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试论组织合理运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20
第5版()
专栏:

试论组织合理运输
  王柏江 张耀曾
组织合理运输,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一项经常任务
运输业从事社会化的运输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变乘客和待运货物的地点,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运输业主要是完成社会物资流转的运输任务,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纽带作用,通过货物运输,实现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把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贯串一气,把国民经济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运输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参与国民收入的创造,却不能提供脱离于生产(运输)过程的新的实物形态产品。社会产品通过运输过程,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社会的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运输业为运送货物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实质上是对社会生产费用的一种附加。因此,运输业技术装备的能力及其所完成的货运周转量,应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运输业的活动,以提供充分的运输能力、满足社会的运输需要为前提,既要做到安全完整、经常可靠、迅速及时,又要尽量节约社会的运输费用。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国民经济的运输任务,是我们评价运输业活动的经济效果的基本准则。组织合理运输,是运输业改进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一项经常任务。
运输的合理与否,首先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产生不合理运输和浪费大量社会劳动的根源。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保证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益一致和紧密协作,为组织合理运输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然而,由于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认清和把握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在实际工作中也难免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所以运输不合理的现象有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发生。
运输业只有遵循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在不断改善生产布局和运输配置的条件下,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出发,以满足运输需要、促进生产发展为前提,以保证社会劳动耗费的总节约为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紧密配合,产、运、销各部门(单位)切实协作,力求运送货物的数量、距离和方向三个基本因素合理,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国民经济的运输任务。
生产与运输网的合理配置,是组织合理运输的前提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地改善生产布局和有计划地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对于组织合理运输具有根本意义。生产与运输网的合理配置,是组织合理运输的前提。
生产布局,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部署,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国民经济问题;其牵涉面至广,需要专门加以研究。但是,可以肯定,在处理生产布局问题时,考虑物资交流的运输通道、运量、运程、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等因素,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合理的生产布局,包含着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合理运输条件;合理的运输网配置,可以促进生产布局的均衡和合理。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力,应当从国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适时适度地修建新线,扩展路网,为沟通内地和边疆、开发新工业基地提供强大的运输通道;在现有路网地区,应当注意加强装备,适当修建平行(分流)线、联络线和各种专用线,以便脉络贯通,提高运输能力,缩短运输距离,扩大服务(吸引)地区,加强运输协作。应当尽量避免修建与水运干道平行的铁路。我国海岸线长,内河水系发达,应当加速发展沿海和内河航运,大力疏浚航道和开辟贯通全国水系的运河,加强码头和换装基地的设备,改善水陆联运,以充分发挥水运的作用。在不能通航和不宜修建铁路的地区修建公路干道,在铁路、水道沿线修建深入腹地集散物资的公路网。在全国广大农业地区,应当结合农田水利建设,适应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修小河道和大车道,使之成为统一运输网的重要补充渠道。总之,有计划地综合发展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注意发挥为数众多、分布至广的民间运输工具的作用,应当保证它们在承担运输任务时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为运输合理化创造条件。
组织合理运输,要研究货物的运量、运程和流向三个因素
