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汾水欢歌——电影《汾水长流》看后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15
第4版()
专栏:

汾水欢歌
——电影《汾水长流》看后随记
王叙之
看完《汾水长流》从影院出来,银幕上那些人物还在想像里萦迴,那“人心就像汾河水”的欢乐自信的歌声,也似还在耳边缭绕,只听得许多观众边走边兴奋地议论着,说这是一部好片子。旁边有谁说了一句:“《汾水长流》从小说到前阵子的话剧又到影片,越改越有看头了!”没能看清这位同志的样子,但这话却正好和我的感受相一致。小说我看过,前阵子的话剧也看过,到这次看电影曾有点担心,已经熟悉的故事能不能很吸引人?结果,影片以生动的吸引力打消了我的担心,它的确叫人感到更鲜明了、更感人了。
电影和同名小说、话剧是以大体相同的故事和人物关系,反映了汾河岸边杏园堡这个小村在农业合作化初期的阶级斗争情景。新兴办的农业社经受住了春天缺雨缺粮种种困难的考验,战胜了资本主义势力的进攻,在农民中更深地扎根,它巩固了,发展了。但是,影片使人对拥护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新人物有了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正面人物的塑造更有力更生动了,也就更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力量成长发展那种不可阻拦的气势。
影片中最感人的正面形象是贫农王连生这个人物。在他身上表现出一个贫苦农民热烈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阶级感情。他的心和集体连得多么紧,一草一木一穗一事,都连心连肉。他积极为抗旱想办法,自己忍着困难,他批评刘元禄丢麦穗,敢于斗争,他真是集体利益的哨兵!这个人物形象的刚直、朴实、光明磊落,影片要比小说表现得更加动人,像他被刘元禄栽赃诬陷后那个场面,严正责备妻子和知道误解后的那种心情,像他叮嘱妻子不向社伸手借粮、在退社风波中坚决不许分种子和当水利队长等,都使这个人物更突出了。党支部书记郭春海的形象刻划上也有了新的进展。影片比小说更简练有力地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他和刘元禄间的思想分歧和斗争,关系着对两条道路斗争整个面貌的反映。影片对这方面处理有不少的加工。可以看出,话剧改编中的优长也给了影片改编以一定的启发,原来有些对表现这种矛盾斗争不够有力或过于琐碎的地方,大都经过了剪裁和改写。郭春海坚持原则的斗争行动更可信了,较好地表现了他的精干和有主见。另外,也较好表现了他向不同的人,像刘元禄、父亲郭守成、孙茂良等,进行不同方式的思想斗争,从他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党的政策。
在反映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时,影片表现了原小说中提供的不同人物间错综的关系,但在写矛盾斗争中也努力注意从总的趋势来着重写了农业社生长壮大的力量。对富农分子赵玉昌和思想变质的刘元禄,表现得有一定深度,也力求注意用邪不压正的分寸去刻划。同时对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民的变化,也紧紧联系着社会主义道路战胜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来描写。这中间最能引人的要数郭守成。这个自私心重的老农,受了富农分子的坑骗,从事实认清了刘元禄的丑行,才决心向前跨了一步。他的进步过程叫人不禁要笑,但又深感到这是一面有意义的镜子,因为解决农民中这种自私思想的课题,直到现在仍然是艰巨的。他和孙茂良都是逐步提高觉悟,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大路的。周有富和姜玉牛则是写出了不同类型富裕中农怎样被吸引到社会主义路上来。周有富原来要搞个人发家和农业社较量,最后在家外家里种种力量推动下才随大流入了社。这个人物的描写显示了以后他在新路上还会产生这种那种问题的,但他毕竟被吸引入了社,则是社会主义影响大大深入了的一个显著标志。
影片展现的是一九五四年山西农村阶级斗争图景,但这故事中生动的人物关系,不仅使人更看清社会主义在农村生长壮大的来历,也给我们在今后如何不忘阶级斗争,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有力的启发。而它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较好地表现了当时斗争特点,也富有晋中一带农村生活的特定色彩和风味。演员们的创造给人以很深的印象,高保成演王连生很朴素、动人,王志刚演郭春海、郭筠演郭守成等也都真实可信。《汾水长流》影片改编的成绩,再一次说明了改编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经过重新组织、剪裁和集中,这一歌颂社会主义在农村胜利发展的作品才能更鲜明和更有看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