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油菜菌核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07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麻杆”,一般在油菜生育后期发生,主要为害油菜的茎和分枝。受病的茎有病斑,病斑起初浅褐色,以后逐渐变白,并长出白色毛状菌丝。病茎到了后期,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杆的内部变空,剥开菜杆,里面有像老鼠粪一样的菌核。油菜发生菌核病后,一般减产一、二成,重的四、五成以上。受病种子的含油率也较低。所以,防治这种病害是油菜生产上的一件重要事情。
菌核在种过油菜的田里、油菜杆堆放场所等处越夏过冬。开春后,在温暖(摄氏九到十六度)、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菌核就发芽长出子囊盘。子囊盘内有许多含有子囊孢子的子囊。子囊盘成熟后,就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风传播。
田间湿度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百时,最适宜菌核病的生长发育。所以田间有积水,株间湿度大,菌核病发病就重。针对这个情况,坚持清沟排渍,就成为防治它的一个重要措施。
另一个防治办法是摘除黄叶。油菜茎部发生的菌核病绝大部分是植株下部黄叶上的菌丝传染的。开花后及时摘除黄叶,就能显著减少发病机会。这样做还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对抑制病害蔓延有一定好处。喷布赛力散、石灰粉等药剂,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浙江农科院作物所油料研究室 余兆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