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二十多年坚持演新戏——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15
第5版()
专栏:

二十多年坚持演新戏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调查报告
鲁呐 冯锋
六七月间,我们对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进行了调查访问,从各方面都得到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的活动,在县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了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了农村业余剧团的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因而业余剧团的活动,开展得很健康;第二,全县业余剧团二十多年来几乎全部坚持演新戏,紧密配合各项政治运动,发挥了战斗作用;第三,在县境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内的广大农村中,业余剧团的分布很均衡。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的活动,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那就是:演出内容新,建团历史长,政治领导强。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是革命斗争的老根据地,早在一九三四年,党就在这里开辟了工作。因而这里的党团组织力量比较雄厚,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也比较高。公社化以后,党对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的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更加提高,参加集体生产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促使全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人民心情舒畅,农村里到处是蒸蒸日上的活跃景象,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业余文艺队伍阵容强大
二十多年来坚持演新戏
阜平县的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活动比较好、比较经常的约占一半以上。这些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适应山区居住分散的特点,活动方式很灵活。西庄公社木匠沟口大队有十八个自然村,最远的相距十五里。这个大队的业余剧团,在农忙时分散搞宣传,农闲时合起来排演节目。分开是宣传队,合起来就是业余剧团。分分合合,根据农事忙闲开展活动,已形成一种传统习惯。
全县参加业余文艺组织的主要骨干共有四千八百三十多人,全县高小以上程度的回乡知识青年共有八千八百九十多人,他们大部分都参加了业余剧团或宣传队的活动。业余剧团的成员,都是家庭成份好和政治思想好的青壮年。法华村剧团共有三十六人,其中有五名党员,十八名共青团员;二十四个初中毕业生,五名高中毕业生。全县各业余剧团的具体领导者,差不多全是党团组织的领导干部,如西庄村的党支部宣传委员杨敬元,担任剧团团长兼导演,又是演员和创作骨干;照旺台村的团支部书记顾鹏鸣,担任剧团副团长,又是演员。业余剧团由于党团组织领导得具体,就更容易发挥战斗作用。
阜平县的业余剧团,不仅演唱节目的内容都是反映新生活,歌颂新人物,宣扬新思想的,就连所使用的形式也大都是歌剧、话剧、快板剧、小演唱等新型艺术形式。一九四四年编演过《穷人乐》、《高街做鞋组》的高街村剧团;二十多年来,先后编演了话剧《回想》、活报剧《打老蒋》、歌剧《懒汉回头》等。高阜口村业余剧团编演的《抗战前后的冯村》,以及他们演出的《白毛女》、《王秀鸾》、《小二黑结婚》等剧,在本县也很知名。法华村业余剧团从一九三九年成立到现在,先后演出过七十多个歌剧和话剧,一百八十首歌曲。
近年来,在阜平全县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节目有:本县创作的《细水长流》、《逛园林》等歌剧和小演唱;省和专区印发的《两块六》、《全家搞宣传》等等。二十几年来,全县业余剧团配合历次政治运动,除了选排适合本地演出的节目之外,特别重视自编自演。远的不说,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全县业余剧团自编自演的节目就有五百零二个,其中最受群众欢迎的有《三满意》、《二百元》、《一粒粮》、《一夜之间》等三十多个。去年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业余剧团的自编自演活动更加活跃,大小形式的剧本和小演唱,共创作了二百多件,其中较好的大型戏剧有《红色游击队》、《黎明前夜》、《共产党来了得团圆》、《三方面》、《危险的道路》等等。
阜平的广大群众,对新歌剧喜闻乐见。业余剧团的演员们,常常把未附曲谱或者曲调难唱的歌剧,编配上自己所熟悉的曲调来演唱,既好学,又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小歌剧《细水长流》的曲调,就是法华村剧团演员们,从《劳动起家》、《模范夫妇》等好几出抗战时期所流行的小秧歌剧中采摘来的,由于编配得恰当,所以听起来自然、协调,与剧情很吻合。也有少数业余剧团,用传统的戏曲形式排演新节目,群众也很乐意看。照旺台业余剧团就是用评剧唱腔演出《两块六》,现在他们正拟用评剧唱腔排演《夺印》。
