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太平洋”的风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12
第2版()
专栏:

“太平洋”的风浪
本报记者 周永康 张杰
闻风
这是发生在一九六三年的事。
接连几天,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像一块块大石头扔进平静的湖水里一样,在朱素芬的心头激起了汹涌的波浪。这天晚上,她又被“三路‘英雄’会师”这件事弄得辗转难眠。
朱素芬是上海太平洋织造厂工人出身的副厂长。这个厂出产的英雄牌被单,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是畅销国内外的名牌货。想不到,上海针棉织品采购供应站在一九六三年六月底举办了一个产品质量对比展览会,来个三路“英雄”会师,狠狠地“将”了太平洋织造厂一“军”。展览会把西安黄河棉织厂、南京大同被单厂和太平洋织造厂织的英雄牌被单,一字儿排开,对比之下,太平洋厂的被单色彩黯淡,布面粗糙。厂里去看过的两批工人,回来时神色都有点不对头。有人还给朱素芬捎来一个口信:“展出快要结束了,很多厂的领导干部都已看过,展览会,请我们厂管生产的副厂长和技术科长,无论如何抽空去看一次。”
管生产的副厂长就是朱素芬。她问工人:“去看得怎么样?”工人直摇头:“展览会上的‘太平洋’被单,是我们一九六二年的老产品。”她一听就沉不住气了:“搞展览会的人怎么这样不了解情况,也不问我们一声,就把老产品弄上去,这不是……。”临去的时候,她把技术科长张耀宗找了来:“你去挑三条最新的被单,带给他们看看!”
朱素芬和夹着一大包被单的张耀宗,匆匆地赶到展览会。朱素芬瞟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被单,果然是去年的产品,很不好看。展览会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你们的被单花色陈旧,摸上去感觉很硬……。”朱素芬打开笔记本一边记一边点头,心里却在嘀咕:“西安、南京用的都是一级纱,我们用的是二级纱,他们比我们好,这有啥希奇!”等对方把话讲完,她马上叫张耀宗把带来的被单抖开来给大家看:“喏,这是我们最近用一级纱做的新产品,怎么样?”
这几条比挂在墙上的那条,的确好得多,颜色引人,摸上去柔软,布面也丰满。旁边许多人不禁啧啧称赞:“这条‘英雄’被单,不错,不错!”朱素芬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容。技术科长张耀宗,是个细心人,他再仔细一看一比,心里一怔:西安的“英雄”被单,花边像刀切一样清晰,自己厂的被单的花纹却勾画得有点模糊,南京的“英雄”被单似乎比自己带去的被单要白些。
换了被单,这场小风波看来似乎平息了,可是朱素芬的心情却没有平静下来。她想:为什么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最近特别多呢?
一个星期以前,她和厂里一些干部访问了上海帐子公司。这是一个专门经营各种床上用品的商店。店里的营业员把消费者的话转告他们。有的顾客说:“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买的‘太平洋’被单是这个花样,现在女儿要结婚,来买被单,还是这个老花样。”厂里一些老工人也说过一些类似的话:“我们进厂的时候,做的是这个花样,现在人快退休了,这些老花样还不肯退休。”有的人甚至说再这样下去,“英雄”被单将会变成“狗熊”被单了。
溯源
看了展览会回来不久,工厂党委召开了一次会议,朱素芬觉察到会上的气氛和过去大不相同。前几年,干部们每逢谈到外面对“英雄”被单的一些反映时,很多人满不在乎,往往一笑置之。可是今天,干部们对外面的意见,显得分外关心。从大家的面色上,朱素芬感到,一场大风大雨似乎即将来临。
朱素芬在这个厂工作了十七年,对被单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几年来,她和其他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被单上面花了不少心血。但这一切正像俗话所说: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这几年,大家对产品的优点看得多,对缺点就不太注意了。上级公司来的干部,也老是说“英雄”被单不错,生产任务月月排得满满的。商业部门的同志有时说被单还有一些缺点,希望他们能进一步改进。可是,厂里的干部认为这不过是“促进促进”而已。还有一次,不知谁听来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对青年,因为买不到太平洋厂的“英雄”被单,连婚期也推迟了。不知这个传说是虚是实,可是很快就在厂里传开来了。朱素芬听了,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外地几家被单厂的动向,这几年来她也有所闻。现在回想起来,她才慢慢地找到为什么自己产品不如外地好的根子了。
过去,西安黄河棉织厂每年都要派人到上海来一两次。他们对太平洋织造厂的好经验,总是照单全收,点滴不漏。南京的大同被单厂离上海近,更是常常派人来学习,被单质量提高得更快。真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年的工夫,这些厂都赶到前头去了。
朱素芬再想自己的工厂。有几次,西安来学习的人走了以后,厂里也有人想到西安去看看,可是有些人说:“算了吧,西安黄河棉织厂的工程师董德芳,原来就是我们厂里印花车间的干部。他们的底细,我们还不知道?如果他们真比我们好,那为什么老是往上海跑?”当时,朱素芬觉得这种看法不太对头,后来事情一忙,就把这件事搁下来了。几年来,太平洋织造厂就从来没有人到过西安,连当天可以来回的南京大同被单厂也没有去过。有时,西安黄河棉织厂来的人还带来他们新出的被单,但看到太平洋厂的干部问也不问,对他们的产品没有兴趣,就不好意思拿出来,仍旧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有时,黄河棉织厂把被单寄到太平洋织造厂,厂里的干部接到后,只是随手翻一下,立即交给技术科长张耀宗,锁到柜子里去了。
“老是这样只看自己的过去,这样对待人家的先进经验,怎么能不落后呢!”党委会接连讨论了几次,干部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朱素芬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可是,干部们谁都没料到,更大的事情又在七月份接踵而来。先是中共上海市委的一个刊物上,登了太平洋织造厂的产品落后于外地的资料;接着,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召开的几次干部会,都批评了太平洋织造厂的自满情绪。八月底,在市委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市委书记把上海一些原来质量好、后来被外地赶上的产品一个个提出来,并且批评了这些厂(这次没有点太平洋织造厂的名)的骄傲自满情绪。
干部们思想上的那条骄傲自满的堤岸,终于在各方面强有力的推动和冲击下,开始动摇了。
破堤
太平洋织造厂几个参观过展览会的领导干部,体会到实物对比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于是派人把那些展品借来,在厂里开了个小型展览会。
展出的第一天,工人们按班次轮流前来参观。一走进展览会,只见四周挂着各种各样的被单,可是被单上的工厂商标盖住了。工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啊,这条被单最白!”
