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光荣传统开新花——记郭兴福教学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18
第1版()
专栏:

光荣传统开新花
——记郭兴福教学方法
新华社记者
在一段几十米的高地上,正进行着一场惊险的“战斗”。只见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战士,一跃而起,向敌阵前沿冲去,他们又射击、又投弹,杀声震荡着山谷,明晃晃的刺刀,向敌人刺去。他们跃入战壕,拼杀着从左右来的“敌人”。刺刀坏了就用铁锨砍。“敌人”溃退了,他们又立即向纵深追去……。
这些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表演是在眨眼之间做完的,从发起冲锋到消灭敌人只用了十几秒钟。个个战士都像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一样,对瞬息万变的情况,应付自如。他们在几年前还是公社的社员、学校的学生,而现在成了雄赳赳的国防军战士。凡是看过他们表演的人,都口口称赞:“这样的战士,真是勇猛顽强,个个像小老虎一样!”
这些练成硬本领的战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二连连长郭兴福上尉带出来的。几年来,郭兴福和他带领的战士们,从南京到广州、从武汉到沈阳,巡回表演了二百五十多场,受到热烈欢迎。郭兴福在练兵方法上,继承并发扬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是在新的条件下开放出来的一朵誉满全军的大红花。
红花是怎样开的
郭兴福练兵方法,是军委、林彪元帅制定的一整套训练方针、原则在广大群众中贯彻执行的产物;是各级首长蹲点、种试验田,传经说法,亲手培植出来的。
这是在三年前的一个春天,全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部队的各方面出现了朝气勃勃的生动景象。郭兴福这个先进教学方法的苗子,就是在那时开始生长的。
以前,郭兴福在练兵中,不大注意练战士思想,不大注意从实战出发,苦练硬功夫。一天,郭兴福连在实弹射击考核之前,突然接到了一道紧急命令,战士们全副武装,炊事员挑着行军锅,以急行军的速度,翻山越岭,来到一个山脚下,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时候,只见周围站满了干部。李德生将军趁战士们喘息未定,就命令郭兴福全连立即射击,三十六个靶子一齐打,而且要在八分钟之内全部打完。郭兴福指挥战士按要求射击完毕,成绩刚刚及格。这位倔强的连长,心里不服气。他想:打靶哪有这样打法?将军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同他谈起心来。
将军问郭兴福:“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又有敌情顾虑,既没有地图,又没有指北针和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郭兴福沉默了一会说:“根据现在连队的情况,不行!”将军又问:“在有效射程以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一举枪就把敌人消灭掉?”郭兴福想了想说:“不能!”将军又提了一个问题:“在两百米以内,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用刺刀消灭敌人?”郭兴福没有回答。
将军说,林彪元帅告诉我们,训练是为了打仗,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将军说,苦练硬功夫就是要发扬我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使部队在最困难、最复杂、最紧张的情况下,能够胜利完成战斗任务。将军和他谈了整整一个下午,这些话,深深打动了郭兴福的心弦。他反复咀嚼着将军的谈话,反复思考,折腾了几个夜晚,他想了很多很多……。
郭兴福开始改变过去练兵方法,迈开了革新的第一步,开始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战士。但要这样练兵,郭兴福还没有一套方法。这时,谭友夫将军在连里跟班作业,在教学上为他作出了样子。有一次,郭兴福带领战士们在练习单兵动作,正遇上倾盆大雨,而谭友夫将军带头爬到泥水里,给战士做示范动作,一遍又一遍,作得那样认真,教得那样耐心,一直把战士教会,让战士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郭兴福看着将军的口传身授,一股热流涌上心来。他想:将军身经百战,饱经风霜,而且年近半百,仍然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这是为了什么呢?从这里,郭兴福受到了鼓舞,得到了力量,看到了老红军、老八路的光荣传统。
这天,战士们练兵的情绪可高涨了,冒着大雨一直练到天黑,虽然个个滚得像泥人,但却表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晚,将军又讲了很多我军光荣传统的故事,要郭兴福注意做思想工作,以阶级感情关怀战士,严要严得恰到好处。在这段时间里,各级领导机关都不断地帮助郭兴福总结经验,郭兴福也在各级首长的教导下,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使他的教学方法一天天丰富充实起来,逐渐成了一个优秀的善于练兵的好连长。