组织合理运输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不合理运输作斗争的过程。不合理的运输有多种表现形式,诸如远距离运输、对流运输,等等;究其内容,则可分属于同货物运输直接相关的三个基本因素——运量、运程、流向。因此,在我国资源分布、生产和运输配置的现状下,要组织合理运输,就应当对货物运输量、货物运程和货流方向三个因素进行认真的研究,具体分析引起不合理运输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货物运输量,是决定运输工作量和运输费用的一个基本因素。道理很明显,货物运输量增加了,必然会增加运输工作量,同时运输费用也会相应地增加;反之则反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货运量将日益增长。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生产布局日益合理,生产者与消费者日益直接接近,需要运输的产品数量将会相对地大大减少。因此,要组织合理运输,首先就要研究货运量与生产量之间的合理比例,消除不必要的货运量。这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就要改进物资的供应制度、调运方式和仓库基地的配置。其次,在铁路、水运、公路、空运、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以及民间运输工具之间正确地分配运量,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地说,就整个国民经济和大多数地区来看,在同一个运输区间,往往有几种运输方式可资利用,这就需要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能,结合具体的地区条件、货流性质和国民经济对各种货物在运输上的不同要求,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以便正确地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分配运输任务。再次,尽可能地做到在时间上均衡地发运货物,是组织合理运输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会像资本主义那样因市场行情而引起运量波动和年度运量的周期性下降;但是,季度、月度、旬间和日内各小时的运输不均衡现象还是存在的。运量在时间上的不均衡,除由于国民经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某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以及有的运输方式(如水运)的生产季节性等客观原因之外,对那些因生产部门和运输部门的工作前松后紧、缺乏节奏性,各种运输方式协作不良,以及供应制度和运输计划不善(特别是月度运输计划下达迟缓)等所引起的运量波动,都应当竭力加以消除,尽量做到在时间上均衡地发运货物。
一般地说,在其它条件一定时,货物的运输距离,对运输工作量、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发生直接影响。因此,辩证地分析货物运程是否适当,乃是研究合理运输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满足既定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运输需要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最短的物资调运路线。为此,需要仔细分析资源分布、运输和生产配置状况、消费要求和各种货物的经济性质,正确地制订供销计划和运输计划,妥善地组织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联运,以消除不适当的远距离运输和不必要的迂回运输。
货流方向,对运输合理与否有着重大影响。在配置生产和组织运输时,应当研究重载方向和回空方向的货流的性质和数量,考虑利用回空方向来输送货流的可能性,以便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应当注意适当提高运输工具的通用性,实行合理代用,以减少运输工具与货种不相适应所引起的空驶。在选择合理的货流方向时,不能从某种产品接近于消费地,以及个别单位或地区的局部利益出发,而应当使局部货流服从于主要货流的总方向,贯彻符合于整个国民经济利益的就近供应原则,具体分析被运送产品的效益和消费部门的要求,竭力消除由于供应制度和仓库基地的配置不合理,以及需用物资单位缺乏全局观点和运输计划工作不周到等原因所引起的对流运输,特别是隐蔽的对流运输。
产、供、运、销各部门协作,共同组织合理运输
组织合理运输,是产、供、运、销各部门的共同任务。
一般地说,在生产布局上,把生产笨重产品(如农业机械和木制家具)的企业配置在离产品的消费地较近的地区;把消耗大量原料、燃料的企业,配置在原料、燃料的产地附近,使同一地区的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掺搭配置;在各经济协作区根据资源条件和需要,实行大、中、小并举,建立有重点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工业基地附近发展给养性农业;在空车、空船的发生地和沿回空方向配置发送货运量大的企业;在临近通航水道的地方建厂,等等。上述这些作法,都将对运输合理化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在大大减少物资调运的数量和距离,加速物资流转,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和节约运输费用等各方面,收到巨大的经济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极广,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合理的运输联系,就应当结合全国的生产布局,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正确地规划铁路、水运、公路等的地区分布和发展比例,迅速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统一运输网。
首先,国民经济的计划机关,应当组织产、供、运、销各部门,共同研究和制订保证运输合理化的一些重大技术组织措施。例如,制订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固定产销地点、编制货物运输计划等,乃是在现有生产和运输配置条件下组织合理运输的基本依据。
