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阅读
  • 0回复

一本可贵的“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04
第6版()
专栏:

一本可贵的“经”
邓亦梅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要学习得好,的确离不开“学”和“问”两个字。一方面要靠自己苦心孤诣、踏踏实实地去学,半点儿也偷不得懒;另一方面,也要不耻下问,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地向高明请教,化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学”和“问”结合起来,在学习上就会收到显著的成效。
这不单治学是如此,做工作也是这样的。做工作当然首先要靠自己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出好的成绩,然而也离不开向别人学习。别人有好的工作经验,好的工作方法,就要虚心地向人家学习,把它学到手,借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
这种工作上向别人学习的情形,在我们国家里是很普遍的,哪里有先进经验出现了,大家都争着去学。这种学习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叫做“取经”。
这种“取经”,当然和唐僧到西天“取经”不同,唐僧到西天“取经”路程遥远,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受尽千辛万苦;现在的“取经”,条件可说是非常之好,你愿意向人家学习先进经验,人家真是热情接待,不吝赐教,一点没有保留,唯恐他的经验传不出去。但是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取经人必须具备一个“诚”字。如果唐僧心不诚,到西天取不了经,我们现在的取经人如果心不诚——没有迫切改进工作的愿望,没有认真求教的精神,那么别人的经验也是学不到手的。
前些时候报纸上登了一则“取经”的消息,很有教育意义,大标题是:全国学上海,上海学全国。上海在工业上无论在生产技术或企业管理方面,都有很多先进经验,这引起了全国的注意,有二十五个省区共派一万多人到上海去“取经”。他们组成了学习团,由各大区和各省市的经济委员会的负责人带队,参加的工厂大都是各地各行业中比较先进的企业。参加学习的人员,有主管生产技术的厂长、主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生产工人。他们取经的方法不是看看、问问、抄抄,而是跟班劳动、跟班操作、跟班研究,边干边学。这些取经人又虚心,又认真,在上海有关企业部门认真传授和切实帮助之下,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满载而归了。这种“取经”精神是使人深深感动的。
然而更使人感动的却是“上海学全国”的精神。自己是先进的,别人来向他“取经”,向他学习,他不骄傲,不自满,觉得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别人还有许多可取的地方。于是利用别人来上海“取经”的机会,转而向这些取经人学习,向他们“取经”,另外又派大批职工到许多地方去“取经”。这种“更上一层楼”,永远前进,精益求精的精神和高尚的风格,更是一本可贵的“经”,应该引起所有的取经人的重视。这本“经”应该取回去,这种风格是应该学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