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条
凡是熟悉郭兴福的人,都知道他确实费了心血把毛主席的有关著作和林彪元帅的指示学到了手,而且活学活用,用它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
在练兵中,他就针对训练中所发生的问题,去读毛主席的书。从这里,他得到了启示和教导。从这里,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练兵体会,把冲锋动作要领归纳为勇、猛、快、狠、准、活六个字。他认为勇就是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要有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勇是第一位的,是思想基础。有了勇才会使动作真正做到猛、快、狠、准、活。
郭兴福在冲击敌人堑壕的训练中,曾经遇到了很多疑难问题,大部分是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解决的。例如在向敌人堑壕发起冲击后,敌我双方都投了手榴弹,这时我们应当卧倒呢,还是继续前进?开始大家争论很多。他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军事原则后,进一步弄清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没有第一位就没有第二位。如果这时勇猛快速前进,就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假如在这时卧倒,等我方手榴弹爆炸后再前进,那么,敌人火力复活,既消灭不了敌人,也保存不了自己。因此,他就把投弹后要继续勇猛前进的动作确定下来,以此来训练战士。
郭兴福还经常活用毛主席的著作,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认识。有一次,战士叶铁虎同另一个战士开玩笑过火,吵了一架,从此两人闹不团结,演习不协调。郭兴福就把他们叫到一起,给他们读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一段,边读边讲,说明大家都是阶级兄弟,要互相友爱,使他们重新和好了。在郭兴福影响下,战士们都经常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断提高阶级觉悟。这就是郭兴福能够带好兵练好兵的主要源泉。
郭兴福每当谈起他练兵经验时,总是说:“千条万条,毛主席思想是第一条”。
练兵首先练思想
郭兴福是带着阶级仇恨、带着敌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来练兵的。他在练兵中利用一切机会,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励战士的阶级仇恨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充分调动战士练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战士钱根苗刚学冲锋动作时,动作不认真,喊杀时,嗓门放不开。郭兴福等他冲击完毕以后,自己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只见在离“敌人”堑壕六十米处,郭兴福怒目圆睁,杀声震耳,像猛虎下山一样,向堑壕扑去,全身力量都集中到刺刀上,向堑壕上的“敌人”猛刺。这样勇猛的动作,钱根苗打心眼里佩服。
郭兴福做完动作以后,问全班战士:“冲击时,为什么要猛打猛冲,敢于刺刀见红?”
战士们抢着回答,有的说:“这正是决生死、定胜负的时刻!”
有的说:“这正是为祖国人民立功的好机会!”
班长叶伯义说:“这是我们消灭阶级敌人,为我们阶级兄弟、阶级父母报仇的时候……”
郭兴福抓住他的话说:“你们班长说得对,我们要为阶级兄弟、阶级父母报仇。大家都记得雷锋同志的父亲、母亲、哥哥是怎样死的?钱根苗的一家是怎样……”
“……”
钱根苗,这个从苦水里生的孩子,一提到阶级苦难,一提到阶级敌人,复仇的怒火,就从心底里燃烧起来。
郭兴福说:“打仗要带着阶级仇恨,训练也要带着阶级仇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郭兴福告诉他,对敌人要恨。在拼刺的时候,要是刺刀弯了,枪托断了,就是用铁锹砍、石头砸,用手扼、牙齿咬,也要和敌人拼到底。郭兴福说:“我们要学习志愿军的英雄们,敢于同敌人死打硬拼。有了这样勇劲,不管敌人多顽强,我们都能硬过它!”从此,钱根苗每次训练,都像在战场上一样,带着阶级仇恨,认真地练习每一个杀敌的动作。
还有一次郭兴福发现战士钱根苗投手榴弹忘记拉弦。
郭兴福跑上去问他:“前几天你看过电影《铁道游击队》没有?”
钱根苗说:“看过!”
郭兴福又问:“你还记得电影里的那位大嫂子吧?”
钱根苗说:“记得!”
郭兴福从《铁道游击队》里那位大嫂子投弹没拉弦的教训谈起,联系到实战经验说明了投弹不拉弦等于放跑敌人,接着说道:“没拉弦看来是一个小动作上的疏忽,可是它反映了一种思想,训练是为了打仗,还是为了走过场?如果敌人真的在你面前,你能单图冲得快而不拉弦吗?”
