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刘振远的水磨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20
第2版()
专栏:

  刘振远的水磨厂
李远
冀东行署生产供给处英雄模范大会上当选特等模范工作者的刘振远同志,原做商店工作。一九四七年八月,行署为保证反攻大军的供给,叫他把商店结束,利用滦河的水力按装水磨,他虽然对水利毫无经验,但欣然接受了任务。
水磨在十一月装置好了,刚开工轮子就断了。他研究出是轮子的厚薄不同,轮齿远近不等。换新轮子一来经费困难,二来铁工厂忙军用没有时间,于是他找工自己修补。于是借来凿子、砧子、风箱,他亲自动手,劳动工人,做起铁匠来了。某机械厂的吴厂长,认为这是白闹,还泼了一瓢冷水:“我见过多少补轮子的,没见过这么补的。”但刘振远同志却鼓励大家说:“从前谁搞过革命呀?革命是新事情,咱们搞了;现在,咱们没有别的条件,就是能用新法子补。”大家昼夜不停,手打破用布包起来还是干,不到半个月,终于补成,时正夜十点,大家高兴得要连夜试验,结果,完全成功。
这座在困难中成长的水磨厂,到去年五月,半年光景已出面四十多万斤,保证了军需供给。
五月以后,老刘接到水磨厂向企业化发展的指示。他发起组织了“职工技术研究会”,研究如何减低成本,节省人力。两个月里,水磨的速度及面粉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发明了“净面机”。首先,他试验麦子碾去皮后再磨,结果是面色白了,产量由每百斤麦子出面八十五斤增到九十斤。于是在水磨旁边按上碾子,也用水力劳动。
他认为增加水磨的速度才能提高效率,研究了阻碍轮转速度的原因,把水斗改成了半圆形,把水定为深五尺,加长了轮子和水的距离。两者改进以后,水磨速度由每分钟十一、二周转增加到二十八周,提高了一倍多。
以后又留心观察了筛子、风罗、风车的作用,把三者结合在一起,画了一张图样,让本匠做好,摇动起来,麦子、砂石、皮子、叶子各落在一起。他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净面机”。净面机用水力转动,每天能净四千多斤麦子,节省了五个劳动力。
经过各方面的改进,水磨厂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由每个磨每天五百五十斤的产量增加到一千二百斤,职工却由原来的五十一个减到二十六个。
去年十二月唐山解放前后,麦子供不上磨了,上级指示停止磨面,试验水力风弓弹棉花。一般旧弓,一天一张弹二十八斤花,用一个小驴拉,可弹六十斤花。刘振远同志买了五张风弓,开始利用水力弹棉花了,但是,风弓有个缺点,弹掉的碎叶等脏东西,仍然带到花上去,老刘认为这是刺滚子转快起风,风出不去卷起碎叶等东西又落到了花上。于是找风弓工厂的厂长研究,结果没办法。找教弹花的潘技师商量,技师认为毛病不在这儿,并说:“我试验了多次,都这样,没法改。”可是老刘在风弓旁边看了两天,相信毛病的关键就是风出不去。乃请木匠把刺滚子前边的迎头板和托挡筛子挪近各五寸,闪开风的出路,再一试验,出的花又白又净。
刘振远同志不仅克服了困难,建立了水磨厂,而且也善于管理工厂,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业务蒸蒸日上。
“做生产工作的人,必须了解生产的过程。”老刘很强调这一点。他在水磨厂里,一方面找有经验的人学习,另方面亲自到工作中去试验,水磨上的生产情况他是非常熟悉的。老刘有事和大家商量,听取工人的意见,改变了工人“扛活”的劳动态度。他把工人按各单位编了小组,民主选出组长,十天开一次小组会,小组长参加每月一次的厂务会议,检讨工作,计划工作。最初,工人不习惯开小组会。评议工资时,第一个月是由厂务会议讨论的,他听到工人不满意的反映,就马上改由小组讨论,这次小组会发言热烈,因为工作干的好坏与工资多少有关系,小组会由冷淡转为热烈,互相揭露批评,发现了许多过去考查不出的事情。比方,有一座磨,磨面子很少,找不出原因。这次会上,工人说:“还不是夜班组长睡觉,常研空磨?”许多工人自动说出了缺点,保证改进。此后老刘更注意了发扬民主,有事大家商量。工人积极性更加提高,一次,修水坝,计划不超过一个月就要完成。这时间老刘赶上有事开会,一去二十来天,回来一看,工人互相勉励,工作进展很快,真的二十八天就完成了。他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解决消费问题。他亲自给工人读报,并培养识字少的学读报,不识字的学字。同时买了“党员课本”等给工人看,并专给工人订了报纸,逐渐造成了工人的学习热潮。
刘振远同志,是工人的好学生,又是工人的好先生。因此,他能够战胜重重的困难,完成上级赋予自己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