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北京二百多工厂学先进学得好 一百多种产品的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标准 五十二种产品的成本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09
第2版()
专栏:

北京二百多工厂学先进学得好
一百多种产品的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标准
五十二种产品的成本接近全国先进水平
新华社八日讯 北京市有二百多家工厂以虚心当小学生的精神学先进赶先进,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据最近统计,这些厂生产的长毛绒、华达呢、薄花呢、一○○号人棉绸、工业用小苏达、纤维板、球墨铸铁轧辊、一般无缝钢管、小牙拉锁等一百零二种产品,质量都达到了全国先进标准,另外有五十二种产品的成本接近了全国先进水平。
在这些学先进、赶先进的工厂中,有不少是建厂历史短、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历史更短的工厂。像北京橡胶杂品厂、崇文绦带厂、北京床单厂等生产的热水袋、袜带、床单等,都只有一两年的历史,而上海的同类工厂一般都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因此,这些工厂把自己比作“幼儿班”,把上海的兄弟厂比作“大学生”。
北京橡胶杂品厂生产的“双鹿”牌热水袋,只有两年的历史,厂里真正能够掌握热水袋生产技术的六个工人,也是上海永和橡胶厂给培养的。在刚一提出学上海、赶先进的时候,不免有些胆怯。但是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上海厂生产热水袋历史长,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给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只要诚心诚意下苦功学,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把先进经验学到手,不一定非要走上海走过的“几十年”道路不可。从此他们下了决心,所有生产热水袋的工人每天都抽出一小时时间,按照上海永和厂的操作规程苦练基本功。果然,产品质量好了,效率也提高了。封口工原来一天只封七百个,两个月以后就提高到一千二百五十个。剪边的效率也由两百个提高到五百个。检验热水袋质量的工作原来效率比较低,老工人沈恩沛想出好办法,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就这样,原来打算分三期用半年时间赶先进的计划,两个多月就实现了。
北京床单厂学上海、赶先进的效果更为突出。这个厂是前年四月才正式建厂的。当时职工们把北京一些现代化纺织厂更换下来的十几台布机,锯开加宽,才织成宽幅的床单。他们不同别人比设备,专跟别人比干劲、比技术。全厂召开了职工大会,会上大家表示了学先进、赶先进的决心,先后派人到经验丰富的上海民光等三家床单厂学回了七十多条先进经验,结合本厂实际,逐条进行了推广。现在,这个厂不仅各项指标在全市领先,而且所产床单独具风格,合格率、一级品率都跨进了全国先进行列。
北京有一些工厂的产品质量本来比较先进,在比学赶帮竞赛中他们进一步打开了眼界,树立起“虚心当小学生”的态度,终于使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北京市灰石厂生产的工业小苏打,一九六二年就达到了化学工业部规定的全部技术指标(草案)。有些职工认为本厂设备旧,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已经不错了。工厂领导方面因为没有同外厂产品比较,究竟质量能不能再提高心中也没底。去年初在比学赶帮竞赛中,这个厂派人到上海、浙江等地参观学习,才发现本厂生产的工业小苏打含碱量、细度、水分三个指标还比兄弟厂落后。这一对比,大大开阔了眼界,全厂职工一致认为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当虚心学先进,立志赶先进。厂里立即组织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三结合”专业试验小组,逐步地实现赶先进规划。不到半年功夫,上述三项指标就陆续达到了先进水平。
不久前,上海和其他省、市有一批工厂领导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组成的学习团,来北京参观学习。北京有关工厂的职工,把它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北京制革厂制的牛面革,做成皮鞋,坚实耐穿,不走样。上海益民制革厂职工这次就是来取这个“经”的。北京制革厂职工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向益民厂职工交流了经验,帮助他们解决了质量上的关键问题。紧接着,北京制革厂职工利用这个机会,也组成“三结合”的学习队伍,虚心向益民厂职工求教,先后花了二十一天时间,学到益民厂九项保证牛面革外观漂亮的操作经验。他们在上海老师傅帮助下,把这些经验与本厂的长处结合起来,配成一套完整的操作工艺。用这样的新工艺制出的牛面革,做成皮鞋既坚实耐穿,又美观漂亮。上海天成玻璃厂职工这次到北京玻璃厂学习仪器玻璃的制作经验,北京玻璃厂职工也抓紧这个机会虚心向上海工人求“经”。北京玻璃厂压制的玻璃杯,上部总有一道白线痕迹,职工们明知这是电动剪刀剪断玻璃液时留下来的,可是一直无法解决。这次特地请天成玻璃厂的老工人来“会诊”。老工人经过仔细观察,帮助调整了电动剪刀,不花一个钱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附图片)
北京大理石厂职工认真学习上海大理石厂的先进经验,根据不同石料的性质,找出了不同的抛光时间,使大理石的光洁度提高。
李晞摄
(北京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