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京郊种麦技术全面改观连年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19
第2版()
专栏:

坚持运用和逐步推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京郊种麦技术全面改观连年增产
良种种植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绝大部分麦田实行合理密植、经济施肥,约四分之三的麦田采取细致平地、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措施。一九六三年小麦平均亩产超过一九五七年两倍多。
本报讯 北京市郊区在广阔的麦田上,坚持运用和逐步推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全面改进种植技术,促使小麦在三年都有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获得连年增产。一九六二年全郊区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一九六一年提高百分之五十;一九六三年比一九六二年又提高百分之三十,超过一九五七年两倍多。
小麦是北京郊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现在,北京郊区的小麦种植技术,比过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不浇水、少施肥、稀植、品种差、不防治病害的落后状态已大为改观。据统计:良种种植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绝大部分麦田都进行了合理密植,经济地增施了农家肥和各种化肥,约四分之三的麦田采用了细致平地、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措施。其中仅换用良种一项,就使一般水、肥条件的麦田增产百分之十到二十。
目前,北京郊区的广大干部、科学技术人员、老农、知识青年等正密切结合起来,按照科学技术的要求,细致地管理着麦田。不久前,北京科学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一些小麦专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对郊区小麦生长情况作了一次普遍考察,一致认为绝大部分麦苗生长良好,如无特大自然灾害,只要继续加强管理,就可以夺得今年小麦丰收。
几年来,北京市各级领导把运用、推广科学技术,作为增产小麦的重要一环。一开始,着重抓了良种的推广工作。过去,北京郊区种小麦都用当地品种——“大白芒”、“五花头”等,产量很低,不能适应较好的水、肥条件,随着水浇地增多和肥料增加,发生了严重的倒伏现象和病害。一九五六年起,北京展开了大规模的引进、试种和繁育小麦良种的工作,以后逐年从科学研究部门、外地引进并推广了“农大183”、“农大90”、“华北187”等十几个良种。这些品种大都适应好的水、肥条件,并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性能。一九五八年,北京郊区人民公社化以后,又大力展开了合理密植等增产技术的试验。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大多数农场、公社已掌握了密植等技术。
北京郊区许多生产技术条件好的农场、公社和区、县良种繁殖场,在推广科学技术中起了重要作用。许多成功的新技术、新措施,大都以此作为中间基地进行生产试验后,再普遍推广。目前,各个农场运用科学技术于生产的试验项目就有七百多项,其中包括小麦良种繁育、浇水、施肥等各方面的试验。“农大183”现在的种植面积,占全郊区良种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当它在北京农业大学培育成功以后,就先在南郊农场进行了多次试种。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证明这个品种不仅具有丰产、抗病等优点,而且适合北京地区的生产条件,然后才大规模地推广,并由南郊农场大量提供种子。几年来,这个农场已供应“农大183”种子九百多万斤。
新技术、新措施传到各个公社、生产队以后,又都经过反复试验。通过试验田的实际操作,掌握了因地制宜推广的经验,再通过大面积丰产田,推广到一般田。据近郊区九个农场、公社统计,专门的试验地有一万多亩。仅青云店公社的一个大队,就在三十七亩土地上,对小麦增产技术,安排了十项对比试验。东北旺人民公社采用平整土地的先进经验时,就经过五年多的反复试验,试验田面积从几十亩、几百亩,扩大到二千多亩,解决了平地中生土不易熟化、土块多等具体问题,做到了彻底平地而不减产。现在,全社土地已经全部平整。
北京郊区各区、县、社、队建立了成百上千块小麦样板田。目前仅区、县直接掌握的重点样板田,就有几万亩。样板田的种植,尽可能严格地按照科学技术要求进行,发动干部、社员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互相观摩评比。许多被老经验束缚了思想的人,不大相信新技术,看见样板田就心服了。地处山区的南口公社辛力庄大队,过去种麦没浇过水,人们听说浇水能丰产,总是半信半疑。大队干部参观了浇水丰产的样板田以后,回来也种了三亩多浇水的小麦样板田,果然增了产。一九六三年种麦时,就扩大了二百多亩水浇麦地,并且按照平地、密植、防治病害等一系列先进措施进行管理。这个过去小麦种植技术比较落后的大队,现在麦田管理得很好,连县的重点样板田的干部和老农都跑来参观。
北京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从事小麦科学研究的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非常关心科学技术推广工作,并且和生产部门建立协作关系,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们和干部、群众结合起来进行推广工作,做到了因地制宜有成效地运用先进技术。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一九六一年同来广营公社顾家庄生产队订好条件,互相协作。他们指导和帮助这个队用科学的栽培方法种小麦,结果很好,协作生产的一百零三亩麦田,一九六二年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一斤,比这个队过去小麦最高年产量的平均每亩一百七十多斤,高出二百多斤。一九六三年,他们选择了一块条件较差的场地协作生产,也获得了增产。小麦专家曾道孝,在大兴县运用浇冻水的技术进行小麦冬灌时,深入田间作了考察,发现不同麦地的苗情、水分很不一样,不宜一概浇水,就及时向县、社领导干部提出要根据麦苗弱壮,分别早灌或晚灌,苗太旺的不但不灌水,还要镇压防止生长过旺。干部、老农研究了这些意见,认为切实可行,立即有区别地进行冬灌,效果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