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爱民模范谢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06
第2版()
专栏:

爱民模范谢臣
向东 温祥 萧池
去年初冬的一天,当早霞染红了狼牙山峰顶的时候,河北易县西水冶村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易县领导机关和驻地部队官兵,在这里召开了万人庆功大会,为在洪水中舍身抢救遇难群众而荣立一等功的谢臣烈士庆功。当副县长宰金彭给谢臣家门上挂上“光荣之家”的金字大匾时,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说:“这是咱全村的光荣!”“是党的光荣,人民的光荣,解放军的光荣!”

谢臣是人民解放军某部三营炮兵连的战士。去年八月,他随部队在冀西山区东高庄一带执行任务时,突然遇到了一场特大的暴风雨。村南界河洪水猛涨。全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在这紧急情况下,谢臣挺身而出,和全连的战友一起,英勇地投入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抗洪抢险战斗。他对同伴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头,只要有我们在,就不能让人民遭受损失!”他们一家一家帮助群众向北山上转移,一个一个地把年老体弱的乡亲背着、扶着送上山去。
谢臣来回奔跑在村庄和山坡上。他那高大的身影不断出现在茫茫的暴雨中。他知道社里的羊倌不在家,忙跑到羊圈里,把两群羊和三头毛驴轰上山来。一会儿,又跑回村里,和毛增拴、康庆拴一起把三位老大娘背上山来。
谢臣又冒雨回到房东陈队长家里。他知道队长正忙着组织社员转移,哪顾得了自己家。陈大嫂正收拾好东西,守着两个孩子发愁哩!
谢臣带上两个孩子,背上包袱,和大嫂一块爬上山梁。谢臣把她们安放在一块大石头旁边,说:“你们在这儿别动,我就回来!”谢臣又钻进雨幕中。不久,他找来了席子、木棍,给大嫂她娘儿三人搭了个窝棚。他钻进去试了试,还漏雨,又找来一块雨布搭上,才放心地离去。
雨不停地下,风不停地吼。八日凌晨,山坡上冷风刺骨。谢臣看到群众穿着湿衣服冻得发抖,决定回村去找些御寒的东西来。
谢臣来到村里不久,人们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更大的山洪暴发了。他刚到村里,只听有人在喊:“山洪来了,快跑呀!”
这时,谢臣离山坡不过几步远,一迈腿就可以安全上山。但他没有上山,却急急忙忙向连部跑去。他知道那里是抗洪指挥部,还有几户没有上山的农民,和带病坚持指挥抗洪的副指导员刘少春。就在这时,山洪从他背后扑过来,一个浪头把他卷进激流中了。
谢臣用力浮出水面,向四外探望。忽听到有人呼救,是一个姑娘正在洪水里挣扎。她是社员王洛荣的女儿王莲子。这时谢臣自己正处在危急中,但是一个人民战士,看到人民生命遭受威胁,能不挺身相救吗?不,不能。他毫不犹豫地奋力向王莲子游去。他一手抓住王莲子的衣服,一手划水,好容易游到了岸边,一个漩涡又把他们卷入激流里。
谢臣在洪水巨浪里,游呀!游呀!他终于游到岸边,可是水急、坡陡,拉着一个人很难上岸。谢臣急中生智,双手托住莲子的后腰,使尽全身力气,借着浪头的冲力,把莲子一推。莲子上岸了,但谢臣却被反冲力卷入激流中去。
大浪把谢臣卷得远离岸边,漩涡又把他拉入激流。他经过几度浮沉,才勉强摆脱了激流的冲击,游到水势平稳的地方,向前再游不远就可以脱险了。突然,身后漩涡里又传来了呼救声。啊!是个女孩子。整整奔波了一夜的谢臣,这时体力已消耗殆尽了,但这位人民战士使出最后的力气,挥开双臂,向着在波涛中浮沉的小姑娘英勇地游去。一排无情的巨浪,把他压下去了……。

