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玛沙·玛特隆的一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12-18
第6版()
专栏:

玛沙·玛特隆的一天
冯白鲁
如果说,人的眼睛是表达感情的泉源,那么,每当我想起阿拉伯人的亲切而明亮的眼睛时,我就像沐浴在友谊的海洋之中。是的,国与国之间,有风俗、习惯、语言等等的区别,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好的感情,却总是相通的。
现在,当我怀念起阿联朋友的时候,我似乎又一次听见了尼罗河上淙淙的流水,又一次爬上了屹立在大沙漠中的金字塔顶了。那田园上的棕榈树,那非洲炎炎的烈日,那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乡村,都使我怀念;然而最使我难忘的,却是访问玛沙·玛特隆的一天。
当一种带着铃当的驴车,把我们送到这座地中海岸沙漠小城的时候,我们立刻被那里所特有的美征服了。说玛沙·玛特隆的海湾是一片明丽的翡翠,说那里的沙漠是一块浑厚的白玉,是非常恰当的。海水绿极了,沙漠又白又细软,而非洲人金色的皮肤和无数彩色的帐篷,组成了一幅瑰丽的图画。我想,任何一个画家也找不到比这儿更悦目的景色了。
我们光脚踏在沙滩上,让白色的浪花触摸我们的脚踝[huái 怀]。突然间,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善意的光芒迎面投来:
“……中国人么?”他操着不纯熟的英语问。
“是啊,中国人。”我们回答。
他马上从帐篷里走出来,握住我的手,说了一句十分简短却又异常亲切的话:“伟大,毛泽东!”
我们的眼光交织在一起。从他的手里似乎有一股强大的暖流流遍我的全身,使我无比激动。像招待老朋友一样,他把我们请到自己的帐篷里。随后大声呼唤在海滩上玩耍的孩子。首先欢跳着奔过来的是他的小女儿米娜,接着是她的哥哥,她的妈妈。
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一眨眼的功夫,拥来了许多又陌生又亲切的面孔;一双、两双、无数双充满热情的眼睛向我们闪着友谊的光。大家笑着,说着,小小的帐篷立刻沸腾起来。
主人名叫穆罕默德。这位粗壮的带有小胡髭的阿拉伯人大约五十岁,是阿联一个工厂的工人。同座的都是他的同事和邻居。按照工厂的劳动制度,他们到这著名的海湾来度短暂的假期。知道我们是来参加第二届国际电视节的以后,他们非常高兴地表示自己喜欢中国电影。穆罕默德说,有一部表现杂技艺术的影片,曾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在他看来,中国的杂技是世界上最好的杂技了。有一个青年提到中国的体育影片,说他看过的《青春万岁》,不仅内容好,摄影技巧也好。后来又谈到不久以前曾在北京上映过的《阿尔及利亚姑娘》这部影片。我告诉他们,中国的观众对这部电影反映的阿尔及利亚人民所进行的英勇不屈的斗争表示很大的尊敬。穆罕默德说,他能理解中国人民所具有的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操只有被一种伟大的理想所鼓舞的时候,才能表达得如此完整。因为中国人民是最同情被压迫人民,最坚决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态度极为严肃。我向他表示,世界人民总是相互支持的。拍摄《阿尔及利亚姑娘》这样一部影片,也就说明阿联人民对阿尔及利亚人民斗争的一种支援。
女主人从挂着的布包里取出了一些花生米招待客人;一面叫小女儿米娜唱了几首阿拉伯民歌。歌词的大意是说:园林中长满了香甜的果实,当它们成熟的时候,我们招待远方的客人。
为了纪念这次会面,我提议大家一起拍张照。在欢笑声中,我们走出帐篷,迎着阳光,紧紧地站在一起。
照相以后,有两位学生模样的女孩子要我签名留念。面对着滚滚而来的海浪,我在她们的小本上写道:“愿中国和阿联两国人民的友谊,就像地中海一样宽广,一样深沉!”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我挥手向他们告别:“我已经喝过尼罗河的水,一定还会再来的。”
(注)
直到现在,我每一想起玛沙·玛特隆的一天,想起穆罕默德和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同事和邻居们,我面前就涌现出无数亲切而明亮的眼睛。我深深地沉浸在一片温煦的友谊的海洋之中。
(注)阿联民间俗语:喝过尼罗河的水,一定还要回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