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人民公社光芒万丈——介绍一束反映人民公社的纪录影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18
第5版()
专栏:

人民公社光芒万丈
——介绍一束反映人民公社的纪录影片
马林
一九六三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相继摄制完成一批反映农村公社生活的纪录片。报道全国农业形势的《喜看公社好年景》,表现公社道路的《在人民公社的大道上》;介绍富春江畔一个生产队的《访梅蓉大队》;纪录西北高原丰收的《秦川秋景》,赞美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的《生产队的年轻人》等,是其中的五部。
当前,我国的农业战线上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困难,并且获得了新的发展。人民公社的红旗愈举愈高、人民公社的组织日益巩固壮大的事实,有力地粉碎了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对它的猛烈攻击和有些人对它的恶意诽谤。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亲身经历过和感受到的。由于这一束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光辉胜利,歌颂了农村的新人新事,表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所以具有鲜明的战斗精神。
《在人民公社的大道上》的作者,以精心的构思,选择了人民公社的大道,作为贯串全片的中心,影片通过大地上的千百条道路:田间的羊肠小路,崎岖的山路,蔓延的狭路、林荫公路、宽阔的大路……反衬出农民在旧社会所走过的是坎坷不平、充满了压迫、剥削的悲惨道路,和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开始踏上了彻底翻身,共同富裕通向共产主义的幸福道路。而这正是影片的主题思想所在。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将主题思想体现出来,影片又用著名劳动模范耿长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坚决走集体化的道路,二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与纪录旧社会农民苦难生活的资料,交织成了一幅充满强烈对比的画面:一面是拖拉机在田野里驰骋,公社小型电站发出的电流带动着排灌机械,与活跃在田间、试验室里的欢愉的青年农民……;一面是赤地千里,洪水泛滥,携儿带女流浪异乡的人群,一张张憔悴痛苦的脸……。这种对比方法和虚实结合的艺术处理,给素材增添了思想和逻辑的力量,为主题注入了血肉和生命,从而揭示出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新旧社会的不同本质,和我国农民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果说《在人民公社的大道上》带有一定的政论性,那么《访梅蓉大队》就更像一篇抒情的散文。它即景生情,随着作者的种种感受,流畅地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虽然,影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些极平常的农事活动和农村生活的场景,像社员们兴修水利时的冲天干劲,犁田整地时的精细灵巧,操纵机器时的喜悦,老人们收听广播时的愉快面容,以至嬉戏的儿童,下工后料理家务的忙碌的妇女。但却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了公社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员生活的改善。使恬静、幸福的农村生活和火热的生产斗争,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美。
影片的摄影也比较优美。寓情怀于风景之中。比如那桃花盛开的富春江两岸,那一抹朝霞,那绒毯般嫩绿的秧田,都拍得十分动人,在不知不觉中,轻轻地点出了江南水乡、早春三月的美丽意境。
面对着如此生意盎然的春耕图,看到如此辛勤奋发的劳动热情,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黄金般的秋收季节的来临。于是,《秦川秋景》便展示出撒满了丰收欢乐的八百里秦川。只见:沉甸甸的谷穗迎风摇曳,籽粒饱满的玉米堆积如山,遍地银花中,掩映着摘棉的妇女……。这些镜头内容充实,节奏紧凑,加以浓淡相间,远近交替,所费笔墨不多,就使人将西北高原上一派热火朝天的秋收景象,尽收眼底。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影片不仅表现了社员们兴高采烈地将收获的农业品装车外运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表现了社员个人的分配。醴泉县烽火人民公社社员贫农王振吉将分配到的玉米,三五个编在一起,攀附在柱子上,叠至一两丈高加以风干的情节,就从社员个人生活的角度,显示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农民科学家王保京的科学实验活动和植棉能手张秋香老大娘向青年传授经验的镜头,拍摄得十分亲切。
获得丰收的,不仅仅是八百里秦川,早在去年夏季,全国各地就纷纷传来丰收捷报。农业丰收的声浪,有力地宣布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开始全面好转。举国上下,莫不欢欣鼓舞,都道《喜看公社好年景》。为了迅速地将丰收的喜讯传播开来,影片以大刀阔斧,高瞻远瞩的姿态,表现了从黑龙江平原到珠江三角洲,从东南沿海到祁连山下,从波涛起伏的海洋到辽阔无边的草原,到处是五谷丰登,喜气洋洋。我们可以看到:绿色草原上徐徐游动着的白色羊群,碧波荡漾中欢蹦乱跳的出水鱼儿;愈堆愈高的粮囤,刚刚翻耕过的沃野;熙熙攘攘的农村集镇,幸福愉快的人群。真是目不暇给,美不胜收。全片气势磅礴、场面宏伟,迸发着昂扬奋发的精神,饱含着矜持自豪的感情,生动地勾勒出我国农业的大好形势。
丰收从哪里来?影片发人深思地引导我们回顾了一九五八年那些震撼人心的日子。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当年社员们开山劈地修筑水坝、渠道的雄伟场面,看到了现在结实累累的果树,原来都是那时栽种的。在这组画面里,最使人难忘的要算那些在悬崖峭壁上开山劈石的社员的形象了。远远望去,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巍峨耸立的太行山腰,似乎十分渺小,但是,面对着大山,公社社员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畏精神,使他们的形象高大起来。
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生产工具在发展,自然面貌在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起了巨大的变化,《生产队的年轻人》的作者,以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样的题材,让我们触摸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影片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的画面,描绘了广东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青年农民们的动人形象。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青年农民真是大有用武之地。看!他们不但已经在熟练地干着各种农活,驾驭着种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并且还积极地进行了技术革新。影片对他们所创造的绞盘挖河泥机具的描写,特别新颖有趣,装满河泥的小船,竟然被从河渠里,轻巧地直接拖入田间,在灌满了水的稻田里自由往返,均匀地撒着泥肥。当然,做这样细致描写的用意,不在于它的新奇和技术革新的本身,而是通过这一事例,反映出这些新式农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将所学到的科学技术知识,贡献给农业生产斗争的成果;赞美了他们对家乡,对农业劳动的热爱。
人民公社像一轮红日,向我们放射着万丈光芒。人民公社的生活是异常丰富多彩的,它为纪录影片的创作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这一束影片虽好,但所反映的不过是片鳞只爪,远非全貌。我们由衷地期待着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摄制出更多更好的反映人民公社伟大实践的影片。(附图片)
〔梅蓉大队的桃树在荒滩上长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