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怎样对慢性病作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1-28
第2版()
专栏:

怎样对慢性病作斗争
邓颖超
在一个长时期内,我先后害过几种慢性病。在治疗和休养的过程中,我对疾病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结果,有的病已经痊愈了,有的病也基本好了。因此,三年来,我已经摆脱了各种药物和其他疗法,全靠自我锻炼。我已经逐渐掌握了老年体质的特点,严格遵守生活制度,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自力图强。这样,一面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一面逐步增加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的锻炼。一年来,我能够恢复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和社会活动,使我感到特别愉快,特别幸福。
在我们干部中有不少慢性病人。有些同志对疾病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恢复了健康;有些同志正在对疾病进行顽强的斗争,情况在好转;但是,还有一些同志正为疾病所苦恼。因此我想谈谈我对慢性病作斗争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供慢性病人作参考;并且希望得到医学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的指正。
慢性病的特点和急性病不同。急性病来得快,来得猛,如果经过适当治疗,又会去得快,好得快,恢复起来也快。慢性病不是突然发生的,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逐渐形成的;也不是去几趟医院,作一些治疗,吃一些药就会好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慢性病治好呢?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它的特点,掌握它的规律,摸索适宜的治疗方法,对它进行耐心的不懈的斗争。
关于对疾病作斗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对正在患严重胃肠病的王观澜同志说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我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这是最好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可以战胜疾病。不过要做到这点,并不是简单容易的。
我和慢性病作斗争的经验和体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自己作思想斗争,加强对疾病作斗争的坚强意志,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
对疾病作斗争是一个革命者对自然作斗争的革命任务,是病人面临的迫切任务,绝不是与革命无关的事。要战胜疾病这个敌人,除了依靠医务人员根据医学科学进行治疗以外,同时病人还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革命的精神来对待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医务人员密切合作,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和休养方法。
根据我亲身的体会,我认为对慢性病作斗争,首要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入手,把改造体质和改造思想结合起来。对疾病作斗争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是在政治、思想、生活、身体以至党性方面锻炼自己。一个革命者应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革命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来对待疾病。有了病,就要从生病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正视它,承认它,在日常具体行动中要认真地对待它。要积极治疗、休养,而且努力使治疗、休养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对待疾病又要蔑视它,不要被它所吓倒,要培养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这样,病治好了,体质增强了,政治修养也得到了锻炼,思想也得到了改造。害病是坏事,我们要把它变成好事,达到既改造体质又改造思想的目的,发挥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
但是,有些同志不从生病的实际情况出发,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同志急于治好病,医治一些时候,就急躁起来,停止医治;过了些时日,病依然存在,甚至还有所发展,只好再治疗。有些同志工作热情很高,治了一阵病,但还没好,硬要上班。这种渴望工作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不利于治病,结果上几天班,又病了,又得休息、治疗。慢性病不是一时能治好的。主观上虽然希望病快好,如果治治停停,结果反而走弯路,延长害病的时间,耽误更多的工作。所以,我们对慢性病作斗争,必须有耐心和韧性,坚持顽强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
