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越南农村的新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06
第3版()
专栏:越南通讯

越南农村的新面貌
本报记者 胡本英
目前,越南北方农村中正在开展一个“改进农业社管理,改进技术,全面、大力、稳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大规模运动。根据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决议中规定,今后三年内,越南北方的农业社都将分期分批地进行这项改革,巩固社会主义农业的集体经济,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项改革工作被认为是越南北方农村在完成了农业合作化以后的又一次革命运动,它已成为越南北方全党全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运动的重大意义
越南北方的农业合作化早在一九六○年底就已基本完成。据越南劳动党中央农村工作部统计,经过合并和调整,到一九六二年底,越南北方共有二万九千八百二十四个农业社,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七点七,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以上。几年来,越南北方的农业社,经受了各种考验,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员生活获得了很大改善,集体经济更加巩固。
但是,农业社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农业社管理的决议中指出,目前在大部分农业社中,生产方向的确定和劳动力的使用还不够好,技术改革还没有积极进行,财务工作还不够健全,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生产优越性的进一步发挥。
为了解决农业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提出了三项具体要求:一、改进农业社管理;二、改进技术和建立农业社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三、加强党和国家对农业社的领导。这三项要求表明,这次运动既在于巩固新的生产关系,又在于大力促进生产;既在于加强党和国家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又在于发挥组织起来的优越性。三项要求是密切相关、互相推动的。每一个农业社改革的结果如何,都以这三项要求作为衡量的标准。
第一期改革工作的成果
越南北方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社改革运动作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工作。早在去年秋冬,就在二十个省的一千零二十四个农业社中进行了改革的试点工作;大批机关干部,其中包括一些参加党数十年的老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等,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纷纷下乡直接参加农业社改革工作。经过去年的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春季以来,又在越南北方平原和红河中游地区的十八个省、市、区进行了第一期农业社改革工作。参加第一期社改的有一千三百六十五个农业社,已先后在五、六月间胜利完成。目前,二十个省、区的二千六百五十五个农业社正在进行第二期改革工作。
第一期的农业社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据有关部门总结,这些农业社经过全体社员和干部的热烈讨论,都确定了比较积极、切实的生产方向和生产计划;大部分农业社的耕地和播种面积都有所扩大。这些农业社还制定了技术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加强了农业社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改革当中,各农业社兴办了许多小型水利,增建了制肥场,改进了育种方法,许多农业社增建了农具修配场、灰窑、砖窑、仓库和贮棚等。这些农业社还都根据生产的具体需要,对生产队进行了合理调整,并且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同时大部分农业社都完成了一九六二年的财务结算。大批积极分子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因而,使基层组织更加巩固、领导力量增强了。
目前,农业社经过改革的农村,都出现了一片崭新的面貌,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了,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据调查,经过改革的农业社的早造生产计划都完成得很好,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增加,饲养业也有了发展。
访问民主农业社
富寿省符宁县民主农业社,是第一期农业社改革中搞得较好的一个农业社。不久以前我访问了这个社。
民主农业社座落于半山区,全社共有一百六十三户。这里大部分是梯田,土地瘠薄。自一九五九年成立农业社以来,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社员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由于生产方向不明确,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山区的特点全面发展生产,同时技术改革进行得迟缓,因此劳动效率比较低。以前,社的领导干部未能深入领导生产,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今年二月间,这里开始进行农业社改革。社干部们集中到县里学习了二十五天,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认识,初步看到社里存在的缺点和弱点。他们回社后,在县乡领导的帮助下,积极着手准备建社以来的基本资料,其中包括生产、分配、财政收支等,与此同时,在党团员、群众中进行改革酝酿工作。接着,召开社员大会,交代政策,宣布改革的好处,公布有关材料(包括账目),提出今后生产规划以及进行技术改革措施等。在社员大会上,社干部当着群众的面检讨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发动大家对社和领导干部提出批评意见。
社员们对改革工作非常关心,他们积极参加讨论,补充和修改了生产规划、技术改革措施。随后,又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整顿和改选了党团支部、管委会和其他组织。
这个社经过群众讨论明确了生产方向。过去民主农业社对种植杂粮、经济作物不够重视,现在确定以粮食生产为主,稻谷、杂粮并重,发展经济作物,发展饲养业。增产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复种面积和大力开荒。
为了增强社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干部和社员们热情地投入了兴修水利、改革技术的工作,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存款拿出来,借给社购买生产工具。仅在改革期间,全社修建了三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水利围埂和三个涵洞,把四十五亩单季田改为双季田;增建了五个晒谷场,修建了一个砖窑,并已烧了十五万块砖;制作了十五辆运输车;建立了八个制肥场;还成立了农业技术研究小组。
访问时的所见所闻,使我感到这里到处呈现着一种新的兴旺景象。社支部书记告诉我,今年他们计划稻谷总产量为三百五十八吨多,比去年增产四十八吨多,而早稻就已收获了二百吨零五百公斤。他说,农业社改革后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个开端,今后一定要争取更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