继承革命文艺的战斗传统
坚持业余活动的正确方向
在抗日战争时期,阜平县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当时许多抗日宣传队,部队文工团,经常在这里活动。全县人民对“抗敌剧社”、“火线剧社”、
“群众剧社”等革命文艺团体都很熟悉。阜平县农村业余剧团,绝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在这些专业文艺团体的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专业的革命文艺团体,一面通过自己的演出鼓舞群众革命斗志;一面热情地辅导和培植农村业余剧团,帮助他们排演新戏,教唱革命歌曲,组织秧歌队,开展热火朝天的抗日宣传活动。在这块革命根据地的土壤里,深深地播下了革命文艺的种子。高街村剧团,一九四四年在抗敌剧社的帮助下,自编自演的《穷人乐》,曾经驰名整个边区,在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曾做出决定,指示各地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革命文艺运动,大大推动了边区农村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
从那时起,革命文艺的种子,在阜平广大干部、群众中发芽生根;新型的业余剧团稳固地建立并发展起来。许多老干部至今仍不断地把当时业余剧团演新戏、宣传革命思想作为榜样,引导业余剧团的活动;业余剧团的老骨干,常把当年革命文艺团体演出的节目,演出的效果,以及活动方法,像讲故事一样,讲给新骨干们听;广大群众也习惯用当时的革命文艺的标准来要求业余剧团。所以二十多年来,阜平县业余剧团的骨干虽然更换过多少,但剧团却始终保持着宣传队、文工团的特色——紧密地配合政治任务,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从阜平县各业余剧团建团以来所演出的节目内容来看,清晰地反映出阜平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面貌;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群众斗争的生活侧面,像参军、支前、送公粮、上民校等等,都在业余剧团的舞台上反映过。我们在访问过程中,听到过很多这样生动的事例:懒汉回头安心生产了,家庭不和睦的和睦了,思想落后的觉悟起来了等等,群众恰当而又令人信服地叙述业余剧团的宣传、演出在这些事例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去年麦收以前,法华村遭受了雹灾,眼看到嘴的麦子,大部被砸脱粒。这个意外的打击,使全村群众生产情绪受到挫折。党支部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动员业余剧团开展宣传活动,鼓舞群众的干劲。业余剧团接受这个任务,马上编写宣传材料,通过黑板报、屋顶广播、快板演唱,到处宣传。全村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男女老少一齐动手,把丢在田里的麦粒一把一把地扫起来。
阜平县业余剧团向来都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在生产空隙中安排活动,既积极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又不妨碍生产。农忙时,他们便开展小型多样的宣传鼓动活动;农闲时排演节目,比较集中的活动是在春节前后。二十多年来年年如此,已成为习惯。
业余剧团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本村,但在春节期间,为了宣传的目的,也有相互交流演出的习惯。这种交流演出多是在邻近村庄之间进行,演员们吃完晚饭去,演完就回来,不要任何报酬。今年春节前后,很多公社、大队的党组织负责人亲自带领业余剧团,串村、串庄去演出。各庄、各村有来有往,既活跃了文化生活,教育了群众,又增进了群众间团结互助的友情,对生产有很大好处。今年全县业余剧团共演出了一千四百多场(次),平均每个生产大队七场左右;观众约计二十三万多人(次),全县平均每人可以看到两场左右。对群众教育鼓舞很大。
阜平县的业余剧团,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各剧团在经费开支上,真正做到了该花的花,能省的省。群众想出了很多办法,既少花钱,又办了事。如龙门村剧团演员们自己制造乐器;法华村剧团演出小演唱,用花枕头套系在腰间当护襟,既美观,又不花钱。去年一年,绝大部分业余剧团的开支只有十几元钱。
由于剧团坚持了正确的方针,所以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人们知道剧团不是玩玩乐乐的单纯娱乐组织,而是培养人、教育人、推动生产的文化组织。许多青年,尤其是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都积极参加业余剧团。法华村高中毕业生王淑琴,头一天回到家里,第二天就主动要求参加剧团的活动,许多家长们也亲自送子女参加剧团。照旺台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王荣清的二闺女在剧团演戏多年,出嫁之后,他又把三闺女送进了剧团。
