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反复实践找到增产海盐完整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15
第2版()
专栏:

貔子窝化工厂厂长滕传珍三种“试验田”
反复实践找到增产海盐完整经验
全厂各盐场根据天时灵活掌握盐池卤水深浅,不论旺季淡季晴天雨天,都能增产,十月上旬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
新华社沈阳电 记者顾铁风报道:辽宁省貔[pí皮]子窝化工厂厂长滕传珍三种“试验田”,使一项海盐生产的先进经验更加充实起来,在全厂各盐场推广。
今年,这个厂的盐场推广了这项经验,尽管在产盐旺季连续遇到大雨袭击,结果仍然提前在十月上旬超额完成了全年海盐生产计划。
经过充实后的这项经验,叫做“以深卤为主,深浅结合,随天应变”。在晒盐旺季的晴天,卤水蒸发得快,盐池里的卤水就灌得深一些,一般深四厘米到六厘米,这样产盐多,盐质高;在晒盐淡季和阴天,卤水蒸发得慢,盐池里的卤水就浅些,一般是深二厘米到三厘米,这样结晶反而快,能保持一定的产量。
在貔子窝化工厂,这项经验是在一九五八年出现的。以后,滕传珍等干部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反复过程,逐步使它充实起来,完全符合本厂的海盐生产规律。
一九五八年的晒盐旺季里,这个厂各盐场的盐池卤水深度一般为一厘米半到二厘米。当时,东老滩盐场第八组的盐工们推行了“深卤结晶”的经验,把卤水加深,提高了盐产量。但是,很多工人听到深卤结晶却不同意,有的人说:“大海水深,从来不结晶;圈里(贮海水库)水深,也从来不长盐。深卤结晶不中用。”
究竟是卤水深些好还是浅些好?厂长滕传珍和党委书记王沛丰都拿不定主意,于是决定种“试验田”,通过实践来验证。
滕传珍和几个干部穿上劳动服,来到了东老滩盐场青年组,说服工人们,划出三十个池子作试验。其中,卤深二厘米、四厘米、六厘米,各灌十个池子。工厂的生产技术试验滩的技术员,也同时作试验。
这时候,每天天气晴朗,烈日当空,卤水蒸发得快。不到一个月,试验田就扒了三次盐。计量结果,卤深四厘米和六厘米的池子比卤深二厘米的池子产盐多。生产技术试验滩也提出一份报告:卤深六厘米的池子比浅卤池多产盐百分之十四点五。
根据这次试验,工厂规定:各盐池卤水深度一律由二厘米左右加深到三至五厘米,实行深卤结晶。
但是,深卤结晶还没有完全被盐工们接受,到一九五九年春晒它就“夭折”了。
这年三月春晒开始,工厂召开了现场会议,大张旗鼓地推行深卤结晶。滕传珍还带领一些干部到各盐场督促检查。结果,三月份五个盐场都没有完成计划,四月份也产盐不多。许多盐工组长纷纷议论:咱们三月“剃光头”,四月也低产,就是吃了深卤的亏。这一来,盐工们暗地里把卤水减浅了。
滕传珍看到这种情况,听到这些议论,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原来,在辽宁,三月份还没有到晒盐旺季,加以这一年三月春雨连绵,四月份也时阴时雨,卤水深了,结晶反而慢,盐产量不高。他弄清了原因,决定下一个晒盐淡季再作试验。可是,一九六○年晒盐淡季因连降大雨,试验没有获得圆满结果。
一九六一年初春,新的试验又开始了。滕传珍同东老滩盐场第二组的工人一起,划出二十个池子,一半灌四、五厘米深的卤水,另一半灌二厘米半深的卤水。十五六天后开始扒盐,浅卤池却比深卤池多产盐百分之二十五。
这一次试验以后,工厂把原来的规定修改为:旺季深卤结晶,淡季卤水适当减浅。
修订后的措施在今年三月晒盐淡季推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可是到今年四五月晒盐旺季,天气反常,时而大雨,时而阴云密布,各盐场实行深卤结晶,又变成低产了。于是,滕传珍背着行李又来到了东老滩盐场第四组。他觉得过去种“试验田”,没有和工人住在一起,同工人交谈的机会还不多,这次就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天中午,滕传珍来到盐田,看到第四组的盐池卤水比邻组深,但池底长盐却没有邻组的厚。他找邻组组长李文家询问,李文家望了望天色,说:“看天行事呗!像这样半阴不晴天,卤深吃亏,卤浅结晶快。”第四组副组长徐永义和其他老盐工也介绍了自己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天晴卤深些好,天阴卤浅些好,应该根据天时,灵活掌握。
按照这些意见,滕传珍又作了一次试验,把卤水适当减浅。几天以后扒盐,每个池子比卤深时多产了半吨盐。
滕传珍接着召集东老滩盐场八个小组的组长开会,作了一次研究,又开了全厂干部会议,反复讨论。大家认为过去的规定过死了,最后把深卤结晶的经验修改充实为:“以深卤为主,深浅结合,随天应变。”这一经验立即为全厂盐工所接受,在各盐场顺利推广开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