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水霉和鱼类水霉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0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水霉和鱼类水霉病
水霉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水霉是生活在水中的藻菌,绝大多数生长在动物的尸体或植物残渣上,也有不少寄生在鱼体和鱼卵上。就目前所知,在鱼体上最常见的有:同株水霉、多子水霉、寄生水霉、平滑丝囊霉和一种绵霉。在鱼卵上的,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有尾状细囊霉和一种腐霉。
这些水霉菌在形态和生活习性方面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都是白色或灰白色的管形丝状体(见图一)。
当它们寄生在鱼体或鱼卵上时,在寄主体内部分的菌丝叫内菌丝,分枝多而纤细:在寄主体外部分的菌丝叫外菌丝,分枝少而比较粗壮,肉眼可以看清。
这种水霉和大多数低等生物一样,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水霉菌有一手绝招,就是当环境对它不利的时候,外菌丝顶部膨大、变厚,与菌丝体隔开而形成厚垣孢子,用以抵抗干燥、冰冻等恶劣条件。这些保存下来的水霉菌,一旦遇到适宜环境,就会萌发成游动孢子囊,进行生殖。水霉菌运用这种本领,大量繁殖和广泛传播,因而能够一年四季在鱼池里兴风作浪。
水霉病是淡水渔业一大害
水霉病是由水霉的寄生而引起的一种鱼类皮肤病,所以又叫肤霉病。渔民们根据病鱼或鱼卵上复盖一层白绒毛状的菌丝,而叫这种病为白毛病。水霉病在江河湖泊等水体的鱼类中都有发现。但是,作为一种严重鱼类流行病,主要见于池塘渔业中。我国的几种饲养鱼类,都有这种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密养和养殖技术差的地区,发病情况更重,常常成为渔业养殖场的越冬池和囤塘的主要流行病。
为什么水霉病常常在这些地方流行呢?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家试验研究,原来水霉是一类腐生性生物,它们最喜欢侵袭受伤的组织。鱼体在捕捞或搬运时受伤,或由于其它寄生虫的为害受伤,水霉都会乘隙而入。在养殖过密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鱼体上的很小的伤口,都能引起比较严重的病害。这是因为水霉的休眠孢子在水中到处都有,体弱而受伤的鱼,一碰到就无法摆脱。
依附在鱼伤口上的水霉萌发以后,吸取皮肤中的养料向内外扩张。向内深入肌肉,向外长出灰白色绵毛状菌丝(见图二)。这时病鱼开始表现焦急不安,运动失常,随后因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几天后便死亡了。被害的鱼即使幸而未死,也是体瘦肉薄,外形难看,降低了商品价值。被水霉侵袭的鱼卵孵化率,往往降低百分之五十。
怎样预防和治疗水霉病
加强池鱼的饲养管理,创造有利于池鱼和鱼卵健康的条件,使水霉无隙可乘,是预防的一个基本办法。目前在生产实践中,还不可能完全保证鱼类在越冬池和囤塘不受其它寄生虫为害和机械损伤,因而水霉的侵袭的可能仍是很大的。这个情况要求人们在预防的同时还要准备另一手——治疗。目前所找到的杀灭水霉的有效药物有红汞、孔雀石绿、抗生素1676A和重铬酸钾等。不过,用这些药物治疗,用量大、成本高,而且后效不好。因为这样治愈的鱼体上的水霉菌丝体虽然被杀死脱落,但病鱼伤口往往不能立即愈合,水中潜伏的水霉孢子又会很快乘隙侵袭鱼体,繁殖生长。
据水生生物研究所试验,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水霉病的药物是食盐一小苏打合剂。使用时,如果药物浓度配搭得当,疗效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至百分之百。经这种药物治疗以后,不仅鱼体上的水霉逐渐萎缩脱落,伤口也会很快愈合,没有再感染的可能。因为盐和小苏打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食盐能把菌丝中的水分吸出,使水霉萎缩脱落;与此同时,具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的小苏打溶液,浸洗了病鱼伤口,使伤口得以很快愈合,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何碧梧(附图片)
图一:1水霉孢子囊的增生2水霉的藏卵器及藏精器3水霉的游动孢
子从顶孔外出
图二:感染水霉病的鳙鱼油菜丰产看苗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