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罗启潮永远活在西藏人民的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1-20
第2版()
专栏:

罗启潮永远活在西藏人民的心里
新华社记者 郭超人 西藏日报记者 刘汉君
如果我死了,
请把我埋在高原上,
一颗丹心,
早许给祖国的边疆。
——摘自舍身营救藏族干部的汉族
共青团员罗启潮的遗作
初雪复盖着逶迤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峰岭,当雄草原换上了赭绿色的冬装,像云朵一样的牛羊群在灿烂的阳光下缓缓移动,黑色的牛毛帐篷上炊烟缭绕,牧人悠扬的歌声在微风中四处飘荡。宽阔、湍急的当曲卡河纵贯草原中部,向低洼的南部山谷奔腾而去。
“救命!救命!”一阵呼喊声从当曲卡河心传来,奴隶出身的藏族干部泽仁不慎落水,被激流冲走了。
这时,一个中等身材的汉族青年飞快跑来,望着在河水中时隐时现的藏族青年,边跑边喊道:“不要怕,我来救你!”汉族青年来不及脱下自己的衣服便跳进河里。浪涛朝他的头顶扑来,冰冷的雪水刺人骨髓,他钻进激流,抓住藏族青年的臂膀向岸边游来,终于把藏族青年推上安全的浅滩。正当藏族青年完全脱离危险的时候,一阵急浪突然打来,把汉族青年压进了水底。这时是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五日北京时间十五点四十分。在西藏高原上从事测量工作的汉族共青团员罗启潮,为了抢救藏族阶级兄弟英勇牺牲了。
罗启潮出生在气候温和的四川盆地,但是他对遥远的风雪高原和西藏人民却有着很深的感情。一九五九年秋天,罗启潮在重庆的公路工程学校毕业,他原来申请的志愿工作地点是四川,但是参观了揭露西藏叛匪罪恶阴谋活动的展览会以后,广大农奴和奴隶在农奴主残酷压榨下的悲惨生活,激发了他的阶级感情,便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罗启潮到西藏以后,写了大量的诗篇,热情讴歌祖国壮丽的边疆和勤劳、朴实的藏族人民。在雅鲁藏布江边工地举行的一次迎新会上,罗启潮向党表示决心说:“从青丝到白发,为祖国边疆的繁荣,为西藏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几年来,正像罗启潮诗稿中所记述的,他和许多汉族测量工作者一道,“采过昆仑山头的冰花”,“徒步追踪过千条急流”。有时缺氧给身体造成难忍的痛苦,有时冒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工作。不管环境多么艰苦,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少障碍,罗启潮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永远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战士。在这几年中,罗启潮连续数次获得“五好青年”、“五好团员”的光荣称号。
一九六一年冬天,公路测量队在西藏的丛山峻岭间勘测公路,正遇上寒流袭击山区,狂风从早到晚刮个不停,雪花遮天蒙地,挺立在山岩上的高大红松,也有被风连根拔走的。为了更快地把公路修进山区,测量队顶着风雪向一座海拔五千二百米高的山口挺进。罗启潮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背着仪器,戴着防雪镜,一步一步,踏着一米深的积雪,为大队开路。山壁异常陡峭,冰雪更使人们的脚步难以站稳,有时花了很大的力气爬上一步,一阵强风又把人打回到原来的地方。罗启潮用尽全身的力量,汗水把他的内衣湿透,好容易才爬上山口。缺氧和严寒使他浑身酸软,举步艰难,他走近一块避风的崖石旁,正要坐下来休息,看见给测量队驮运物资的马在坡岭上摔倒了,马背上的驮子滚进雪坑里,押运物资的藏族兄弟焦急万分。这时,罗启潮毫不犹豫地从山口又返回来,同藏族兄弟一起把驮子整理好,然后在前紧紧拉住马缰,再向山口爬去。罗启潮这时连说话的力量也没有了,每走几步就不得不在雪地上坐下来喘息。当他再一次爬上山口,风雪更加猛烈了,全身冻得发颤。一个测量队员的责任感使他勇敢地站起来,在雪坡上架起图板,铺开白纸,把周围的地形详细地描绘下来以后,他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山峰险恶,
风雪飘扬,
大雁南飞追温暖,
我迎冰雪建边疆,
汗水滴滴落山岩,
幸福的蓝图放光芒。
有一次,测量队在西藏东部河谷测量一条大河的河床断面。河床很宽阔,一泻而下的山水冲击着河心的巨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人们用钢丝绳把“流速仪”拉进河心,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悬挂在钢丝绳上的“流速仪”不规则地摇晃起来,眼看有被河水冲走的危险。站在河岸上的测量队员们十分焦急,这时,罗启潮在腰间拴上一条长绳,把自己吊挂在河面上空正在摇晃的钢丝绳上,向河心爬去。岸上的同志大声喊道:“回来,有危险!”罗启潮回答说:“我身体轻,没关系,抢救国家财产要紧!”就这样,罗启潮冒着坠河的危险,把“流速仪”安全地取回来了。
在另一次勘测公路线的时候,遇到一处峭壁,未来的公路将沿着这座峭壁通过,测量队要在峭壁的顶端埋下标出线路的中桩。可是峭壁很陡,旁边又是深谷和涛涛的急流,有人提议,为了安全,用远距离观察,画下地形。担任中桩组组长的罗启潮思索了一会说:“不,不能被危险吓着,这关系到今后公路工程的质量。”说着,他脱去外衣,系紧鞋带,沿着峭壁爬了上去,他有时手抓藤条,脚蹬崖缝,有时全身匍匐,四肢着地。罗启潮终于爬上了壁顶,钉下了一棵标明公路线的中桩。后来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岩壁上没有道路,
云雾又笼罩山头,
苍鹰在天空盘旋,
危险在四周暗伏,
为了祖国的繁荣,
绣出金色的公路。
罗启潮在生活中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去年冬天,高原上滴水成冰,罗启潮和另外三个技术员在白雪复盖的山区执行任务,没有携带帐篷,夜间宿在露天里,天空飘着雪粒,人呼出的气在棉被上立即结成冰花,人们缩做一团,挤在一起,但是,罗启潮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构思自己的诗篇。第二天的清早,他掏出笔记本朗诵道:
冰雪,严寒,
我们睡在露天,
因为铺着祖国的土地,
心中也感到温暖。
正因为罗启潮懂得他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懂得只有依靠革命的战斗集体,才能发挥自己的一分热力,所以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志。有时,他同伙伴们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他宁肯自己走路,把马匹让给同志们骑;在攀爬漫长的坡岭时,他为战友背背包;在严寒的冬夜,如果是过夜的房子太小,他让别人睡到屋里,自己睡在屋檐下。罗启潮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担任工会工作,管理图书,组织文娱活动,并经常帮助藏族工人学习文化和技术。罗启潮在西藏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积极参加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同许多过去的农奴和奴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舍身抢救的藏族干部泽仁,便是他许多知心的藏族朋友中的一个。泽仁出身于西藏农村一户奴隶家庭,民主改革后参加了工作。泽仁从进入测量队的第一天起,罗启潮像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在生活上照顾他,在工作和学习上帮助他。罗启潮牺牲以后,二十四岁的泽仁极为悲痛,他表示决心要为建设祖国边疆和增进藏汉民族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西藏人民为了表达对罗启潮烈士的崇敬和怀念,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拉萨市郊的烈士陵园,让烈士的光荣事迹,在西藏高原上永放光辉。
(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