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印把子万万丢不得——看电影《夺印》一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12
第6版()
专栏:影评

印把子万万丢不得
——看电影《夺印》一得
徐庄
令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反映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在舞台和银幕上出现。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舞台剧《夺印》,已受到国内广大城乡观众的欢迎。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它改编并摄制成电影,使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能够同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观众见面,确实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情。
电影给人的印象是质朴和动人的,它在扬剧演出本的基础上,经过电影语言的再创造,鲜明而尖锐地揭示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依然是对垒分明地、有时甚至采取十分激烈的形式进行着。观众从这里看到了以往可能被忽视的那种实际生活,使他们猛省,提高了革命警觉性,从而给他们的工作和斗争以莫大的激励。影片运用形象的说服力给观众这样的启示:只要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的影响,阶级斗争就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排除掉。无怪乎许多农民看了舞台戏以后说:这戏里讲的事好像我们村里也有。这当然不是说,被富农、资产阶级篡夺了领导权的生产队,已是相当普遍,但是在不少地方,如像敌对分子陈景宜等那样表面上假装积极,骨子里发展资本主义势力,压制贫下中农,挖公社的墙脚;像陈广清那样一个革命干部,竟然丧失了革命的品质,实际上给革命帮倒忙,这些现象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的。因此,尽管影片反映的只是一个小陈庄生产大队的斗争,却有着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包含着强烈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无疑地还要有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我们在斗争中研究和掌握敌对阶级的规律,而敌人也在暗暗地寻找我们的弱点,妄图复辟。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光天化日之下,反动分子必然变得更狡猾、更阴险、也更迷惑人。他们往往把自己装扮成拥护党和拥护社会主义的样子,他们开口一个党,闭口一个社会主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卖力地工作和劳动一阵,好像他们比谁都更热爱新社会似的。如果我们缺乏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念,对敌情缺乏应有的警惕,就会上敌人的当。敌人总是千方百计企图在革命内部找到立脚点,从内部瓦解我们。陈景宜处心积虑,经过长期的谋算,混进贫农队伍,冒充对革命“有功”;他窃据了生产队队委的职务,并把爪牙安排在经济要害部门,终于掌握了生产队的“印把子”;但是如果没有作为靠山和代理人的陈广清,他们一伙人便站不住脚,难以施展其鬼魅伎俩。由此可见不断改造和教育我们的干部,提高他们的阶级嗅觉,并在斗争中分清人民内部和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多么重要。
大队长陈广清主观上似乎并不要把事情办坏,虽则脑子里对队里的生产和群众的真正疾苦已十分淡漠,他有时还是为社员的生产劲头不高纳闷。怎样才能鼓起社员集体生产的积极性呢?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党支部书记何文进有根本不同的看法。究竟是把稻种当口粮分配给社员,满足富裕户的要求,还是坚持克服困难,抓好春耕生产,这是关系到集体经济前途的大事;而且把稻种当口粮吃掉,正是陈景宜的一条破坏集体生产的毒计,打的旗号是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陈广清不去研究群众“落后”的真实原因,也看不见个别贫农兄弟的真正困难,他被陈家门楼的人织成的厚厚的硬茧紧紧裹住,变得又聋又瞎。对比之下,新调来的党支部书记何文进的优秀品质就显得很突出。他还没有进村就先给麦田放水;一进村,顾不上吃饭,就在大雨滂沱的夜晚去同群众一起抢救麦苗;他对阶级敌人保持高度的戒备,很快识破陈家门楼的吃喝拉拢;他通过工作和关心群众生活,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从而了解到社员的生产热情不高,主要是由于对生产队的领导不满,必须从改善领导做起。陈广清与何文进同是共产党员,而所做所为竟有这样大的差别,归根到底,是有没有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有没有一颗革命的心。有了这颗革命的心,他就精神焕发,耳目聪明,能克服任何障碍;反之革命的红心若是褪了色,他就要变成可怜虫,就会误了党和群众的革命事业。我们只要看一看,“印把子”一旦攥在陈景宜等阶级敌人手里,小陈庄就堕入雾瘴,群众就要遭殃,干部积极分子就要被打击陷害,这个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有被断送的危险。我们怎么能够不从这里得出应有的教训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