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念词读字有准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7
第6版()
专栏:论语说文

念词读字有准音
林曦
前几个月北京电视台经常播送一种节目,叫作“容易读错的字”,介绍了好多汉字在一定的词或者成语中的正确读法。人们也许会问:用普通话念词读字,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如果有,这个标准是谁定的,怎样定的?
不错,汉语的词和写词的字,以前是没有个标准读音的。有的按师承读古音,有的按方言读方音。一九五五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决定以北京语音为普通话的标准音,这就有了一个大的标准。可是同样用北京语音来念读,有些词语,还是有两种以上的念读法。例如时事文章中常用的一个词“暴露”,在普通话广播中就一度念作pùlù,后来才定为bàolù。“推波助澜”的“波”,有人读pō,有人读bō。像这样有两种以上念读法的词,就叫作“异读词”。
异读词的存在,给语言生活带来许多不方便。同样一种动物,你叫他“丹顶鹤[háo]”,我叫他“丹顶鹤[hè]”。同样一种植物,在多数地方叫作“荨[qián]麻”,可是人们咬住半边字一念,却成了“寻[xú n]麻”;连带把一种病也叫成“荨[xún]麻疹”。这么着各说各的,可能互相不知道是同指一物。在政治生活中,同一句口号“大跃进万岁”,有人说“大跃[yuè]进”,有人喊“大跃[yào]进”,总是不如同喊“大跃[yuè]进万岁”的好。社会主义的工农业建设中,产品的名称统一是很重要的。“轧[zhá]钢机”和“轧[yà]花机”虽然同用了一个汉字“轧”,然而在工业、农业生产过程中各自形成了固定的名称,读法就应有所不同;而不能错说成“轧[yà]钢机”或“轧[zhá]花机”。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把异读词收集起来,审查一下,定出一个大家一致遵守的标准读音,是汉语规范化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着[zhāo]。
一九五六年二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随后成立了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纲要中有一条就是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这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设立的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来具体进行。审查的结果,一九五七年十月、一九五九年七月和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次在语文刊物上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广泛征求意见。现在,把六年来审定了音的近两千条词、一千多字综合编成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单行本,也已经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了。
异读词的审音,是一件相当艰难复杂的工作。就《总表》看来,可以说基本上审定得好。好在哪里呢?头一条,多年异读纷纭的词,今天读音有准儿了。比如前文举的“波”审定为“一律念bō”。“鹤”“荨”“跃”也都审定为读hè,qián,yuè。在汉语发展史上,这是件大事。音有准儿了,普通话的广播好播了,书也好编好讲了,交际效能自然会提高。第二条,真是普通话!虽然以北京音系为标准,可是并不是每个词、每个字都呆板地遵照北京话的说法、读法。有好些条注明不取北京的特殊读音。第三,据词语定字音,而不是相反。例如前举的“轧钢机”“轧花机”中“轧”字有两读。某些成语按传统读法,某些地名读音“名从主人”。这都是尊重社会生活的现实的。第四是查起来方便。所审的词语一律按它读音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而每个有异读的单字又按笔画作出索引,这样,会拼音的和不会的都可以查。
普通话审音这件事,已经进行了六七年了。可是,对推广标准语音负有责任的教师(特别是师范教师)、播音员、演员们是否都知道这件事,应用审定的音了呢?恐怕不见得,还需要很好地宣传。有规范而不能广泛遵守使用,规范就失其作用了。当然,这个《审音总表》还是“初稿”,有不同意见还是可以讨论、修订的。实际上,三审也已经修订了一、二审中若干条的音。但是,普通话读音,有一个标准无论如何总比没有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