因病暂时不能工作,当然是件不愉快的事。看着大家工作很紧张,自己却在养病,难免要着急不安。但是要认识问题的另一方面,一个病人要想很好地工作,就要积极认真地把病治好。暂时不能工作,正是为了治好病。病好了,就能够继续工作、继续劳动、继续参加革命斗争。因此,治病或者疗养正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在这里,治病和工作两者并不完全矛盾,而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应当看事物的本质,不要看表面现象。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往往是克服了急躁情绪,经过短暂的平静,心情又会再波动起来。所以常常需要反复地斗争,反复地克服矛盾。
但在另一方面,有的同志借口有病,长期“疗养”,能工作也不工作,安于长期的悠闲自在,以至革命意志衰退,这当然更是错误的。
还有些同志缺乏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甚至被疾病所支配,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担心、烦躁、忧愁。这种消极态度对疾病,多害而无一利。它会使病情加重或复杂化起来。当然,对慢性病熟视无睹,听其发展,让疾病慢慢地损害自己的健康,也是不对的。
放在病人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首先是对待疾病的态度问题。是从病情的实际出发、斗争到底、战胜疾病呢?还是主观急躁或者被疾病压倒呢?我们要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去做,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战斗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思想去对待疾病。同时,要配合医务人员的科学治疗,恰当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向疾病斗争到底。这样做,就有可能达到痊愈,恢复健康,恢复工作,至少可以防止疾病发展,防止恶化。反之,我们就不能战胜它。
第二,要弄清病情,了解病的性质。向疾病作斗争就像打仗一样,必须了解敌情,弄清自己所害的病的全面情况和关键所在。有的人病状单一,有的人病状比较复杂,要抓住病的关键和病的根源,对症下药,其余的并发病也就能随着好转。作到这点,要靠病人和医生互相了解、密切合作。从病人来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把治疗的感受和病情的变化,随时告诉医生。医生也要主动地听取病人的反映,密切和病人合作,并肩作战。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弯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使病人少受痛苦,能够比较快地痊愈;同时,还可以节约医疗费用。
此外还要了解病的性质。有些病经过治疗休养是能够好的,有些病经过治疗休养只能基本控制。比如心脏病,在轻的时候,休养得好就能痊愈;如果发展为比较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或者由于年老血管硬化,就不能够根本治好,只能设法控制它,不让它发展,或者发展缓慢一些。了解病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善于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斗争。
第三,要掌握病的规律,积累疗效。慢性病患者由于本身的因素和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病情往往有时好,有时坏,有时轻,有时重,反复波动。如患糖尿病的人,只要饮食过量,多吃些糖,或者工作过量,精神过于疲劳,血糖和尿糖就会高一些。患高血压的人,过累了,或睡眠不好时,血压也会暂时偏高。肝炎病人,如果急躁、忧愁或者睡眠不好,症状就会明显一些。同样,慢性胃肠病、神经衰弱、肺结核也是会有波动的。所以在病情波动反复时,不要害怕,不要发愁。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克服治疗上和休养上注意不够的地方,力求逐步取得疗效,积累疗效,增长身体的抵抗力,使病情稳定下来。进一步争取病情逐渐减轻,巩固疗效,达到痊愈。因此,必须力戒引起疾病的大波动,力争由大的波动到小的波动,因为引起一次大波动,往往会使前阶段的治疗和休养的成绩大大减退。
第四,主要靠自己善于疗养和休息,不能全靠医药。这是治疗慢性病的主要经验。在疗养和休养过程中,应当注意掌握自己病情的规律,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病情的一套科学的休养方法。哪一种办法对自己适合,就坚持;哪一种办法实行起来反应不好,就要考虑做些修改。病中的生活,饮食、起居、活动都要有规律,以达到疗养休息的目的。有的人想利用休养的时间多看书,结果书没有读好,病也没有休养好,甚至加重了;有的人在休养期间,无控制地参加文娱活动;有的女同志不利用休养时间好好养病,而成天陷在家务事里,弄得疲劳不堪。这都是对休养不利的。如果健康情况许可时,可以看看不太费脑力的书报画刊;也可以做些户外活动,安排好家务事。总之,凡是有利于治病的事就去做,凡是不利于治病的事就不要做。各种活动都要服从治病的要求,都要为战胜疾病着想,而不能从自己的喜恶和兴趣出发。即使进行有利于治病的活动,也要经过试验,逐步地、适量地、递增地去做,不要做得过快、过多、过猛。不然,反而有害。
