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如何提高华北棉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19
第4版()
专栏:

  如何提高华北棉产?
田治农
经过八年抗战与两年多解放战争,华北棉产(每亩产量与种植面积)大减,去年因棉花歉收,每亩平均产量较战前降低百分之二十七,据十七个典型村调查:每亩平均产量较战前(一九三七年)降低百分之三十二点三。华北植棉面积去年为七七四万亩,以同一地区与一九三六年比较(是年植棉约一八○○万亩),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七,去年这些村的调查,植棉面积较一九三七年减少百分之四十七。由于植棉面积缩小及产量降低,华北(未包括冀东及平津周围地区)去年实产棉花,约占一九三六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华北为中国主要产棉区,占全国棉产百分之卅三点七(一九三五年统计),战前华北棉花为出口及供给其他省份的重要物资。现在华北棉花不独要供给华北军民所需,保证四十余万纱绽的原料,尚需供给邻区;而去年所产棉花远落于需要之后。棉产不足,急须克服,因此扩大植棉面积及提高每亩产量,即成为今年重要生产任务之一。
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下棉产降低的原因:
花贱粮贵,种棉不如种粮,尤其是一九三六年种棉特多,日寇侵占华北,操纵棉花,压低棉价,使棉农破产。这个创伤,迄今仍有余痛。劳畜力缺少,种棉费工;水井失修,浇田困难,常遇春旱,不能如愿的种植,而且燃料缺少,必需多种高秆作物,才能解决这个困难。因此不能多种棉田,这就使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至于每亩产量降低的原因,主要的是劳力不足,田耕锄不周;肥料缺少,一般棉田多不施肥。棉蚜红蜘蛛为害;其次是株行距太小,种籽混杂退化等等。
欲使植棉面积扩大,产量提高,必须针对上述原因,具体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棉农收入。除农业税规定种植特种作物多收入不增加负担外,提高棉农收入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每亩产量,另方面适当的提高棉价(一般八斤米,一斤皮棉),同时解决燃料困难,使群众安于扩大植棉面积。
第二、组织起来,发动妇女参加生产,解决劳力缺乏。“锄花无巧,勤锄泥土,净锄草。”锄花,妇女是可以胜任的。另方面平原地区的斯字棉提倡不打槎(但要打顶尖),加宽株行距。“农谚云:棉花扭开身,一颗摘一斤。”可以节省劳力。
第三、增加肥料,多耙多锄。今年棉地要求普遍增加肥料(底肥及补肥),必要时贷给农民肥料。要向群众解释多上粪即可多收获,即便是中棉也需上粪,因种棉多年地瘠,上粪才能多产,不致长疯枝。棉地特别需要多耙多锄,花锄八遍,桃子结成蒜瓣。
第四、防除蚜虫红蜘蛛,这是棉农的迫切要求。今年必须以大力推广烟草、石灰水、鱼藤粉防除蚜虫,面糊水、石灰硫磺合剂防除红蜘蛛。组织群众充分使用喷雾器。
第五、扩大美棉面积,推广斯字棉。一般的说,斯字棉较中棉增产百分之三十左右,今年要推广斯字棉十万亩以上。此外,提倡换种,克服种籽混杂,提高产量与质量。
第六、为了解决因棉田扩大食用作物面积缩小而致食粮减少的问题,提倡多种红薯,农民很清楚,“一亩红薯二亩谷”,如栽“胜利红薯”较本地红薯每亩尚可多收五百斤以上。
为了实现棉花增产,我们要广泛宣传:华北各大城市已解放,工厂开工,交通恢复,棉花的需要量大增,决不致发生棉花过剩现象。农业生产逐渐提高,粮食亦随之增产,粮价将较平稳,而且棉花可顶公粮交纳。因之,要把自种、自吃、自用的作法,改为按全面需要,进行地区分工,使地尽其利。同时也要说明:植棉可解决布棉(棉籽上的小花衣占百分之三点七,取出可制炸药造纸等),油料、肥料、饲料问题(棉籽的价值不低于棉花,棉油可代替花生油,),使工厂开工,城乡间物资得以交流。同时改造旧的棉产改关,使其为农民服务,改进植棉的技术,逐渐做到棉产规格化。
今年提高棉产(面积一千二百万亩——未包括冀东,每亩产皮棉二十五斤),任务艰巨,我们要深入动员,具体解决棉农困难,为实现提高棉产,保证工厂开工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