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周总理春节访“胞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19
第3版()
专栏:缅甸通讯

周总理春节访“胞波”
新华社记者 解力夫 黄祖民
在新春佳节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一行来到了这个同中国有着“胞波”之谊的邻邦——缅甸。
这已是周总理第五次访问缅甸了。在一九六一年一月九日,周总理访缅甸时在仰光机场上曾说过,他欢迎缅甸领导人常常到中国访问,欢迎缅甸各界朋友们经常到中国“走亲戚”。确实,两国领导人这些年来的互访,真像“走亲戚”一样地频繁,也像“走亲戚”一样地亲切和愉快。
无论在仰光机场上,在国宴中,还是在额不里海滩上,到处洋溢着这种亲如一家的“胞波”情谊。在缅甸主人和中国客人当中,许多人都是曾经多次会过面的,有些人刚从中国访问归来,有些人从上次访缅至今只不过几个月。老相识、老朋友一起亲切地握手,话旧,谈家常。缅甸朋友谈起了去年刘少奇主席的访问,谈起了受到仰光六万五千多观众热烈欢迎的中国沈阳杂技团的演出,谈到了北京的烤鸭,也谈到了四季青人民公社和长江大桥。中国客人回忆起奈温将军四次到中国访问的情景,谈到了缅甸政府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颠复阴谋、铲除殖民主义的残余势力,和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方面所作的重大努力。所有这些无拘无束的谈话,使人觉得就像置身于北京春节期间的亲朋聚会中一样。
在额不里海滩上,出现了更加亲切的场面。当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其他中国客人们换上了缅甸纱笼和拖鞋的时候,要把他们从缅甸主人中分辨出来就很困难了。每次晚餐,奈温主席和随行的革命委员会成员一桌又一桌地向中国客人敬酒,周恩来总理和他的随行人员也向缅甸朋友敬酒。在敬酒的时候,中国客人用缅甸话说:“达育——巴马——漆季也——地密也拔谢”和“快毛”,缅甸朋友就用中国话说:“中缅友好万岁”和“干杯”。随后,他们一起享用各种珍美的富有缅甸或中国风味的菜肴。
奈温主席强调,大家都是老朋友,加上周总理风尘仆仆地访问完非洲十国,这次到缅甸来,需要好好休息。他说,我们之间,也不必拘泥于各种外交礼节。正是出于这种情意,周总理这次访缅,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的额不里海滨度过的。两位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也在那里举行。
这是一个独特的举行会谈的场所。在一种缅甸朋友叫作“蓬涅”的大树底下,摆上几张海滨乘凉用的躺椅,远眺着那印度洋的波浪,两国领导人就在那浪声椰影中畅谈起来。他们纵论国际大势,谈到了非洲的觉醒,谈到了新独立国家的人民建设祖国的愿望……。不知不觉地天色已晚,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映出绚丽的晚霞,和天上的一钩新月、几点疏星,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这时候,大树下的亲切会谈,还在继续进行着。
的确,即便是多次相见,两国领导人还是有许多话可谈,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可以交换。中缅两国的遭遇是共同的: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任务也是共同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干涉,建设自己的国家。正像周恩来总理在国宴上所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亚非国家有必要更高地举起团结的旗帜,相互支援,密切合作。”
会谈完毕,宾主走进餐厅。这时,奈温主席叫人拿来了缅甸的土产木薯和竹薯送给周总理。在前一天,他已经把一包在缅甸叫作“马豆”的豆子送给了周总理,这种小黑豆能长出粗壮的豆芽,在外国被当作营养品进口。这些黑豆、竹薯和木薯,这些朴实无华的礼物,将在它们的“胞波”之邦中国的土地上根深叶茂地繁殖下去,体现出两国人民之间纯真亲密的友谊。
(新华社仰光十七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