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今日海陵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0
第2版()
专栏:

今日海陵岛
新华社记者 黎作骥 黄越
已经整整八个月没有下雨了。近六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干旱在威胁着海陵岛。八月下旬,记者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早稻已收割完毕;晚稻长得青葱喜人,丰收在望;田野上沟渠纵横,水流潺潺;成群的鹅鸭,叽叽呱呱;逶迤在南海岸边的木麻黄林带,迎着阵阵海风在欢舞着;环岛四周的海堤,像巨人的臂膀,挥斥着咆哮而来的海涛;渔港里桅帆林立,人们忙着起卸满载而归的鲜鱼;由一排排的两层砖瓦楼房组成的渔民新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面对着这个繁荣兴旺的小岛,回想它的饥馑荒凉的过去,我们和岛上的人民一样,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公社在抗御自然灾害和提高生产中所发挥的巨大威力。
从挖平塘到填平塘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阳江县西部。东西长二十五公里,南北宽五公里。岛上有两个人民公社:一个经营农业的,叫海陵公社;一个经营渔业的,叫闸坡公社。解放以前,这个四周环海、在通常情况下雨量比较充沛的小岛上,没有一条小河,没有半片湖泊,没有可以蓄水的地方。岛上多的是荒山,少的是耕地,这些耕地尽是干燥瘠薄的黄沙瘦土。由于缺少水源,太阳毒烈,雨过地就干了,所以,海陵人给耕地起的名字,全是“望天垌”、“穷垌”当地人称连片的耕地为垌)之类。这里的水稻的产量一向很低,劳动人民靠甘薯度日。也许是缺水的缘故吧,直到一九五五年,岛上还没有养过一只鹅。
海陵人民第一次同干旱展开大规模的斗争是在一九五六年春天。一九五五年,海陵受旱一百天,水稻普遍歉收,但是新盐农业合作社在稻田里挖了十多口小平塘,利用地下水灌溉,却获得丰收。这件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当时的中共区委书记庞积通就领导大家在全岛干旱的耕地上挖了一千多口平塘,积水抗旱。当年,粮食获得丰收。
干旱对于海陵岛不再是那么可怕了。可是,平塘蓄水量毕竟很少,又不能自流灌溉,海陵人民还没有彻底摆脱干旱的威胁。一九五八年,正当早稻抽穗扬花,大量需水的时刻,偏又闹起旱来。人们感到小平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琢磨着要在全岛最高的草王山的山沟里建个水库,一举解决几个乡的灌溉问题。当年九月,这里成立人民公社。海陵人民征服干旱、建草王山水库的愿望实现了。在公社统一领导下,海陵人民第二次向干旱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经过几个冬春的辛勤劳动,岛上已经建成六十二个山塘水库,其中蓄水量十万立方米以上的有二十七个。全岛的稻田,有百分之七十可以利用水库的水自流灌溉,抗旱能力大大加强了。在水库灌区内,现在不光稻田全部成为“保险田”,而且还有九百多亩旱地,改成双季水稻田。一九六一年冬天,海陵岛的人民说:“合作社时期挖的平塘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了,现在填平它,可以扩大稻田面积。”目前,全岛已经填了平塘六百四十五口,增加水稻面积八百二十多亩。
制服海潮和风沙
屹立在南海中的海陵岛,海潮和风沙为患之烈,并不亚于干旱。每年夏秋之交,太平洋上的台风,常常直扑海陵岛。汹涌澎湃的浪潮,冲垮堤防,淹没庄稼,卷走人畜。被淹过的土地,变成咸田,三四年内不能种植任何作物。就是在平时,西南风一起,翻腾的海浪,借着风势,会喷射出雾蒙蒙的水珠,随风飞出几里远。正在抽穗扬花的水稻,一接触到这些水珠,很快就会枯萎。千百年来,海陵人民多么希望治一治这些灾害啊!公社化以后,他们这个愿望开始实现了。如今台风还是年年刮,海潮也常常随风而起,冲向海岛。可是,全岛二十三条海堤,四十四公里长,年年加固,年年整修,看上去就像一道雄伟的城墙,把海陵岛牢固地护住。一九六○年春天,从来没有造林习惯的海陵公社社员,在又旱又咸的沿海沙滩上,种上木麻黄树苗。如今,这第一批树苗,已经成长为高一两丈、并排几十行的防风林带。去年和今年春天,岛上又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现在,环岛的海岸,除了一部分有高山作屏障之外,全都造了林。林带最宽的达七十行树,狭的也有十五行树,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逐年增强,海陵岛的农业生产也一年比一年增长。一九五六年,全岛还要国家供应四十万斤粮食,最近两年,每年却为国家提供一部分商品粮。全岛现在有鹅十八万只,平均每人六只。
喜看渔业技术改造
闸坡渔港,居住着一万三千多渔民和渔民家属,组成闸坡公社。这里的生活,充满着浓烈的海洋气息。我们在闸坡访问时,恰好遇到强台风,渔港周围的海面上,风嘶浪吼。这次刮风前两天,渔港的电台早就发出讯号,正在海南岛东部海面作业的十二艘机动渔船,当即一边返航,一边协助和牵引在其他渔场生产的几十艘风帆船回港。这样,当台风还未到来之前,全部渔船已经安然回到渔港了。最近五年间,这个公社的机帆船由两艘发展到十二艘,建立了五个指挥生产的电台,还建立了一个机帆修配车间,培养出几十名技术工人。去年,每对机帆船的捕鱼量平均是六十万斤,为风帆船的四倍。全社已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渔网改为尼龙胶丝网。五年来,平均每年渔业产量比合作社时期增长百分之三十三。今年上半年,全港的渔业产量又比去年同期增产百分之十点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