“比较起来,那一条被单最软最光!”
“看上去,这一条花色新,是哪一家厂的?”
看完以后,谜底揭开了。大家一看被单后面的商标,很多人都呆住了。
“啊,最白的原来是南京的‘英雄’被单!”
“真想不到,这几条颜色特别好看的被单,大部分是西安的产品!”
展览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职工们看到自己的产品落后了,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改变落后的愿望。织造车间技术员张永明把黄河棉织厂的被单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看来看去,发现西安被单上的条纹是从左向右斜的,而本厂被单上的条纹却是从右向左斜的,恰恰相反。他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傅。几个老师傅一听,恍然大悟,一个老师傅拍拍张永明的肩胛:“对,小伙子,这里面有文章!”原来,他们想起来了:在张永明没有进太平洋织造厂时,纺织厂供的纱是左捻的,织的被单从右向左斜,布面也很丰满,条纹也很清晰;近几年,他们用的纱改为右捻,而他们织被单的工艺却没有跟着改。
技术科的技术人员,对照着外地产品的技术资料,也作了各种各样的试验。科长张耀宗想起过去几年西安黄河棉织厂送来的被单样品,连忙把柜子打开,翻出来一看,好家伙,真像打开了百宝箱。拿到试验室一比,有些技术指标,老早已经超过了自己。
所有这些,教育了全厂工人,更教育了干部。许多干部说:“过去厂里一股自满情绪长期不能克服,归根究底是在于干部。”有的人说:“以前产品质量不如外地,干部总是说外地用的纱是一级好纱,自己用的是二级纱,从不问问自己,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用二级纱做出比现在更好的被单。干部没有这个要求,大家也只好这样下去。”
逐浪
干部思想端正,群众信心激增,一个追赶先进的浪潮,席卷着太平洋织造厂的每个角落。
技术员张永明找到了布面斜纹的窍门后,当天下班,就留在车间里动手做试验,把控制条纹方向的纹钉调了个位置。第二天一清早,他赶到厂里一看,昨晚用新方法织出来的三条被单,果然像西安“英雄”被单一样丰满,条纹突出。他还不放心,又在另外三台织机上作了试验,结果都一样。于是在四天之内,所有织“英雄”被单的机器,不花一分钱,全部改了过来。
漂洗工人,把原来在大池里淋漂的方法改为长漂,工序由一道增加到两道,漂出的纱更白,染上颜色也比以前鲜艳。
印花工人看到镂空印花板上的色垢积多了,就把它刮洗干净,印出的花朵不再产生斑驳的痕迹。印花的时候,样板拿得稳,对得准,放得平,刷得匀,图案的线条和棱角,十分清晰。
美工设计员在两个月里,设计出六种新的被单图案,其中玫瑰、芍药、牡丹、康乃馨等新花样,都已大量生产。
供销科的人员主动和纺纱厂联系,争取对方的帮助和配合。目前他们用的棉纱,条干均匀,被单强力也因此提高。……
九月中旬,三路“英雄”又会师了。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上海针棉织品采购供应站和太平洋织造厂的干部开了一个小型的产品质量鉴定会,认为太平洋织造厂的“英雄”被单,目前虽然仍旧用二级纱,可是它的质量已经接近西安黄河棉织厂和南京大同被单厂用一级纱做的被单。十月份,上海市举办了一次被单质量评比,太平洋织造厂的“英雄”被单第三季度的得分,从前两个季度的九十七点七分、九十八分提高到九十九点三分。
最近几个月,北京、沈阳、太原、福州、贵阳等地一批一批的干部和工人,来到了太平洋织造厂学习,有的人带去了新近设计的图样,抄去了新技术的资料。当我们在这个厂访问结束的时候,厂长吕道明拿了一封介绍信,对朱素芬说:“又来了!又来了!”朱素芬接过一看,原来西安黄河棉织厂的三个工程师和工人,又来到了上海,要在他们厂里学习三个星期。朱素芬笑着说:“他们来,我们当然欢迎,可以促进我们再提高质量。不过这一次,非要他们好好介绍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才放他们回去!”
“太平洋”的这场风浪,看来还没有平静下来。座落在长江之畔的南京大同被单厂,地处黄河流域的西安黄河棉织厂和上海的太平洋织造厂之间的学先进、赶先进,现在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之间的竞赛,正像长江之浪,黄河之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前进。(附图片)
上海太平洋织造厂有二十多年经验的美术设计员王高昌(右),在帮助新疆“八一”织染厂青年设计员刘世民学习被单新花样的设计技术。
上海太平洋织造厂的技术科副科长童鼎兴(右)、织造车间技术员张永明去外地学习回厂后,积极改进被单质量。这是他们正在对比本厂和外地“英雄”被单的质量。本报记者 周永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