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谈比学赶帮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13
第5版()
专栏:

谈比学赶帮的辩证法
关锋
在生产中出现的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是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应用辩证法的一个生动范例。仅从这个事例,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毛泽东同志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统一的原理指导之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丰富多采和蓬蓬勃勃的气象;也可以看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交给群众,会发生何等威力。
所谓比学赶帮,简单地说就是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和帮后进。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即矛盾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形态都适用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里,矛盾规律仍然普遍地起作用,相对的统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仍然是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只是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敌我矛盾仍然存在,但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则经常表现为先进与后进的矛盾。先进与后进的矛盾同样是不可调和的。它们绝不是“融而为一”,成为什么中性的东西,也绝不可能出现只有先进而无后进、或既无先进也无后进的绝对平衡状态。但这种矛盾的双方,有共同的根本利益为基础,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所以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与对抗性的矛盾大不相同了。它要求用同志式的方法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人们的任务就是善于根据这种矛盾的特点,找到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比学赶帮,就是主动地自觉地揭露解决先进同后进的矛盾的具体方法。
先进和后进构成一个矛盾。比先进,就是揭露这个矛盾。
凡事都要有个比较,经过比较才能看出何者先进,何者后进。经过比较,不但可以看出哪个单位是先进单位,哪个单位是后进单位,而且可以看出:在总体上看来属于先进的单位也可能还有某些落后的地方,而在总体上看来属于后进的单位也可能有某些先进的地方——这种情形,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先进与后进的矛盾中是常见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容易只看到先进单位在总体上的先进而忽视它落后的地方;往往容易只看到后进单位在总体上的后进而忽视它先进的地方。这种“忽视”,是形而上学的思想作怪。这种“忽视”,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它不利于先进单位继续前进——忽视自己的缺点常常成为先进单位转化为落后的起点;它不利于调动后进单位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先进单位和后进单位的互相学习。
我们的比先进,贯彻了彻底的辩证法。既注意通过比较,实事求是地弄清在总体上何者先进、何者后进,它们为什么先进、为什么后进,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又注意通过比较,如实地指明先进单位存在着的落后之处、后进单位存在着的先进地方。这样,就能全面地深刻地揭露矛盾。这是正确而迅速地解决先进和后进这个矛盾的基本前提。
经验证明:比先进是比学赶帮中的首要一环。在比先进中彻底地贯彻了辩证法,整个运动才能彻底地贯彻辩证法。
学先进、赶先进和帮后进,是迅速地解决先进和后进的矛盾的方法。经过全面的深刻的比先进,就能使后进单位有了前进的具体目标、学习的具体榜样,就能做到目标明、方法对,就能决心大,就能鼓起充足的信心和更大的干劲;它们确实存在的某些先进地方,经过比较被充分地意识到了,因而也就能够自觉地发扬优点,并把它变成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对于先进单位说来,经过全面的深刻的比先进,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先进经验,而自觉地加以发扬,并且充分意识到自己尚存在的缺点,而自觉地加以克服,从而能够不断地前进。在解决先进和后进的矛盾中,帮后进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帮后进,就是先进单位自觉地主动地帮助后进单位赶上自己、超过自己。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是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有了这一条,就可以大大地缩短后进赶上先进的时间;而且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竞赛,不至流于锦标主义、流于竞争,而朝着完全健康的方向发展;还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在生产丰收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丰收。社会主义竞赛,有了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和帮后进这样几个内容,就比较完备了。这是劳动的竞赛,智慧的竞赛,又是道德品质的竞赛。
比学赶帮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还因为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即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如果只是自上而下的评定先进、后进,那就不容易准确,更不容易全面、深刻;即便是准确、全面、深刻,也难以使广大群众很快接受,更难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来比先进,就容易准确、全面、深刻,也便于集中他们的生产经验;经过他们参加比先进,他们也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先进经验,例如能够根据自己生产单位的条件,提出向先进单位学习和向后进单位某些先进地方学习的正确意见。这样,在学先进、赶先进中,就能避免脱离自己的生产条件,而机械抄袭其他单位做法的毛病。
群众性的比学赶帮,是使参加到先进和落后这个矛盾双方的广大群众,充分意识到矛盾并自觉贡献出力量来解决矛盾的方法。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善于组织群众的力量,善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样,当然就能够深透而迅速地揭露和解决先进同后进的矛盾,使我们的工作大踏步前进。
比学赶帮,是在一九五八年开始出现的;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总结和不断改进,现在比较完备了,更加有组织、有计划了。例如:(一)全国各地许多工厂和上海有关的工厂,从比学赶帮的角度建立了经常联系,经常地有计划地互相比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人们把这种联系叫作“对口工厂”;(二)各地派到“对口工厂”“取经”的人员,采取了跟班劳动、跟班操作、跟班研究、边干边学的方法,而克服了曾经存在的“看看、问问、抄抄”的做法;(三)派到先进单位“取经”的学习团采用三结合,即由领导、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三部分人组成,先进单位帮助后进也采用了三结合,这样在学帮两个方面就都容易奏效了;(四)先进单位在帮后进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后进单位派出的取经人员学习长处,派到先进单位“取经”的学习团,也主动地贡献自己的经验(见人民日报今年十一月二十日第一版《全国学上海,上海学全国》的消息、二十五日第二版《津沪职工互学互帮合力争上游》的消息)。这样,比学赶帮的运动比过去深入得多了。认真地这样做去,就不会发生走马观花和先进单位应接不暇的缺点了。
