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从发展公有猪着手扶持贫农下中农养猪——楠木公社第十一大队发展养猪事业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16
第2版()
专栏:

从发展公有猪着手扶持贫农下中农养猪
——楠木公社第十一大队发展养猪事业的调查
彭雨 文贤书 孟基宁
在四川彭县楠木公社,养猪事业发展得最快的是第十一大队。这个大队三百九十九户,平均每户养猪三头。猪多、肥足,去年粮食增产,今年粮食又比去年增产。
这里从前就是出猪的地方。可是解放前贫苦农民租地种,交了租子,自己剩不下几颗粮,很多人家不可能养猪。有的贫苦农民喂上头把小猪,也是不等育肥就卖了,卖了再翻转来买小猪喂。从土地改革到办农业社,喂猪的户多了,全大队的猪曾经达到七百五十头。公社化以后,在发展公有猪的同时,大力扶持贫农、下中农家庭养猪,养猪事业迅速发展。据今年十月上旬统计,全大队圈存猪一千二百零二头,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六十点二六。
为扶持贫农下中农养猪创造条件
从这个大队前几年的分配中,看到这样一些事实:一些贫农、下中农每年做的工分不少,可是收入不多。原因之一是没有养猪,投肥少,单靠工分收入。因此,近年来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重视发展集体养猪事业,并从各个方面帮助没有养猪和养猪少的贫农、下中农多养猪。
大队党支部坚持了主要由生产队集体饲养母猪的原则。目前,全大队共有公有猪二百二十四头,占全大队总头数的百分之十八点六。其中母猪八十八头,占全大队母猪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点五,十四个生产队平均每队有六头多。公有母猪百分之八十以上由贫农、下中农家庭负责饲养。因为他们责任心强,喂得细心,所以母猪产仔率高。第十二生产队的公有猪五十四头,其中母猪就有二十头。由于公有母猪多,猪源可靠,因而私人养猪也多。这个队也是全大队养猪最多的,四十三户共养猪一百八十四头,每户四头以上,每人平均一头。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发展公有猪对整个养猪事业的重要作用。
公有猪的发展,特别是公有母猪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也有力量扶持贫农、下中农家庭养猪。因为公有母猪产仔以后,能够优先安排给无猪和猪少的贫农、下中农家庭喂养。缺乏资金的贫农、下中农,还可以向集体赊购小猪,待小猪育肥卖出或者在大小春分配时,还本给生产队。对一些贫农、下中农社员,队里还采取公有私养的办法,安排他们先喂公有猪,有了力量再喂私有猪。现在,这个大队贫农、下中农所养的猪,百分之九十的仔猪是由集体供给的。
帮助贫农下中农解决猪圈和饲料
对于发展集体养猪事业,开始有些人思想不通,他们嫌麻烦,觉得不如社员私养“撇脱”。结果有个别队因为集体不养母猪,缺乏猪源,贫农、下中农无力向市场上购买仔猪。大队除了从集体养母猪较多的队调济一部分仔猪给公有猪少的队之外,同时用这些队养猪不多的事例教育干部,使他们认清发展集体养猪事业的重要性。
生产队在帮助贫农、下中农解决猪源的同时,还设法帮助解决圈舍问题。一般是生产队经公社同意,组织木匠到本社产木料的山区做好猪圈,运回来按成本卖给社员。有的是队里组织人力买回木料、石灰等原材料,卖给贫农、下中农,队里组织匠人帮助修建。缺乏现金购买材料的,可以记账,分配后归还。今年以来,全大队社员在集体帮助下,新修猪圈八十四眼,其中贫农、下中农占百分之八十八。
这个大队原来是按猪的大小分为几个等级分配饲料。一九六一年,发现这样分配的结果是,喂大猪的户,不要好久,猪就出槽了,饲料用不完;喂小猪的户没等猪长大就没有饲料了,而喂小猪的多数是贫农、下中农。这种分配办法,对贫农、下中农养猪不利。经过研究,现在改为按猪头数(不按大小)平均分配饲料。这个办法,多数社员同意,少数社员不同意,他们说这样分配,喂大猪的户吃亏。干部和大家算账:一头一百斤以上的猪,喂两三个月就可以出槽;而一头二十来斤的小猪,要喂十个多月才能出槽,如果小猪少分饲料,等到长大了需要多喂饲料时,反而没有饲料了,难道能让这些养猪户像解放前那样只能喂小猪吗?另外,还说明猪都要从小喂到大,饲料按头数平分,谁也不会吃亏。经过这样算账,原先不同意的人,也都赞成了。