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规定货物的合理流向,是产、运、销各部门按照合理流向,组织物资调运的依据。在编制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时,要求切实掌握各类货物的分布、产销数量、规格和质量,以及改进现有运输联系和利用回空方向的可能性等方面。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要在按照经济区划全面调整供销关系和规划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分别主要货物品类来规定它们的总流向和局部合理流向。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性质发生变动时,生产布局有所改善,各种运输方式有所发展,则应当及时进行修正。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的形式和内容应当力求简明具体,以便基层单位在组织合理运输时易于掌握。
固定产销地点,实质上是为产品规定最有利的供应范围,把众多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具体化。这是正确组织国民经济物资流转和促进运输合理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固定产销联系的基本原则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种产品的需要为前提,保证逐步降低产品的生产费用与运输费用。
货物运输计划,是国民经济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反映国民经济主要物资的流转动态和运输部门的基本工作量,保证以最少的运输工作量和运输费用,充分、及时地满足国家物资流转的运输需要。货物运输计划系按各种运输方式分别编制,以确定它们在计划期内的合理分工,即各自的吸引范围,运送货物的种类、数量和发到地,以及货运周转量,等等。货物运输计划是在产、运、销各部门的共同协作下编制的,这个协作编制过程,也就是尽量剔除不合理运输的过程。加强月度货运计划,对组织合理运输有着直接意义。当前,应当在货运计划的品名分类方面,显示出支援农业的运输的要求,以便把支援农业的物资优先列入计划;对那些暂时难以计划的支援农业的物资特别是紧急物资,应当及时核实优先承运。
合理运输基本流向图、固定产销地点和货物运输计划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牵连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众多的经济单位(包括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应当由各级计划机关全面负责,相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平衡,才能使这些措施在实现合理运输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产、供、销等需运物资的部门和单位,在日常的物资交流活动中,应当把组织产品的合理运输,作为改善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改善物资供应制度,尽可能组织直线运输,可以克服许多不合理运输。这一措施的关键在于: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以最少的时间和劳动消耗实现合理的运输联系。为此,应当针对各种产品的流转特点,按照经济区划全面地调整购销关系和规划运输线路,合理地分布供销点(商业网),顺主要货流方向配置仓库基地,以保证产、运、销之间的紧密联系。对自上而下分配且有直达直拨条件的产品,可以实行就厂矿、就车船、就车站码头直拨的办法;对地区之间相互调拨的那些产品,应当尽可能选择最近路线,实行跨区(省、县)越级调运;对一些地产地销的产品,应当尽可能组织产销直接见面(如厂店挂钩),以加速调运过程。例如,化肥、农药、煤炭、大型农具、动力和排灌机械等产品,应当尽量由起运点直接运往供应点或需要地;农副产品,只要条件许可,都应当自产地直接运至交通干线或工厂;城郊农副产品应直接运往城市的供应中心,不必经过商业仓库中转;日用工业品应当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等等。物资部门(特别是使用单位)还应当协助运输部门组织接力式运输。这一措施的实质是,在遵守货流总方向和消除对流的前提下,达到符合总体利益的就近供应,使局部地区的就近供应服从于整体范围内的就近供应,保证缩减运输距离和运输工作量,节约运输能力和运输费用,加速物资流转。
在同一地区(城市)组织物资归口管理,亦即使物资供应按部门系统的逐级管理与按地区的统一调济相结合,实行本地区内各单位发货统一托运、到货统一调济,可以协调长短途运输和加速物资集散,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减少作业次数,节约运输费用。
需运物资的部门和单位,凡有条件者,都应当尽量不分散大宗货流并力求集中零散货流,按方向和到达地点组织集中发送,以便运输部门组织经济合理的直达运输。
产、供、销各部门还可以从其它许多方面促进合理运输。例如,尽量在产地剔除夹在煤炭中的矸子,设法使季节性(生产和消费)的物资能够均衡发送,改善货物的包装特别是轻质货物的打包方法等,都有利于节约和充分利用运输能力。
最后,对运输部门来说,组织合理运输乃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运输部门除了要积极参与有关合理运输措施的制订和执行,以及主动向货主提出要求和搞好协作之外,还可以通过
自己的业务活动来采取许多促进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例如,铁路部门所创造的货源搬家、货流改道,组织“捎脚”运输,实行车辆代用,开行成组成列红旗列车,以及与厂、矿、林、码头专用线统一技术作业过程等经验,都对实现合理运输、解决运量与运输能力的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经验都应当在加以科学鉴定和改善后,积极推广。
各种运输方式,应当本着发挥各自运营特长共同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原则,在全国和各地区实行运输的统一指挥与调度,分工协作,组织合理联运。这是运输部门在组织合理运输方面的一项重要的经常工作。
运输部门采取正确的运价制度,也是促进运输合理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铁路部门应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质和流转特点,规定合理的起码运价里程和递远递减限界,以限制短途运输和过远运输;实行联运减成运价和季节运价,可以鼓励水陆联运和充分利用水运;对超过车辆技术装载量的运量减收运费,而不足者按整车收费,可以鼓励充分利用车辆载重力;对直达运输和利用空车方向的运输实行特价鼓励,等等。各种运输方式都应当制定、运用合理的运价制度,以促进合理运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