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0
第2版()
专栏: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据新华社十九日讯 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展出三个半月来,在观众中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广大观众从这个展览中吸取了无限的精神力量:纷纷表示要用好八连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争取做一个永不褪色的优秀革命战士。一群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战士学八连,创造四好连;工人学八连,劳动作模范;学生学八连,奋发奔红专。”
这个展览从正式展出的第一天起,就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每天从早到晚,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官和士兵,在这里流连忘返,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看了以后,长人志气,发人深思,鞭策人们前进。许多身经百战的将军,在这里看到好八连官兵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地继承了我党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感到由衷的喜悦。许多著名的战斗英雄和革命战士,看到好八连官兵在红红绿绿的霓虹灯下,穿着草鞋布袜,打退了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使他们重温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尤其感到亲切。他们说:“好八连就是好啊!好在他们永远保持革命的青春和革命的作风。他们永不变色,不断前进,这是革命战士的一个好榜样。”更多的观众是到这里来学习革命传统的。通讯兵某部九连九十多个新战士把来这里参观列为入伍后的第一课。这些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战士,参观以后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终生难忘的一课。他们从好八连进入上海闹市后,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作风,坚定的阶级立场和高度革命警惕的事实中,理解了人民解放军所以能战无不胜的精神源泉;从好八连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中,知道了如何继承革命战士的优良传统;从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无数次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中,明白了高举革命大旗的重大意义,懂得了怎样做一个坚强的永不褪色的革命战士。一些工厂的工人、公社的社员和外地来京公干的旅客,在参观中把好八连的事迹一一抄在笔记本上带回去作活教材。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学生赵杏元,看到好八连副班长杨光品使用了八年的破脸盆,马上联系到自己的思想,觉得要是自己用这个脸盆洗脸一定怕别人笑话。他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他说:“今后,我要像杨光品同志那样,要有自己的针线包,衣服破了要补了再穿,要节约每一分钱。把革命传统接过来,作一个红色接班人,把革命进行到底。”
三个半月来,参观过展览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各行各业职工和学校师生们,深受好八连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响,进一步树立了以“艰苦朴素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思想。有些工厂提出:“向好八连学习,大搞增产节约。”有的人民公社提出:“用好八连精神秋收,颗粒还家。”北京综合仪器厂工人李素秀和杨红玉,在好八连精神鼓舞下,展开了对手赛,从每天冲三千片矽钢片提高到八千片。北京市百货公司公主坟营业部担任保管工作的人员参观以后,自觉地检查了过去的浪费现象:点点滴滴搜集废品,准备尽量加以利用。这个公司的搪瓷保管组,单是在八月份就收集了捆货物的废绳八十多斤。北京三元客店的服务员参观以后,开动脑筋,寻找节约门路。他们把三把坏了的扫帚拆开来捆成一把用;电灯要修理、门要油漆,他们就自己动手。铁道兵某部新战士王大戎看到好八连战士罗大大的开支表得到很大启发,生活上更加节俭,在练兵、执勤等各方面也以好八连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北京市五十五中初中一年级第十一班有些少先队员,过去不愿穿破旧衣服,现在不但乐意穿了,还准备了针线包,自己缝补衣服。
许多观众认为参观过好八连事迹后最深的体会,是找到了自己改造思想、不断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必须像好八连那样,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许多部队、机关、学校参观以后,都出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热潮。许多人自动组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小组。许多战士在学习中,还运用好八连“一读、二议、三对照、四行动”的学习方法,联系思想实际,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和解决思想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
许多基层干部在参观中十分注意学习好八连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顺义县南法人民公社小队长以上的一百多个干部参观回去后,学习好八连处处注意做人的思想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铁道兵某部连长游仲泉,在参观中特别注意研究好八连“运用活教材、大抓活思想”的经验。他回去后,根据连队今年吸收知识青年较多的特点,经常同新战士打成一片,做到“有事谈事,无事谈心”,很快成了新战士真正的知心朋友,使自己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