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新人新景——“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20
第6版()
专栏:

新人新景
——“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观后
朱家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主席这句名诗,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如何通过摄影作品,来反映人民这种新的精神面貌,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就有许多反映新人新景的优秀作品。它们继承和发扬了摄影艺术的革命传统,紧密地配合政治斗争,从多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那些新人物。此外,在展览会中也有不少立意新、气魄大、构图美的反映社会主义新景的作品。
摄影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表现人们在做什么,而且还应表现他们怎么样做。近年来,在贯彻和执行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总方针后,大批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农业第一线,参加农村的生产建设。刘恩泰的《建设山区的新一代》所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一群青年正豪迈地走在宽广的大道上,个个青春焕发、朝气蓬勃,流露出乐观、坚定、豪迈的神情。画面上晨光和朝雾的运用,柔美地勾划出人物的轮廓,增强和丰富着形象的刻划。《山村女教师》(王旭东摄)和《山村女货郎》(于天为摄)描写了两位淳朴耿直、性格爽朗,积极为农村服务的姑娘。山村女教师是河北省遵化县建明公社西铺小学的模范教师秦桂兰,作者选取了这位教师每天陪送学生回家,在路上和孩子们欢谈的情节,着力刻划了这位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孩子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后一幅是对千万个辛勤为农村服务的商业人员的写照。这位女货郎,为了把新商品送往农村,她摇着小鼓,走遍山村。看到她那欢跃、热情的面部表情,仿佛能听到从画面里传出来的爽朗笑声。以上三幅作品都以反映艰苦的山区为特色,并在背景上恰如其分地把“山”字表露出来,使人感到中国青年勇于在最困难条件下改造自然、改造自己、建设国家的大志。《先进学先进》(王文学摄)刻划了年老一辈农民的新的精神面貌。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等来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陈永贵那里作客。今天他不是向人们作报告而是虚心地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经验。作者抓取他正摆开双手抚摸庄稼、提出问题的瞬间,从赞赏和喜悦的神态中,表现出英雄人物谦虚、朴实、忠厚的性格。
还有不少作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环境气氛的对比,来突出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抢险》(尚舒年摄)人物形象虽然由于当时光线条件的局限,面部表情不太清晰,但是他们的精神面貌在环境的衬托中得到了表现。洪水将要冲垮堤防,狂风大雨,波涛汹涌的渲染,都表现了人物那种为了集体,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勇于牺牲自己的高尚风格。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是一幅深受观众赞扬的好作品,它成功地表现了雷锋同志内在的崇高精神和气质。这幅作品拍取了雷锋正在细心擦拭解放牌汽车的瞬间,运用特写表达出了这位战士认真对待平凡工作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不仅作为艺术作品广受观众喜爱,而且已成为珍贵的史料,列入我国英雄的史册。
寓意于景,借景抒情是摄影家们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这届影展中就有不少这类成功的作品。这里只举唐茂林摄的《铁牛出栏》、杨丙文摄的《引水上山》和蒙紫摄的《飞机灭虫》为例,这三幅作品的特点,都在于不满足一般化地表现场面和景物,而以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第一幅作者没有拍排列成行、成批的拖拉机群,来展示工业支援农业这个主题,而是集中地选择三辆正要开出厂房的拖拉机,以一辆为主,远处开行的两辆为陪衬,通过大小、明暗、远近、浓淡的对比,运用拖拉机开行时喷出的烟雾,渲染出工厂热气腾腾的生产和支援农业的繁忙景象。第二幅以静的场面,描写了英雄的太行山人民在巍峨、蜿蜒的太行山腰上修建起巨大的引水渠道。画面以弯曲如带的渠坝作为主体,通过色调的对比,近处和远处重叠的山峰,水渠上行人和右边低洼的田野衬托,使你想到工程修建的艰巨,从而联想到人民公社的力量。第三幅作品拍于田野上空,作者以图案美的背景,通过公社化后形成的大片土地,出现的奔放形的条条横线,组成了一幅美丽如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对主体灰白色飞机的位置处理得当,飞机喷出的药雾与田野组成条条横线成平行,加强飞机迅速向前飞翔的动势,通过明暗对比的影调衬托,使画面更为壮丽、宁静、辽阔,这种气概、这种新景,使人很自然想到新旧社会根本的不同。
以上这些作品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作者们都有比较深的生活基础,对生活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体验、研究和分析。《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作者张峻,曾为拍摄雷锋照片,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雷锋生前的班里,和雷锋在一起生活,熟悉和了解他的思想感情和崇高品质,拍摄过二百多幅照片,这仅仅是其中较好的一幅。《铁牛出栏》的作者唐茂林曾为这幅作品酝酿了将近三个年头,多次深入工厂观察,又多次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农民对拖拉机的迫切要求,一再思考、酝酿才选择了现在这个场面。《引水上山》的作者杨丙文,在拍摄前后,也曾数次到了太行山麓的河南省林县的农村,并在那儿建立了生活据点。深入生活、认识生活不易,反映生活更不容易,因为这是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创造过程。希望摄影工作者们今后更加努力,拍摄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附图片)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张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