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六盘山上高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14
第6版()
专栏:

六盘山上高峰
劳郑
向南,向南,勘察队的大卡车载着我们穿过稻黄黍红的银川平原,渐渐进入青山翠谷的六盘山区,终于在一个下午,来到了六盘山的主峰下。我们跳下卡车,一位勘察队员掏出海拔仪来,放在路旁的一块里程碑上,指针灵敏地指出,这里的海拔高度恰恰是二千米!抬头看,巍峨的六盘山主峰插入云霄,从山脚到山巅还有将近千米!
深山的黄昏来得快。刚才,阳光还普照苍翠的山谷,一会儿,就只剩主峰上抹着几笔金光了。这时,一团团云絮飘进山谷,无声无息地向我们拥来,使人感到两颊生凉,仿佛江南如酥的微雨,而萧萧的山风更增添了无限秋意。这晚,我们就在主峰下的林场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勘察队员带了测量器材,向山上进发——去窥探森林的奥秘。我们沿着曲折的山溪行走。淙淙的山溪一会儿从这里截断山径,一会儿又在那里漫过小路,我们嬉笑着从这儿的石头上跳过来,又从那儿的石头上跃过去。我们沿溪走了一阵,突然看见山腰的树丛里炊烟袅袅。我们一面擦汗,一面朝着炊烟起处攀登。眼前,出现了一个平展展的小山坡,散散落落地有着五六户人家,一色砖墙灰瓦的平屋,十分整洁,这是一座回民的小山庄。它周围尽是茂密的树林,村子里长着两株参天大树,像两顶大绿伞,罩着整个山村。我们在生产队长兼护林员老杨的家里歇脚,并准备请他领我们上山去选择标准林地,进行测量。
听说,当年老杨给红军当过向导,曾经领着一支红军,安全地越过六盘山上高峰。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进了老杨的屋里。老杨本人不在,一早就下地了,说是一会儿就回家吃早饭。我们上炕喝茶休息。刚安静下来,便听到一种叮叮不绝的响声。我循声寻去,进了灶房,仔细一看,原来,山泉像自来水一样,被引了进来。一根粗大的向日葵秆子像自来水管,穿墙而入,下面接着一个水缸,清冽的山泉,落珠泻玉一般落入缸内。我瞧着这“土自来水”,心里暗暗赞赏主人的匠心。这时,正屋里响起一阵寒暄声,接着一个头戴回民小白帽、身躯高大、面孔红黑的老汉,踏着结实的步子进灶房来了。他就是当年的红军向导,今天的生产队长老杨。他蹲在灶下吃饭,我便和他拉话。我称赞他的“土自来水”高明,想的办法巧妙。他却告诉我说,这还是当年一位老家在江西井冈山的红军教给他的。井冈山用毛竹筒接山泉,这里的竹子太细,老杨便用向日葵秆子代替毛竹筒了。真没想到,这“土自来水”还是从井冈山传来的,它是和红军的革命火种一起,在六盘山立脚生根的哩。
老杨吃过饭,从灶房里走了出来,和我们挤在一个炕上,说说笑笑。我们指着墙上的猎枪和两条狐尾,问他:“杨队长,山上野牲多吗?”老杨慢悠悠地说:“旧社会,六盘山被马鸿逵剃了光头,野牲没处站,也就不来了。新社会,大树根上长出新苗苗,这十几年来,新苗苗长得茶缸粗,野牲也兴旺了。这都是国家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好呀!”
我们开始登山了。需要勘察的天然次生林就在山庄的上面。老杨肩背猎枪,手持开山斧,在前边带路。山坡相当陡峭,遍山密林,野藤纠缠。一会儿,我便气喘嘘嘘了。抬头看老杨,他虽已五十开外,却又稳又快地攀登着。
这里是桦树和橡树占优势的混交林。我们先遇上了桦树,这些桦树都是从合抱的母根上萌发出来的苗苗,但是,现在都已长得茶缸粗了。接着不知不觉地攀到了橡树丛。熟透了的橡子像冰雹,噼噼啪啪掉下来。我抬起头,想朝上看看,脸上就挨了几下。橡子打得我们又是笑又是叫。有一颗促狭的橡子,竟落进我的衣领,痒得我只顾腾手去抓取,手一松脚站不住,人便往下滚,幸而下面尽是密林和藤蔓,没有滚下去。
勘察队选好了点,忙碌地工作开了。我这个记者也相帮拉量绳。我倚在一株粗壮的桦树上站稳了身子,巧得很,一株窈窕的山楂树紧挨在我身边,红的、紫的山楂,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我趁机抓过山楂大嚼。其实何止山楂,山梨、山李,有的是,野生果木多极了。
我把量绳牢牢系在树上后,便随着老杨去观赏山景。我们在密林中穿行。一会儿,他指着紫红的花朵,告诉我,这是药材白芍花;一会儿,他拉了一根纤细的青藤,告诉我这是滋补的党参。他十分郑重地对我说:“六盘山是宝山,啥都不缺!”我们走着走着,林子渐渐稀疏了,簌簌山风送来了隐隐的山涧流水声。突然,老杨发现了什么,以手示意,要我别作声,我蹑手蹑足走到他身边,朝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我们的下方,是一片林中空地,山涧弯弯地从中流过,一只美丽的公鹿长着一对雄壮的角,昂着头,左顾右盼,机警、轻捷地朝山涧走来。大概,鹿认为这里很安全,啜了几口水,便从原路走了回去,一会儿,便带领着“一家子”来饮水了。紧跟在它后面是两只没长角的鹿,最后出现的是一只母鹿,它的身旁还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鹿。它们挨次到涧边饮水。顽皮的小鹿一不小心,踩到水里,吓得公鹿回身就奔。一转眼鹿群就消失在丛林里了。我们也继续朝前走。这一路尽是橡树林。我们的双脚踩在橡子铺的路面上,踩一脚滑一交。松鼠好像是集中到这里来了,它们拖着蓬松的尾巴,不住地在橡树上飞跃,看来它们忙着搬运橡子,贮备冬粮呢!多么富庶的自然资源啊!老杨告诉我,松鼠搬、野猪啃的日子只有这几天,过了这几天,秋庄稼都收到场上,社员们就要上六盘山搞“小秋收”了。他们将用橡子为集体酿酒、烤胶……。
我们终于攀登上峰顶了。放眼四看,远处山峦郁郁苍苍;低处,坡式梯田绕山盘转,田里女社员忙着收割橙黄的糜谷和紫红的荞麦,男社员响亮地?喝牲口犁收马铃薯,这时正是山区秋收大忙季节。
高高的蓝天上,金光灿烂的秋阳穿过白云,照耀着群山。我们感到自己一会儿置身在柔和的云海里,一会儿又沐浴在金色的秋阳中。老杨指着一条飘入云海的盘山道,激动地叙说当年工农红军怎样千辛万苦,从这条道走向革命圣地延安。蓦地看到前面真有一面红旗在山径上飘动。定睛一看,原来是勘察队的红旗。这是一面建设的红旗,这面红旗正是我们青年一代从老一辈红军手里接过来的啊!兴奋、激动和喜悦的感情一时交织在我的心头。抬起头来,看到峰顶巍然屹立着一块巨碑,上面镌刻着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于是我也不禁引吭高歌,“六盘山上高峰,旄头漫卷西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