群众对业余剧团十分关切,每逢剧团演出,总有很多社员自动去帮忙。西庄有个贫农老大爷,每逢剧团演出,就自动来弄水、找柴禾、借衣服。他说:“孩子们很辛苦,帮助做点事,心里高兴。”康家峪剧团没有房子排练,老社员郑印堂就主动请业余剧团到他家去排练,他还给演员们烧开水喝……像这样群众支持和关心业余剧团的事例,在阜平县是举不胜举的。
业余剧团发展健康
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阜平县业余剧团之所以能够健康地发展,二十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始终不渝的坚持演新戏,关键在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曾访问过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支部书记,感到他们对党的文艺方针的理解和掌握都是正确的,对业余剧团的领导很具体,也很善于运用业余剧团这一宣传工具。全县各级组织在考虑中心工作时,也同时考虑到宣传工作;考虑宣传工作又必然对业余剧团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始终把这支文艺宣传队伍当做党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加以使用。因此,社会主义新文化牢固地占领了农村业余文艺活动这块阵地。农历四月十七阜平县城有庙会,今年闰四月,过了两次庙会。在前四月的庙会上,发现有算卦、相面等封建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宣传迷信思想。县委指示文化宣传部门在后四月庙会上,组织文艺宣传队伍,搞好宣传活动。于是,城关生产大队、机关、学校等业余文艺队伍和文化馆、剧团一齐出动,在庙会上演唱自己编写的破除迷信等演唱材料。算卦的一看风头不对,就溜到东门外大桥底下去偷偷活动。宣传队伍又赶到大桥上去演唱;县广播站还在大桥上安装了扩音器广播破除迷信的节目……这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很快取得了成效,算卦的、相面的,没等庙会的人上齐,便不见踪影了。
农村党支部,把剧团当作推动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对剧团的演出节目、活动情况,以及演员们的思想动向都十分关心。百亩台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成,经常鼓励和督促剧团演员们读书、读报,还经常给他们讲过去对敌斗争的故事,进行启发教育。凹里大队党支部书记,把自己亲身体验或亲眼看到的旧社会穷苦人受压迫、受剥削,骨肉离散的故事,提供给剧团作为宣传材料,编演了歌剧《共产党来了得团圆》。北水峪大队党支部书记,向剧团骨干讲述本村政治、经济形势,启发他们编写出以巩固集体经济,克服资本主义思想为内容的歌剧《危险的道路》。
二十多年一直坚持演新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高阜口业余剧团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段波折:这个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坚持演新戏,他们编演的《抗战前后的冯村》还曾铅印出版过。一九五○年,村里有几个人到县城看了一个专业戏曲剧团的演出,听说一晚上就赚几百元,就有人出主意,主张本村剧团也演旧戏,“出外写一个台口,就赚他个百儿八十”。在这种赚钱的思想支配下,他们就请来一个教师,学河北梆子。教师吃、住,来往路费,都由演员们分摊。当旧戏头一次演出之后,在《大登殿》里演魏虎的演员的家长,散戏回来对自己的儿子说:“我原来还当你是学演剧(指新戏)哩,谁知你是在学唱戏(指旧戏)!花钱、误工,就学了个魏虎贼!”
请教师学旧戏,显然是不符合业余文艺活动方针的。对这种做法,党支部曾经做过耐心的教育工作,一些坚持正确方向的村干部和剧团骨干也与他们斗争过,但都说服不了他们,于是就另外成立一个剧团,专演新戏,经过一番斗争,由于领导支持,群众拥护,演新戏终于占了上风。
这件事,对业余剧团成员的教育很大,领导和群众也都从中得到了教训。
在对业余剧团活动的安排上,阜平县各级领导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每年在新年之前,县委、区委、公社、生产大队都要相继召开宣传会议,专门研究文艺宣传活动的问题。特别是生产大队,从总的要求和任务到选剧本,派角色,安排活动时间,都详细讨论做出决定。春节之后,一过农历正月十五,又相继开会总结、评比,同时还详细研究如何把业余文艺活动转入常年,并提出配合生产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业余剧团活动的质量,扩大新文艺在农村的阵地,县领导上正在进一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首先,准备把业余创作人才有重点地组织起来,发动与鼓励群众创作。因为提高业余剧团活动质量的中心问题,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剧本、演唱材料,供给业余剧团演出。另外,全县业余剧团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辅导力量。县领导准备调整和充实县文化馆的人员,加强辅导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业余剧团的培养,通过他们的活动,进行示范,带动全县其它业余剧团的活动,提高质量,扩大活动阵地。
〔原载《河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