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阅读
  • 0回复

谁是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19
第6版()
专栏:

谁是榜样
北京第一棉纺织厂挡车工 马跃骧
看了《千万不要忘记》以后,我心里老不平静。这两天,我总在想:资产阶级思想没有声音,没有颜色,我们同它斗争,不像在战场上打仗那样辟里啪啦的,这就要我们更加提高警惕。
我们纺织女工的工资都比较高,生活上不愁吃,不缺穿,这本来是我们一心一意追求思想上进步、技术上提高的好条件,可是好些人年纪轻轻的就结了婚,结婚以后,觉得爱人又好,孩子也听话,小日子过得挺美,自己就陷在家庭小圈子里去了。平常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学习也不大感兴趣。有时候有个什么集体活动,就说自己老了,不愿参加。其实都是二十多岁的人,离老还差几十年哩。我看这不是身体老了,而是思想上有些不对头了。
《千万不要忘记》应该多演给我们青年工人看。让我们知道,在生活上关心什么,决不是一件小事。一个人如果不关心集体,一天到晚就为自己小家庭忙活,该有多危险!你看丁少纯原来还是车间的先进工作者,可是结婚才半年,就慢慢从先进变成落后了。并不是说结了婚就一定会落后,可是,结婚对青年人说,确实是生活上的一个大变化。有了小家庭以后,是互相帮助、彼此鼓励呢,还是你拉我的后腿,我又拖你一把呢?戏里玉娟和少纯的情况,提醒我们应该怎样作才是对的。
我们厂里也有很多像丁海宽那样的老工人和季友良那样的青工。他们热爱新社会,热爱集体,干劲很足。例如我们车间的捻线工李淑珍,解放前她六七岁就进纱厂当童工,过去受够了日本鬼子和资本家的气,现在翻了身,她在工作上越来越自觉,对同志也很关心。她有五个孩子,可是从来不请假误工。下班以后,她常常去访问生病的同志,有时候还抽出时间来给同志们的孩子做衣服。又例如青工王淑芬,也有三个孩子,但是她把时间安排得很好,对学习很积极。我建议以后写剧本的同志常到工厂里来,把先进工人的模范事迹都写出来,好让大家有更多的学习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