从此以后,钱根苗处处留心自己的动作,懂得了“练兵为了打仗”的道理,不管做什么课目都注意从实战要求出发。
像这样及时抓住活思想,恰当运用活教材,适时进行活教育的例子是很多的。他带领部队到杨根思生前所在的部队表演,就用杨根思的事迹激励大家。在沈阳部队表演,当讲到射击要打得准的时候,他就教育战士要像这个部队的特等射手雷凯那样弹无虚发。在广州部队表演,他讲到战斗中要勇往直前不怕一切困难的时候,就列举当年解放海南岛以木船打兵舰和“渡海先锋营”跨海歼敌的英勇事迹要大家学习。去年夏天,郭兴福在武汉部队表演,天气闷热,战士们练得连领章也被汗水湿透了,他马上用所在部队硬骨头六连的硬骨头作风教育大家。战士们听了异口同声地表示决心:“我们一定要学习硬骨头作风,不怕热,继续练!”
郭兴福还常说,战士们练兵场上的思想会带到练兵场下,练兵场下的思想也会带到练兵场上来,这就要求在练兵场下也要做好思想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战士们的练兵热情。
战士叶铁虎是个中学生,刚来连队时,怕吃苦,总觉得当兵吃了亏。因此在练兵时,劲头不大高。郭兴福发现后就找他谈心,可是,叶铁虎就是不说。郭兴福就搬到叶铁虎寝室里,和他一起睡,随时随地启发教育他。有一次,叶铁虎看《红岩》,郭兴福就用《红岩》中的烈士教育他:“许云峰,江姐……他们那样英勇斗争是为了什么?他们吃亏了没有?”郭兴福又耐心地说:“千万不能忘记今天的好日子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敌人正在千方百计想来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如不练好杀敌本领,拿什么来保卫祖国!”叶铁虎反复想了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现在已成了班里的练兵骨干。
练兵场上的辩证法
郭兴福经常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来教学。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在先进中有落后的因素,在落后中也有先进的苗子,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显出正确与错误。因此,他在教学中,既注意把正确的意见讲透,又注意把错误的意见和正确的意见加以比较,并且在表扬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如何改正。这样,既加深了战士对正确意见的领会,又减少了可能出现的错误。
一九六一年郭兴福开始带领战士进行训练时,有些新战士连齐步走也不会。按规定,齐步走,脚要踢直,但有些新战士就是踢不直。他就批评说:“你走错了”,要战士重做。以后战士批评他态度不好,开始他想不通。后来反复学了毛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才认识到自己不对,没有对战士情况作全面细致的分析,没有划清成绩和缺点的界线、正确和错误的界线,没有看出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原来在齐步走的动作中,就包含有头正、颈直、两眼向前看、两臂自然挥动等八个要点,有些战士腿没踢直,但其他动作还是对的,因此不应该笼统批评他们“你错了”。从此,郭兴福看战士就比较全面客观,先表扬优点,再指出缺点。这样,自己心平气和,战士也情绪高、学得快。
有一次,在野外练习卧倒动作,战士顾兰康因接受能力差,掌握不住要领。郭兴福就一遍一遍地给他讲要领、做示范,翻来复去地教了好几遍,可是顾兰康还没有学会。有的战士在一旁不耐烦了,向郭兴福建议:“对顾兰康应该批评!”
郭兴福说:“不对,每个革命军人都希望把工作做好,而不愿意做错。你们看,顾兰康虽然没学会,但他练兵的热情却很高,他没有学会多着急呀!”
在讲评时,郭兴福出乎大家意料地说:“今天应该表扬顾兰康。你们看,他累得满头大汗,别人休息他不休息,这种不怕难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顾兰康本来在等着挨批评。当他听到郭兴福这么一表扬,马上从队里向前跨出一步,激动地说:“连长,我保证练好这个动作,等我练好了你再表扬!”接着,他又去练习卧倒动作,经过苦练后,终于练好了。
在郭兴福的具体帮助和鼓励下,顾兰康的思想、技术进步都很快,后来还当了班长。
有一次,练习敌火下如何利用地形地物的动作,新战士赵增富在坟包前卧倒时,别的动作都很好,只是无意中把右脚向上翘了一下。郭兴福看在眼里,没有批评他,只是对他说:“赵增富同志,我来做遍动作给你看,做得对与不对,你可要提意见。”
郭兴福边说边在坟包前做了一个卧倒的姿势,他学着赵增富的样子把右脚翘起来,而且不住地上下摆动,远远一看,好像是向敌人“招手”。
郭兴福边做边问:“这样行不行?”
