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读革命书 做革命者——聂口生产大队图书室建立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7
第5版()
专栏:

读革命书 做革命者
——聂口生产大队图书室建立前后
李萍 祁英
深秋的傍晚,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在西山顶上冉冉消失。河北省抚宁县东新寨公社聂口大队的图书室里,一盏煤油灯亮了。这灯光引来了三三两两的姑娘、小伙子,还有飘着银须的老人。
人们簇拥在两个留着长辫子的姑娘身边,嘴里重复着所要借阅书籍的名字。两个姑娘笑容可掬地迎着人们的呼唤声,在书架前忙碌地搜寻着,然后把一本本书,递给每一个读者。
适应回乡知识青年的要求
这个大队的图书室,是得到大队党支部的支持,在团支部的领导下,以回乡知识青年为骨干创办起来的。
随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大队的回乡知识青年一年比一年增多。现在,这个二百多户的山村,有了六名高中生,二十名初中毕业生,其余很多青年都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他们之中,许多人养成了读革命书籍的习惯。劳动之余,拿出从学校带回的几本书来翻一翻。没有新书可读,时间一久,有些人腻烦了,凑在一起,天南地北地唠叨一阵;有的几个人围在一起打扑克;有的则找到存有旧书的人,借来《大八义》、《小八义》、《施公案》、《彭公案》等神怪、剑侠小说消闲解闷。
这种情况引起了党、团支部的重视。去年九月的一次团支部委员会议上,具体研究了创办图书室,来丰富青年们的业余生活的意见。紧接着召开了全体青年大会,号召“献革命书刊,成立红色图书室”。青年们听说要建立自己的图书室,兴头很大,仅一个晚上就献书三百多册。与此同时,党支部也召开了支部委员和生产队长会,研究了如何帮助青年们办好图书室的问题。支部委员们和各生产队队长都说帮助青年们看革命书是件大好事,一致表示积极支持。接着,生产大队腾出一间库房,作为图书室。大队的木工为图书室赶做了简单的书架。各生产队还主动从公益金中拿出少量的钱,帮助青年们添置了一些迫切需要的新书。团县委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动员县直属机关青年献书,支援聂口青年办图书室。县文化馆的同志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连忙赶到村里来,帮助青年们研究和制订了各种借阅制度和借阅手续。图书室办起来了,每逢星期一、三、五的晚上,那些爱看书的青年们就来到这里选择自己心爱的读物。如今,这个图书室藏书一千三百多册,其中有政治理论书籍,有革命文艺小说、诗歌,有农业科学技术书籍。
讲革命故事 谈革命英雄
这个图书室,强烈地吸引着广大农村知识青年,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年来,这座小小的图书室平均每月借书率达到六百多人次,每本优秀文学作品的读者最少在十五人次以上。这里的几十本优秀文学作品,像《红岩》、《林海雪原》、《红日》、《青春之歌》、《苦菜花》、《草原烽火》、《我的一家》、《王若飞在狱中》、《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等等,几乎都是不等摆到书架上,就给借走了。两本《红岩》,预先登记的经常有二十多人。一年来,在聂口大队的知识青年中,读过三五部现代革命文学书籍的人很多,像王树政、呼显卿、陈静娴等十多个青年都读过十本以上。
现在,讲革命故事、谈革命英雄已经成为风气。下地劳动、收工回来时路上讲,地头休息时讲,开会以前讲,记工以后讲;农闲无事,或是风雨天,不能下地干活,小伙子们围在饲养室里讲;姑娘们手里拿着袜底子、鞋帮子,坐在炕头上,一面忙针线活,一面讲。真是讲书的人有瘾,听书的人入迷。知识青年王桂芬,过去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因为听别人讲得多了,慢慢地听得“眼馋”了,也跑到图书室借书来读。
在革命精神熏陶下成长
革命书籍激励着青年人上进。曾经一度蒙在某些青年心灵上的一些消极的灰尘,已为革命激情冲击殆尽,代之以崭新的革命思想。
知识青年贺玉宝,刚从学校回来时,思想上老背着一个包袱:“干庄稼活有啥出息?”这个包袱把他压得抬不起头来,走不出家门,整天躲在屋里跟妈妈呕气。后来,村里办起了图书室,团支部委员宋玉兰当了图书管理员,亲自把书给他送上门去。贺玉宝一连看了《红岩》等好几本革命小说。那些革命英雄、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不惜一切的高贵品德深深感动了他。他负疚自问:甫志高为什么沦为败类,成为叛徒?是因为他鼠目寸光,满脑子里装的是个人名利和眼前的荣华富贵。江姐和成岗可以把生命献给党,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呢!他想通了,觉得浑身上下都是劲,后来成了聂口大队果树专业队的骨干队员。今年夏季下第一场大雨的时候,他恰巧因事回到家里。他想起了三里地以外的北山果树林,于是抄起一把雨伞,迎着风雨奔向北山。雨伞撕破了,浑身淋透了,他仍然不停地前进。他和留在果林里的另一个伙伴修整树垵,拦截雨水,一直在风雨里干了三个来小时。风停了,雨止了,他抖着身上的雨水登上山头,俯瞰着积满雨水的一个个树垵,眼望着喝足了甘霖的果树,心里感到轻松愉快。
如今,这里的青年们,在党的教导下,在革命书籍的熏陶下,朝气勃勃,蒸蒸日上。他们处处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近又有十二名共青团员,向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有三十多名青年申请入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