比学赶帮的具体做法,当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在实行中也可能发生现在还意想不到的毛病而需要随时克服;但是,比学赶帮作为社会主义竞赛的辩证法,作为揭露、解决先进和后进的矛盾的辩证法,已经被我国几年来生产实践完全证实了。
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出现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它是不可能出现的。第一,在旧社会里,基本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剥削阶级手里,在它们眼中“同行是冤家”,所以只能互相力求挤垮对手,而不可能出现什么友谊的竞赛。就是自食其力的个体小农,因为是个体生产,所以也不能有意识、有组织地互相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又因为是私有者,也不可能帮助落后赶上和超过自己。第二,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历史的辩证法总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即人们是在“必然的王国”,而不是在“自由的王国”。在私有制社会里,先进和落后当然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但是由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人们不能自觉地应用辩证法调整生产,所以先进克服落后以及先进和落后的相互转化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先进克服落后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极其缓慢,而且往往要经过对抗、激烈冲突。
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它的出现,要有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要有精神条件。这个精神条件,最重要的就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的统一;对于劳动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矛盾的正确方针。如果社会主义革命在某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而提倡什么为个人幸福而奋斗,就决不可能出现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革命停顿下来,整个社会生活就要停滞,这是必然的客观逻辑。如果看不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在劳动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当然也就不能自觉地运用矛盾规律,不能有自觉地揭露和克服先进和后进这个矛盾的比学赶帮运动,就是偶尔在某个地方出现了,也会自生自灭。“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这个说法是合乎辩证法的。
所以,我们说: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统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理论的产物,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总路线的产物,是不断革命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
群众性的比学赶帮,既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上的收获,又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上的收获。前者可以用数字统计出来,可以看到和摸到;而后者不可能直接用感官感觉到,是数字计算不出来的,但它的意义却更为深远。
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这样一种蓬蓬勃勃的气象,这样一种自觉的力争上游的精神,是一种可贵的革命精神;而帮后进——自觉地主动地帮助后进赶上和超过自己,更是极为可贵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帮后进,这是人们对于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觉意识,这是对于共产主义的自觉意识。许多努力帮助后进赶上并超过自己的模范人物说:“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这里表现了远大眼光、高尚品质,同时也表现了对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深刻认识。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旧时代的时代精神。
“帮助后进赶上和超过自己”,“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这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
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觉意识,是一件大事。有了这种自觉的意识,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巨大变化,共产主义世界观就能迅速地形成,而从剥削阶级那里沾染来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就容易被克服。
比学赶帮的精神方面的巨大意义,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培养青年一代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践论》)。这样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而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毛泽东同志说:“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比学赶帮运动把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同改造主观世界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把推动生产同提高觉悟、培养新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是在实践斗争中教育青年一代的一个好方法。可以预期,它在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方面将起很大的作用。
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蕴藏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哲学智慧。我们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应该从哲学上、从共产主义道德形成的规律上,对这个运动加以科学总结,为我们的时代“锦上添花”,用自己的努力来促进物质的生产,来促进人们精神世界的提高,并丰富哲学思想。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比学赶帮的生产运动产生共产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变成物质——进一步地提高生产。这种在物质基础上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运动,循环不已,永无止境。可以预期,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将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生产上的和思想上的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