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的一件大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10
第2版()
专栏: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 张锡钧
欣闻兄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凤汉教授及经络研究所工作人员,最近在经络系统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辉煌成果。这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发现,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科学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在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领导下,骑上千里马的朝鲜科学家们的天才和智慧的表现。我作为一个中国生理学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朝鲜的科学家同志们的卓越贡献,感到自豪,因为他们的成就也就是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成就。我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启发与鼓舞。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对朝鲜同志们谨致最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从十二月一日朝鲜《劳动新闻》发表的《关于经络系统》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经络系统的形态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组织化学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大地丰富了在一九六一年所发表的《经络的实质(实态)》的内容。现在已由公众决定在经穴部位中发现的结构体,命名为“凤汉小体”,连结这些小体的管状结构,命名为“凤汉管”,在管状结构内流动的液体,命名为“凤汉液”。
在这一论文中,详细地叙述了“凤汉小体”的分布情况。它们不但存在于皮肤网状层中,并且存在于皮下组织的深层,血管、淋巴管的周围及内脏器官的周围,因此可分为表层及深层两种小体。对于它们的结构组织,作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独特的构造体,并且作了精细的组织学分析研究。表层与深层小体都由“凤汉管”连结起来。表层与深层“凤汉管”大体上在血管外沿着血管走行,并取得一定的联系,分布在相应的小体和器官,这是血管外“凤汉管”。另外,发现在血管和淋巴管内也存在着游离状态的“凤汉管”的新事实。这一结构不仅存在于所有的动脉和静脉内,还存在于心脏,胸管,以及淋巴管内,此为血管内“凤汉管”。每个管都与几个“凤汉小体”丛连在一起。这许多新的发现,对解剖组织学概念,提出了新的问题。
“凤汉管”的循环过程,是用同位素磷(P32)示踪标记法及放射线自显影法测出的。注入表层小体内的磷,大量是沿着表层管来流动的。注入深层小体内的磷,也表示了在深层“凤汉管”及血管内“凤汉管”内进行着“凤汉液”的循环。这循环是定向性的,就是按照一定的单方向循环着。
经络系统具有一定的生物电特性。从分离的“凤汉小体”中引出的生物电,按其波群、频率及振幅的不同,分成三种电位变化。这种电波可呈现周期性改变,或单独的或长间隔的连续出现。在活体中,“凤汉小体”同样出现这些电位变化,可持续观察到死后约三十分钟,但逐渐弱化。对于不同药物的刺激,小体生物电表示不同反应。利用这种生物电指标,可以观察到小体与一定的内脏器官的相互联系,并阐明了经络系统的传导特性。小体的传导是两方面的,这和在体的神经传导不同。另外,其传导速度也比神经的缓慢得多。总的来说,“凤汉小体”是一种新发现的独特的兴奋组织,其刺激效果是沿着同一个“凤汉管”传导到最近的另一个“凤汉小体”上。
生物化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获得了极其有意义的成果。对于“凤汉小体”及“凤汉管”的组织提取液,作了各种磷的定量分析,发现很多的脱氧核醣核酸(DNA)及核醣核酸(RNA)。“凤汉液”中没有任何细胞,但含有大量的嗜碱性物质,用组织化学方法,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脱氧核醣核酸,说明脱氧核醣核酸是在管内流动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脱氧核醣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内及核醣核酸只分布在细胞浆内,这是一般公认的。现在,在没有任何细胞结构的,特殊的“凤汉管”内流动的液体中,竟含有大量的游离的脱氧核醣核酸。这对于生物学中很多的根本问题,如遗传、细胞分化、蛋白质机能和代谢等,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以上只是从金凤汉教授的论文中,介绍一部分成果,但已足够说明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这一新的科学发现,定会对现代医学发展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中国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十分珍惜朝鲜医学科学家新的成就与发现,并将为发展和丰富现代医学的新成就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