伟大的战士谢臣,出生在狼牙山下一个革命家庭中。他的父亲谢显奎、母亲马桂芝,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都是一心为集体,一心为人民的人民公社里的好社员。他从小就从双亲的革命经历和革命教育中,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立志牢记阶级苦,永远干革命。当一九五四年村里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生产迫切需要人放牛、放羊时,谢臣毅然放下书包,拿起了放牛的鞭子。他放牛爱牛、放羊爱羊,年年受到奖励。一九五六年社里给放羊人员每人发了一顶油布雨伞,一块羊毛毯子,一把羊铲。按规定,这些东西,一年一发,交旧领新。但第二年谢臣说:“我这些还都能用,今年不领了。给社里省一点算一点吧!”第三年没领,第四年还没有领。这时他的雨伞已经补过七次,伞骨用线绳绑了一道又一道,伞杆用铁丝捆了又捆。羊毛毯已经磨损成了一块三尺长、一尺宽的长条。羊铲已经磨得只剩下巴掌大一块。谢臣参军离家前,还把雨伞晾好,把羊毛毯洗净,把羊铲擦光,细心地把这“三件宝”交给了老羊倌谢洪斋说:“三爷爷,你保存好吧,等我服役回来再用。”

谢臣是在革命熔炉里逐渐锻炼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民战士的。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是在一九六○年春天。
刚到连队,遇到大风大雪,营房后面一条灌溉千顷麦田的大水渠,结了几尺厚的冰,阻塞了流水。一天,连首长传下上级命令:“全连集合,帮助公社砸冰去!”砸冰任务完成后,连长杨启厚在总结时表扬了谢臣不怕冷不怕苦的精神。当天,谢臣在日记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砸冰是我入伍后的第一课,使我懂得了:拿枪打仗是为人民,支援群众生产也是为人民。人民是水,军队是鱼,鱼有水才能活。”
以后,他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参加了忆苦思甜的教育运动,逐步树立起了鲜明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当领导上叫他当炊事员、驭手的时候,他都高高兴兴满腔热忱地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光荣的驭手。有人叫我‘马刷子’,以为我没志气、没理想。我要当个好驭手为人民服务,这不是志气吗?我要当一名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不是理想吗?毛主席要我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一个‘利他主义者’,这就是我的理想和志气。”
在平时,他也随时随地关心人民利益,为人民办好事。
东高庄南面有一条小河,村里人下地生产,都要脱鞋趟水。谢臣看到了,便和班里同志商量:“社员们天天趟水,不但影响生产,搞不好还会把脚扎破哩!咱们去搭个便桥吧!”大家都很赞同。战士们忙了半天,搬来许多大石头,搭成了一座“踏石桥”。社员们感激地说:“天这么冷,你们下水搭桥!我们没想到的,你们已做到了!”这真是搭在军民心上的一座桥!
麦收过后的一天,谢臣和班长李树山一块出车拉草,一下山坡急转弯,路又窄又不平,一不小心轧倒了路旁一棵玉米苗。他立刻停下车,把苗儿扶起来,培上土。第二天,谢臣出车回来,又拾了些马粪,给那棵曾被轧倒过的玉米苗施肥,直到一个多月以后,他看到这棵玉米苗长得格外粗壮才放心。战士们说:“谢臣总是把人民的利益记在心上!”谢臣说:“爱护群众利益是咱解放军的本份嘛!”

谢臣光荣牺牲后,北京部队政治部追认他为优秀共青团员。北京部队某部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并根据他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国防部也在最近发布命令,追授他为“爱民模范”。
谢臣的模范事迹在北京部队和河北省的广大农村中广泛流传着。谢臣生前所在炮兵连的战友们,谢臣的故乡和东高庄人民开展了学习谢臣的活动。和谢臣一块放羊的老羊倌谢洪斋,从箱子里取出谢臣入伍前交给他的“三件宝”,流着热泪献给了“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
谢臣的双亲在痛悼谢臣的同时,决定再把二儿子谢起送到连队。谢起也连写三次决心书,要求到谢臣的连队当兵。他说:“我哥哥应征入伍后,我接过了他给公社放羊的鞭子。现在他为人民牺牲了,我要接过他的枪杆子,继承他的遗志,承担他没有完成的革命工作。”部队领导机关批准了谢起的请求。在谢臣走过的光荣道路上,又一个新战士站立起来了。
(新华社五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