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寒潮的“性格”和“习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04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寒潮的“性格”和“习惯”
从深秋到春末,我国常常出现剧烈降温、霜冻和狂风大雪等天气。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多年观测,气象学家们发现,主要是由北方一股一股地流向南方的冷空气引起的。这些来自北极附近的寒冷气流,仿佛汹涌的海潮一样,所以气象台就简称它为“寒潮”。
寒潮发源在阳光微弱、几乎终年复盖着冰雪的北极地方,寒冷和干燥是它特有的性格。当它向南移动的时候,便和南方比较温暖潮湿的空气相遇;同时在这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空气之间形成了一条像“前线”那样的交界带。在这个交界带附近,干冷的空气重量大,所以总是向下沉;比较轻的暖湿空气便沿着冷空气堆向上爬,这样一来,常常会形成下雨或下雪天气。因此,在寒潮来临的前一天左右,往往有下雨(南方)或下雪(北方)或者阴天的现象。当寒潮侵入时,风向突然转变,西北风加大。而随着北风的怒吼,天气就很快转晴。一般连续的大风很少超过一天,此后风力很快减小。最寒冷的时刻和最厉害的霜冻,通常出现在风停天晴之后的夜晚。再以后气温又渐渐回升。平均来说,从冷空气入侵到气温开始回升,需要两三天。
寒潮不仅具有冷酷的性格,同时也是个“急性子”。它行动很快,从我国北方边境到华南地区,一般只要两天左右的时间,速度与火车的快车差不多。但当它移过长江以后,由于本身势力减弱和受高原、山脉的阻碍,速度大大减慢。而且当南方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时候,它的前锋在云贵高原的东坡和南岭山脉一带几乎停滞不前。这时西南和江南一部分地区常常接连几天下雨。
俗语说:“贼走熟路”。寒潮侵入我国有三条习惯的道路。一条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下,另一条是从蒙古人民共和国一直南下,次数比较少的一条是从东北向偏西南方向侵入(见图)。“水往低处流”,这些冷空气到了我国境内以后,受地形的影响,最后多由我国地势最低的东南出海。这样一来,我国东南受到寒潮的影响要比西南大。而且,寒潮出海时,在海上吹起比陆上猛烈的大风,常常造成不利于出海捕捞的天气。
北方的冷空气不是经常不断地向南渗透,而是一大股、一大股跳跃式地突然向南冲击。平均来说,大致一星期左右便有一股冷空气从北方侵入我国。不过它们的势力有强有弱,有的冷空气侵入时只有微弱的温度下降和较小的北风。一天当中气温下降十多度,风力七八级以上的寒潮,平均每月只有两次左右。而那些可以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的强寒潮,一般每年不过四五次。
对于秋末冬初和春天的寒潮应该特别警惕,因为它会给田野上生长着的农作物,带来极大的不利。
熟悉寒潮的“性格”和“习惯”,再加上收听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人们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战胜它。江南农民所采取的在“冷尾暖头”播种早稻减少烂秧的办法,就是认识了寒潮活动的规律而得出来的。 重克(附图片)
寒潮侵入我国的三条路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