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选用良种的三个“并举” 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07
第2版()
专栏:

选用良种的三个“并举”
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组
近几年来,广东省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和肥料的逐年增加,选用水稻良种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发挥了增产效果。今年许多县、公社和生产大队,在水利建设不断完善和肥料充足的基础上,选用了良种,再加上田间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大旱之年仍然取得了大幅度的增产。
推广良种的工作,我们是在摸索中逐步前进的。一九五六年,潮汕平原比较有意识地抓水稻选种工作;一九五八年,全省中等和上等肥力的田,多数早稻田采用了良种。但是当时的良种,株高秆细,根系不发达,秆茎支持力弱,不耐肥,大风大雨时容易倒伏。五六月间早稻抽穗扬花时节,正是雨季,如果田里下足肥料,禾苗生长过于旺盛,就很容易倒伏。早期倒伏,一般要减产百分之三、四十。广东各地晚造生长时期的气候条件较好,但也常有二、三百万亩好田的稻禾倒伏。每年由于倒伏损失的稻谷经常有几亿斤。所以,如何培育能够抗风不易倒伏的高产品种,就成为广东省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几年来,广东省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肥料也逐年有所增加,选用良种就成为粮食增产的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九五八年以来,广东一方面引进北方“粳稻”,两年试种的结果,不适应广东的气候。同时,繁育出一些新的品种,以代替原有的品种。现在早稻已培育出一套早熟中熟迟熟的矮秆高产品种,定型可以推广的有几十个品系。这些矮秆品种,具有不倒伏、耐肥、少病虫害和产量高等优点。这样就使一向障碍着水稻产量提高的倒伏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事实证明,这些品种在生产队的大田生产中,能够一造亩产八百斤至一千斤。
几年来,广东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机关除了努力培育、繁殖良种外,还选用当地高产品种,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外地品种,并且注意对良种进行提纯和复壮。一般情况是,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原有当地的良种,每亩产量要比其他种子高二、三十斤以上。新培育出来的矮秆品种,增产的幅度更大一些,一般每亩产量比其他种子增产一百至二百斤。今年早造高产的单位,都是在解决水和肥的基础上选育和推广良种的单位。
从广东当前水稻品种的情况来看,培育和推广良种还有广阔的天地。根据我们几年的工作经验,要做好培育和推广良种的工作,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针:
第一,积极培育新的良种,和大力提纯、复壮现有的良种并举。广东现有的早造良种的特点,都是秆矮粗壮,根系发达,吸收地下肥分的能力强。这样,多施肥料也不会倒伏。由于这些品种叶片发达,比一般品种多一、二片叶子,后期不枯萎,因此光合作用好,促成穗大粒多和结实好,又适宜密植,每亩产量可收到七八百斤到一千斤。两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一部分专区、县和公社的科学研究机构,杂交培育出好几个这样的新良种。
经验证明,有些种子向好的方面发展,同时也有些向坏的方面退化。有些种子过了三、四年,由于自然变异、栽培不良等原因,就会发生混杂和退化。因此,必须做好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我们认为,即使培育出了新的良种,也要经过一个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的过程,这些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在培育新的良种的同时,要把现有的良种加以提纯复壮。一般说,提纯复壮的种子也都可以增产百分之十到二十。
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首先要求提高种子的纯度,进而恢复良种的品性。提高种子纯度,主要是靠生产队做好选种、留种工作。公社和大队应该有种子队,各生产队有种子田,专门负责繁育良种,加工管理或进行单株育种。其次,在技术上提倡播种前要去杂留纯,尽可能经过发芽试验、病虫检验和消毒处理,然后才下种。在作物收割时,尽量做到田间“穗选”“片选”,以选留出较纯的种子。在良种复壮的工作方面,科学研究部门和各示范农场要随时注意良种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某些已经退化的品种,要重新选育,使它恢复原来的优良品性。在这方面,新会县的河口良种示范农场有很好的经验,他们把技术传授给各公社,把自己选育的良种供给附近公社采用。新会县采用的种子因此比较整齐,很多公社种子的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第二,科学研究部门培育新良种同发动群众选育良种并举。近几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杂交培育和其他科学处理等方法,培育出“广场矮”等一批抗倒伏的新良种,对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各个专区和县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一些公社的农业科学研究站也都积极开展了培育良种的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新会县环城公社农业科学研究站的邓炎棠同志,采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广督矮”、“南高广”等良种,与“广场矮”有同样优良的品性,在当地推广的效果很好。
广东各地不少农业育种家和有经验的老农,在现有种子中挑选自然变异向好的方面发展的稻穗,加以繁育后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早造“矮脚南特”,就是潮阳县农民洪群英在“南特十六号”中发现和选育成功的;晚造“溪南矮”和“木泉种”,是揭阳县老农林木泉和陈有储在“塘埔矮”中选育出来的。
广东水稻良种的培选过程,也是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育种家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过程。一九五六年以前,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多从水稻的禾秆粗大着眼,来解决防倒伏问题。经过总结各地群众的生产经验,才肯定了培育根群发达、基秆矮壮的稻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关键。由农民选育出来的“矮脚南特”良种,对科学研究人员也是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吸取了“矮脚南特”高产耐肥和不倒伏的优点,但又注意克服病害多的缺点,从而使培育出的“广场矮”就具备高产、不倒伏和病害少等更全面的优点。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广场矮”,经过阳江县农民的生产实践,又创造了用铲秧多施秧头肥的办法,使“广场矮”在较瘦的田里种植,也得到了较好的收成,同时扩大了良种的适应地区。
第三,培育早熟高产与迟熟更高产、少肥高产与多肥更高产的良种并举。根据广东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早造培育早熟高产的良种,很受群众欢迎。因为它们产量高,成熟期早,可以避过虫害和减少夏季暴风雨的损失;对提早浸沤晚造田也有利;在广东北部山区,则可以提早插植晚造秧苗,以取得高产。当然,早造也要有适当比例的中熟、迟熟产量更高的良种。晚稻在广东大部地区生长期长,所以应该注意培育中熟、迟熟产量更高的良种;而在北部地区晚稻生长期短,则适用早熟高产的品种。
随着生产的发展,群众普遍要求培育出更多的耐肥高产良种。但在土壤比较瘦的地方,还需要少肥产量又较高的品种。因此,在做好肥田和平原地区的良种选育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山区、丘陵地区等的良种选育工作。
在广东,早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有许多不利的方面,所以在前几年我们着重研究和培育了较多的早稻良种,也做出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对生产比较稳定的晚稻良种的培育工作还做得不够,目前已经引起注意。
按照正常规律,广东省晚稻产量是应当高于早稻的。过去全年稻谷产量比例是“早四晚六”,由于晚稻没有更多的良种,已经变化为“早晚各半”了。这个情况说明,只要有了晚稻良种,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积极培育晚稻耐肥抗病的高产品种,这是当前广东农业科学研究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有关的科学研究部门已初步培育出了几个品种,看来很有希望。
为了更好地系统进行培育、繁殖、引进和推广良种的工作,广东省准备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种子工作的部门,壮大科学技术队伍,健全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良种基地。科学研究部门要把培育良种工作和农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农民中的种子专家。推广工作要贯彻积极稳步的方针,一般是先试验后推广,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