在集体的关怀和扶持下,贫农、下中农的养猪积极性高涨。如今,全大队二百九十户贫农、下中农(占社员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二点六),除去十六户五保户和单身汉以外,全部养了猪。他们共养猪六百九十九头,占私有猪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一点五。
改善了贫农下中农的经济状况
从今年初到十月上旬止,全大队出售肥猪二百七十二头,超额完成了全年出售任务。其中贫农、下中农出售私有肥猪一百七十四头,占全大队出售私有肥猪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八点五。
贫农、下中农养了猪,育成肥猪,不但投资投肥增加,分配的钱也多。全大队贫农、下中农今年出售的肥猪,已收入一万多元,平均每户约四十元。他们用卖猪所得的钱购买农具和生活用品,有的还培修、新修了住房。第七生产队十七户贫农、下中农卖肥猪后,添置的锄头、镰刀等小型农具有九十多件。
贫农、下中农养猪,使他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几户贫农的情况,可以作为代表:
李万根。解放前从未养过猪。解放后,从互助组到农业社期间,只养过两头肥猪。公社化后,他从集体得到仔猪,饲料不缺,养猪的数量增多,今年他家共养了四头猪,两头公有母猪,两头私有青猪。养猪收入的一百多元现金,添置了三件绒衣和其他生活用品,备足了几套小型农具。他今年超额完成了基本劳动日,又向队里投肥一百五十八元(折现金计算),从队里分得的粮食和现金都比往年增加。
范进成。全家八口,解放前佃地种。一家人也曾经多方设法买过小猪,但总是喂到四五十斤就卖掉了。如今,他从集体分得足够的口粮,队里售给他小猪,又帮助他修建了圈舍。去年,他出售了两头肥猪,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卖肥猪。今年又卖了一头肥猪。
萧航秀。生产队根据她家劳力少的情况,分配她喂了一头公有母猪,集体评给工分。她家还购买了小猪喂养,最近有一头可以出槽。她把私养猪的粪肥全部投给了生产队,又增加了一笔收入。这样,她今年的投工投肥任务都超额完成了。全年预分结果,全家共分粮二千四百三十三斤,分现金一百多元。萧航秀十分感谢集体对她的帮助。
贫农下中农更加热爱集体
在集体生产发展,社员从集体分配的收入年年增加的情况下,贫农、下中农又有养猪收入的添补,全大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下中农生活都有显著改善。贫农、下中农深深感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因此更加热爱集体,出现了很多“五好”社员。如养母猪能手、贫农尹全芬,她为集体养的一头母猪,夏天洗澡,冬天垫窝,喂养得十分细致。有时母猪晚上产仔,她在圈旁整夜看守,直到小猪全部安全降生。这头母猪两年产仔四窝,每窝平均八头,头头成活。又如贫农廖自云,一个人带两个小孩,去年是超支户。今年队上帮助他养了两头猪,他家今年投肥增加,分得现金七十多元,真是喜欢得很!
今年全大队社员投肥共计二万四千多元(折现金计算),其中贫农、下中农就投了百分之七十一点一。社员投肥多,增加了农田的用肥量,加上其他措施抓得好,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这个大队的中坝地区有三百亩土质坏、水位高的低产田,今年自然肥比往年多施了百分之五十,栽插适时,又增修了排水沟,因此获得了往年少有的好收成。(原载四川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