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对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几点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5
第2版()
专栏:

对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几点希望
陕西省宝鸡、凤翔、武功、郿县等地的基层干部和社员,迫切希望农业科学工作者帮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帮助劳动模范总结推广增产经验。各地都有一些粮棉生产能手,他们的经验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群众易于接受。如果帮助劳动模范总结推广这些经验,使更多地方的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到劳动模范的生产水平,就能增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
二,鉴定适应当地条件的良种,帮助生产队建立种子田。现在,各地引进的小麦新品种有三十多种,由于在品种布局上没有实行科学的组合,历年来群众都是看当年收成的好坏,判断品种优劣。例如,去年关中西部的小麦遭了晚霜,其他品种减了产,只有“碧蚂一号”普遍增产。秋播时,许多地方都选用了“碧蚂一号”小麦。可是,今春雨多,“碧蚂一号”小麦因雨水灌花减了产,而早熟的“陕农12号”、“陕农9号”和晚熟的“612号”小麦品种都增了产。今年秋播时,各地又多采用当年增产的品种。这种选种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希望农业科学工作者帮助群众了解这些品种的特性,找出一个合理的比例,实行多品种组合,有计划地推广各种良种。同时,希望帮助生产队建立种子田,自繁自选良种,提高种子质量。
三,传授种植绿肥的技术。武功县种植草木樨、毛苕子等绿肥作物,对于保证农作物增产的效果很大。例如,关中西部地区每年要留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小麦休闲地,其中大部分是重茬麦地,如果种上草木樨,就可以缓和秋夏争肥的矛盾,促进农业全面增产。山区种植草木樨的好处更多:能保持水土,能肥地,能收获饲草,三全其美。但是,目前各地缺乏种植经验,种子也不足。希望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帮助社员进行试验,向社员传授培育种子、种植、管理、翻压等方面的技术。
陕西宝鸡 赵志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