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藏族人民心向集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11
第2版()
专栏:

藏族人民心向集体
在四川西北高原上,自从藏族人民组织起农牧业生产合作社以来,到处流传着社员们心向集体的动人故事。下面记录的是千万个故事中的几个。
“辛苦点是应该的”
甘孜藏族自治州乾宁县惠远乡上游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保管员仁真达娃,每天总是闷声不响地忙着集体的事务。他不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保管好社里的财产,就连许多不该他管的事,也主动承担起来。
今年春天,第一生产队的耕牛饲料领用情况有些乱,浪费很大。仁真达娃心想:今年社里储备的饲料不算多,照这样浪费下去,以后耕牛会缺饲料的。应当有人负责。于是,他主动担任第一队发放饲料的任务。
仁真达娃利用空隙时间,把散乱在院坝里的饲料饲草一一收捡堆好。他每天亲自过秤,按时发放饲料。他还深入了解耕牛膘情,按每头耕牛的情况,分别发给好料或次料。
仁真达娃还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最近,社里生产的酥油,因加工、打包质量差,水分多。他想,这样的酥油卖给国家,不好保管,一定会给国家造成损失。他立即向社里报告了这个情况,并要求社里让他亲自参加加工、打包工作。有人关切地说:“仁真达娃,这样会加重你的工作。”仁真达娃爽朗地回答:“为国家为集体多干一件有益的事,自己辛苦一点也是应该的。”在他带动下,酥油的加工、打包质量提高了。
一件新毪衫
邓柯县真大乡普马牧业社牧场,在产奶的旺季加工出大批奶渣,因为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雨,不能及时晒干,只好堆放在帐篷里。女放牧员日珍每次走进帐篷,看见快要霉烂的奶渣,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灰蒙蒙的天空突然透出一线阳光。日珍立即忙着晒奶渣,但奶渣堆存太多,社里没有足够的晒垫。怎么办?她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的毛毡做晒垫;不够用,她又拿出自己今年新做的毪衫,铺在地面,晒上奶渣。在她的影响下,其他社员也纷纷拿出家里的晒垫、毛毡,为社里摊晒奶渣。
这一天,他们终于把六百五十多斤即将发霉的奶渣全部晒干,保证了牧业社的财产不受损失。但是,日珍的新毪衫却因为长时间受奶渣酸液的侵蚀,烂了几个大洞。社干部们知道了这件事,决定赔偿她的损失。日珍急忙跑去找社长,坚决表示不要社里赔偿。她说:“晒干奶渣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自己。只要牧业社不受损失,我一件衣服又算得了什么?”
老索郎讲家史
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阿木柯河乡牧场六十五岁的老保管员索郎,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泽吉纳姆,是共青团员,牧场的生产组长;三女儿泽吉东洛,是共青团员,牧场的副场长;二女儿泽吉扎洛,也是生产组长。这三姊妹都是牧场的干部,参加劳动也都是好样的。去年她们实做七千多个劳动工分,超过定工一百二十多分。
她们的爸爸索郎老人,经常以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三个女儿。泽吉纳姆当上干部以后,有一个时期不参加生产劳动。索郎老人告诫她说:“不参加劳动,是土官的路。当干部,为贫苦牧民办事,应该更爱集体,决不能偷闲躲懒。你是个共青团员,应该事事起模范作用。”泽吉纳姆听从了爸爸的告诫。
过了不久,泽吉纳姆又不好好地劳动了。一天夜晚,索郎老人把女儿们都叫到身边,向她们讲起了悲惨的过去。解放前,他家没有土地,没有牲畜,索郎带着妻子和女儿,四处流浪乞讨。有一次,接连三天三夜下大雪,一家人蜷缩在雪地上,饥寒交迫,哭作一团。讲到这里,索郎老人看见女儿们流着眼泪望着自己,就又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掀开了头上的大石头,翻了身,组织了牧业社,才有了今天。只有人人为集体劳动,生活才能过得更好。劳动,是我们贫苦牧民的根本呵!”
三姊妹听了阿爸讲的家史,心里都很激动。大女儿泽吉纳姆还向阿爸发誓,保证为集体好好劳动,好好工作。从此以后,泽吉纳姆经常跟牧工一起生产劳动,对生产组里的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本报驻四川记者)
(附图片)
徐启雄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