的现象上,只要稍微比一比,都可以看出两个社会的不同,都可以激励人们更加热爱新社会,更加痛恨旧社会。从王存柏重接断手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新旧社会的不同,从“孩子王”、“教书匠”成为人民教师的事例,也可以看出新旧社会的不同。总之,例子是举也举不完的。陶淑范同志说得好:“过去,我们流的是辛酸的眼泪,现在流的是欢乐的眼泪。”辛酸与欢乐,就是这么明显的不同!在我们过着欢乐日子的今天,而不忘记过去辛酸的时日,时时将新旧社会对比对比,那就会激励我们更加奋发前进,去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