“不行!”战士都笑起来了。
“为什么不行?”
“这样暴露了自己。”赵增富回答。
“对,这样就等于告诉敌人: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然后,郭兴福作了一个示范动作,又指导赵增富反复练习,使赵增富认识了卧倒时“翘脚”的危害。从此,他纠正了这个毛病。
这样的教学方法,受到战士们的普遍赞扬,他们说它是:“教学双方齐动脑,正误对比方法好,领会深刻学得快,脑子越练越灵巧。”
集体智慧的结晶
见好就学,见先进就赶,走到哪学到哪,这是郭兴福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提高的源泉。他不光能从老将军那里把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学到手,而且还能把战士的创造、兄弟部队的经验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财富”。熟悉郭兴福的人都说他是一条硬汉子,性格又倔强又爽朗。凡是他没理解的事物,绝不教给战士,但是,一旦被他接受了的东西,他就抓住不放,变为自己的东西。
过去,郭兴福认为义务兵没有实践和训练经验,又缺少军事知识,在军事训练上向他们学习不到东西。因此他在练兵场上常常是唱独角戏。有一次射击训练时,他带的部队分散在四个山头和山脚下进行预习,由于没有发动群众,结果,这个山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个山头又喊他去。他跑上跑下,累得满头大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次训练虽然使他不愉快地收了场,但在他思想里却生长出一株可喜的“苗子”。他开始思考:“依靠谁来练好兵?”不久,他带着战士到野外训练利用地形地物,部队向前运动时,碰到一截一人高的断墙。他问战士:“大家看,如果战斗需要利用这样的断墙,应该怎样利用?”有的战士说:“跟坟包一样,尽量利用右侧。”郭兴福自己也是这样想法。这时候,当时的新战士钱根苗忽然大声说:“我不同意利用右侧!”
“为什么?”
“因为这截短墙只有一人高,当中有个人头大的缺口,利用缺口,既能保存自己,又能观察敌人,发挥火力。”随着钱根苗的回答,全场的战士都活跃起来,人人都说钱根苗说的有道理。郭兴福心里也觉得豁然开朗。在训练结束后,他兴奋地对下连帮助工作的吴参谋说:“我今天向战士学了好多东西。”
从此,郭兴福懂得并且采用了人民解放军官教兵、兵教兵、官兵互教的传统练兵方法,于是,万紫千红的群众创造,不断流进郭兴福教学方法的宝库。
有一次,进行小组壕内战斗作业,作业场地是一个“丁”字形的堑壕,郭兴福指挥两个战士在壕内搜索前进,一个战士前进到离交叉口五米的地方观察掩护。这时,另一个战士提议说:“担任掩护的同志不应在这里停下来,应该在交叉口掩护,这样可以观察到两条堑壕的情况。”郭兴福马上根据这个战士的意见,修改了自己的指挥。在训练冲击动作时,郭兴福光要求战士动作要快,但如何快?哪些地方应该快,心里没有底。战士陈锦荣经过苦练后,冲锋动作很快,郭兴福就跟陈锦荣一道练,并和他共同研究,提出了攻击动作要前进快、发现敌人快、出枪射击快、投弹快、刺杀快、追击逃敌快的教学要领,有效地指导了这个课目的训练。郭兴福为了锻炼投弹时能把全身力气集中到手腕上,他还请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战士给他“会诊”,使自己学会了投弹的要领。在训练卧倒动作时,郭兴福开始讲要领,讲得又啰嗦又不清楚。战士屠炜群在兄弟部队学来卧倒要领口诀:“跃进不减速,前进一大步,左手向前伸,身子向前扑。”他从屠炜群手里接过这个“宝”后,又通过自己实地练习,在口诀末尾加上一句“转身把枪出”,便成了完整的卧倒动作的教学法。
郭兴福每次到外地作汇报表演,都把它当做向别人取经的好机会。到武汉部队,他学习了“硬骨头六连”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经验,使自己的训练工作更加落实、生动、具体;在广州部队,他学习了“红二连”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并把它贯彻到军事训练中去;到沈阳部队,他学习了某部运用“一点两面战术”的经验,回来后做了表演,得到部队的好评。
无声的命令
郭兴福练兵,是自己先练就一身硬本领,然后才以自己作出的样子来训练战士。这种以身作则,处处作表率的精神,就是无声的命令,是最权威的号召。
一九六二年春节那天,天刚麻麻亮,郭兴福就一个人跑到田野上,冒着冷风寒霜,练习冲锋动作。他大声喊:“冲击的时候,前进要快,射击要准,投弹要远,刺杀要狠。”接着便刷刷地匍匐前进,然后猛地跃身而起,向前冲击。他一边前进,一边射击,一边投弹,一边刺杀。……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练。等到快开饭的时候,他回到连队,战士们见他已经是遍身大汗,头上像刚揭盖的蒸笼那样冒热气了。郭兴福就是这样随时随地的练,无论射击,刺枪,投弹,爆破,无论在各种地形上的摸、爬、滚、打等等军事技能,他都下苦功天天练,比战士练得还多,终于练出了一套硬本领。