在养病的时候,要经得起病痛的折磨和病中寂寞的考验。有人感到,一个人在屋子里,实在闷得难受,有时还要与人隔离,非常寂寞。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思想锻炼。一个革命者,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任何环境里,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疾病,也该如此。那么,疾病的折磨和病中寂寞又算得什么呢?要能够经得起考验,并且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以及环境条件的可能,学会善于排遣寂寞、调济生活的办法。即使在休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和困难的问题,都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可能条件,设法去克服它,并且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这样就会找到战胜困难,根除疾病,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
至于吃药治疗,对慢性病来说,在一定的情况下和一定的时间内,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甚至是主要的;但总的来说,仍然是辅助方面。我个人深深体会到治疗慢性病不能完全靠吃药。如果需要吃药,应按医生的规定服用,不要以为吃了某种药效果好,就要求加量。万不可这样做,吃药过量,反而有害。如果不需要用药时,就停止用药,或逐渐减少药量,有利于恢复器官本身的功能作用。更要打破对药物的迷信,尤其不要迷信补药、贵重药。不要以为吃了补药,就能药到病除。乱吃药固不好,乱投医也有害。
第五,要学会放得开,闲得住。这一条对全休或半休的病人很重要。我很能体会,工作惯了的人把工作放下来是最难过的,闲下来更难呵。可是,需要全休或半休的人恰恰应当从思想上、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学会放得开,闲得住,并且要摸索一套休养时期的生活和活动的办法。不要不切实际地在那儿空着急,好高骛远,而要重视眼前能够作到的有利于治病的一些活动。害病的人如果不重视好好疗养和休养,不主动讲究方法,就可能使小病变成大病,轻病变成重病,重病变成难好的病。有的人任性蛮干,不听医生的话,认为反正治不好,就放松治疗;饮食、睡眠不好,也不去管它;晚上也不按时休息,还去参加文娱活动。这样做,不仅对个人不利,对集体也不利。我们不要忘记,毛泽东同志常常教导我们,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我们的身体是属于人民的、是属于集体的。那么,我们在向疾病作斗争的时候,就应该把自己作为客观存在的、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来对待。个人能够战胜疾病,不但对自己有利,对集体也有利;个人不能战胜疾病,自己固然苦恼,对集体也不利。
但是,放得开,闲得住,这并不是说,当自己能够活动或者能够做些轻微劳动的时候,也不主动地适当参加。有的同志总认为自己有病,不敢动,把心思都集中到病上,陷到疾病苦恼的重围中。这样,就会成为疾病的俘虏,造成更严重的恶果。当然,有一些病,需要卧床疗养,或者只能作轻微的活动,那就不要活动,或者不要多动。但是,只要适宜于活动,就应该慢慢活动,由少量开始,逐步增加,逐步锻炼,以增长身体的抵抗力和劳动的耐力。我和不少慢性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经过认真的疗养,健康情况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采取半休养半工作、而在工作中注意休息的办法,比较继续全休,对身体对精神会更好些。
第六,要看得远,要算总账。究竟是一鼓作气地治好病、养好病,来得合算呢?还是拖拖沓沓,时好时坏,常常返工好呢?如果不从远处着眼,不算总账,时间拖长了,身体拖得更坏了,医药费花得更多了,是不合算的。有的病人需要长期治疗,就应安下心来,不要计较时间,疗养时间的长短是要根据病情和疗效来决定的。
第七,进行适合病情的和适量的体育锻炼,天天坚持,“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能力”,是治疗慢性病的一个好办法。关键在于适合、适量。开始体育锻炼时,宁少不要多,宁慢不要快,宁稳不要猛,逐渐递增,以适量为度。更重要的贵在天天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得实效,得益多。坚持体育锻炼是很不容易的。必须经过长期实践的过程,直到自己的意志和习惯能够完全支配自己,才能做到长期贯彻执行。如果一暴十寒,做做停停,是徒劳无益的。
第八,决定的关键在于自己对疾病作不懈的奋斗,还要和客观的优越条件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现在我们的客观条件这么好,各地都有医疗机构和各种药物,医学科学又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这是中国人民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只要我们对疾病的情况明,斗争的决心大,治疗的方法对,坚持和疾病作斗争,不断摸索治疗、休养的经验,及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无论客观条件比较好或者比较差,只要好好利用,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恢复工作。但是,在恢复工作时,开初不宜骤然过多过猛,要逐步递增工作量。
我对得慢性病的同志们寄予很大的同情,我相信大家坚持对疾病作斗争,就能够战胜疾病。预祝慢性病患者,早日痊愈,恢复健康。
(附图片)
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同志到延安中央医院去看望正在患严重胃肠病的王观澜同志,勉励他用坚强的斗争意志对付慢性病。王观澜同志把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作为养病时的座右铭。这个题词和《记王观澜同志谈征服疾病的经过》一文,同时发表于一九六一年第四期《中国青年》杂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