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新疆各族人民经济生活变化巨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03
第2版()
专栏:

新疆各族人民经济生活变化巨大
一九六二年消费的布、茶和糖,分别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六点七倍、七点三倍和八点七倍;一九六三年一到八月购买的呢绒、绸缎比一九六二年同期多一百多万米;全区农牧民自用畜达到四百五十多万头;城乡人民储蓄总额比十年前增加二十三倍。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二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团结一致,迅速发展生产,物质生活状况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据调查,各民族人民一九六二年消费的布、茶和糖,分别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六点七倍、七点三倍和八点七倍。一九六三年,自治区农、牧业生产又一次获得丰收,各地市场更为繁荣,各民族人民在一到八月份购买的呢绒、绸缎比一九六二年同时期多了一百多万米。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和田、哈密等地市场上供应的羊肉、牛肉、黄油等异常丰富,人们任意选购。
现在,自治区每个牧户家里,几乎都有自用的乘马、奶牛、肉羊,南疆农户还普遍饲养供驮柴、运水或赶集代步的家用毛驴。据统计,全疆这类自用畜达到四百五十多万头。
去年秋收的季节,记者调查了一些人民公社社员的经济生活状况,许多农民、牧民说,现在的生活和解放前比较,有天堂地狱之别。天山深处尼勒克县的红十月人民公社,有一千七百多户牧民,一九六三年平均每个人的收入比人民公社化以前的一九五七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四。牧民们购买了不少的日用家具和呢绒、绸缎、布匹等。
七十三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别尔克波尔家里,解放时只有四头牲畜,一顶破毡房,早春时,房外化雪,房内滴水;当时一家人因为穷得买不起布,都穿着又硬又腥的生羊皮,冬天毛朝里,夏天毛朝外,白天当衣,夜晚当被。解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全家八口人中四个人是全劳动力,都在公社里劳动得很好,一年仅超产奖金就达二百多元。
阿尔泰山麓哈巴河县红旗人民公社的哈拉其列克村,一九五四年时还是一块河谷草地,从一九五五年起,八十多户原先给牧主扛长工的哈萨克族贫苦牧民,经过政府的帮助,陆续在这里定居下来。最近几年,由于这个村的牧业和农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每个牧户的收入增加,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毛毡、毯、衣柜、饭桌和闹钟、热水瓶等,已是多数牧民家庭都有的东西了。村里的哈萨克老牧民阿合米吉,解放前的几十年,没有买过一尺新布做衣服,没有吃过一顿饱饭。解放后,特别是定居下来以后,公社给他和他的老伴两间房子,还有奶牛和乘马等。最近二年,因为他和另外几位老人自动组织起来给生产队种菜,每年种的菜除供给社员食用外,还可收入上千元。这样,他不但购买了许多日用品,还给自己和老伴买了新皮衣。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商业部门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政策,过去十年来,新疆农牧民出售农牧产品的收入增加了一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一九三○年到一九三六年经济最稳定的时期,一只重四十公斤的绵羊只能换得砖茶一块半,糖一公斤,布十二米半。而现在,同样重量的一只绵羊,已经可以换回同质量的砖茶四块半,糖八公斤半,布十六米多。
据有关部门调查,现在城市和乡村人民的储蓄大大增加了,一九六三年十月份,各族人民在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一亿五千多万元,比十年前增加了二十三倍。(附图片)
左图:新疆乌鲁木齐县小亚草场上的一个牧业点。 新华社记者
 岳国芳摄
上图: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牧民在选购日用百货。 范 博摄(新疆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