郭兴福还练出了一身硬骨头作风。一九六一年夏天,郭兴福所在的部队开始推广他的练兵方法。当时正值炎夏,郭兴福不管烈日酷热,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衣服被汗水湿透了,枪背带也湿透了,但是,他仍然一遍一遍地先做给战士看,再同战士们一起做。参观的人都说“单郭兴福在大热天带头苦练的精神,就值得好好学习!”
有一次,郭兴福在做山地冲锋的时候,脚心里扎进了一节小竹签子,但是他若无其事,摸、爬、滚、打,坚持到底。表演完毕,他的鞋袜完全被血染成紫黑色了。战士们要他休息,他说“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这算得了什么。”
不久以后,他和战士们去另一个地方表演,在冲击的时候,有一个新战士正向前冲去,忽然犹豫了一下。郭兴福跑过去一看,原来前面是一块泥水地,那个战士怕脏,不愿下去。当时郭兴福没有批评那个新战士,就召集了全班战士问道:“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通过这个地段应当采取什么姿势好?”战士们回答:“卧倒最好!”郭兴福说:“很对!我先做一遍你们看。”说罢就扑通一声卧倒在泥水里,向前迅速爬去。在他以身作则的影响下,战士们也都认真地从这里匍匐前进了。
由于郭兴福练得一身硬功夫和硬骨头作风,所以他做动作做得标准确实,讲问题讲得简明扼要,教战士能循循善诱,活思想抓得又深又细又及时。人们称他为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指挥员。实际上,他不仅是一个好的指挥员,而且是一个好的政治工作人员,是一个又红又专、军政双全的基层干部。
万紫千红遍地开
郭兴福教学方法,像一颗种子,在各种各样的土壤里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已成为人民解放军全军广大基层干部的誓言。比学赶帮争上游的局面,正在各部队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记者在参观郭兴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看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精彩的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表演。某步兵分队,苦练拼刺本领。在山地对刺的表演中,战士们勇猛顽强,喊杀声震天,枪刺准确地刺杀“敌人”;某炮兵分队用简便射击方法,指哪打哪,弹无虚发;某喷火分队,伴着步兵冲上山峰,一条条火龙准确地飞向“敌人”碉堡;某海防部队发出了“人在阵地在”的豪迈誓言,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利用地形,歼灭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某后勤分队的山地驾驶,表现了惊人的勇敢和智慧,把弹药及时送到前沿阵地;某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任何“敌人”和困难,都被他们战胜;某通讯分队的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带领着战士们架设电线,每一个动作都能先做一遍,无论是笔直的电线杆,还是矗立的墙壁,个个都能轻盈地爬上滑下,如履平地;侦察分队表演了惊人的动作,一堵悬崖削壁,陡峭得连山羊也难通过。然而,英雄的战士,全副武装,勇敢顽强,矫健灵活地向上攀登,指导员侯书信大尉跟班作业,也和战士们一起攀登到岩顶,眨眼间,他们又飞速地滑降下来,脸不红,气不喘。观众对他们的硬本领,报以如雷的掌声和不绝的赞叹。
这些表演,生动地说明了伟大的人民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创造四好连队,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郭兴福式的连长、排长、班长,郭兴福式的过硬分队,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万紫千红遍地开。(附图片)
郭兴福(前左四)和战士们一起研究消灭“敌堡”火力点的战术动作。
新华社记者 李学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