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七百斤米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24
第2版()
专栏:新人新事

七百斤米的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浙江诸暨县枫桥区祝南公社乌程大队。
一月十六日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乌程大队社员吴宏昌和他的妻子马梅香,划着一条小船,从八里路外的阮家埠镇碾米回来。船上载着七百斤粮食。吴宏昌夫妇还从镇上买回来一块花布,准备给孩子添制新衣。不料船到仰天闸附近,突然撞着了河里的暗泥墩。吴宏昌夫妇心慌手乱,船身左右摇晃,哗的一声,河水涌进了船内,他们俩也落入没脖深的寒水里。
这时,复员军人俞洪祥闻声赶来,立即脱下棉衣,跳进水里,帮助吴宏昌夫妇把沉船移到浅滩上去。随后,他又从家里拿来面盆,帮着泼去船舱里的积水,一船粮食终于被救了出来。
由于船上的粮食受过水浸,增加了重量,小船负荷太重,吴宏昌想把两箩细糠丢掉,以便减轻船的载重量。这位复员军人说:“这些东西不能丢掉,放在我家里好了,等明天给你们送去。”说罢,又把自己的棉衣让吴宏昌穿上。
吴宏昌夫妇回到家里,乌程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纷纷登门慰问。夫妇俩又是感动,又是担忧。感动的是,这位素不相识的复员军人热诚地帮助他们抢救了船只;大队、生产队干部和社员又热心地来看望他们;担忧的是,这七百斤湿米,在这连阴天,霉烂了怎么办?干部和社员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人有难大家帮。”大家都愿意用一部分燥米换吴宏昌的湿米,把湿米先吃掉。第二天清晨,第一生产队的社员都来吴宏昌家称湿米。人们十斤、二十斤地把湿米分走了;第二生产队的社员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也都自动前来换湿米。就这样,吴宏昌一家的困难被大家分担了。
次日中午,复员军人俞洪祥挑来两箩细糠,还送来一块花布。这块花布也是他在水里寻到的。村里的干部和社员闻讯都来谢他。俞洪祥却谦逊地说:“咱们都是公社社员,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俞洪祥是枫桥区枫镇公社紫微大队的社员。
乌程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对俞洪祥这种助人为乐的风格,对第一、第二生产队社员的那种一人有难大家相帮的阶级友爱精神,很为赞扬。吴宏昌夫妇更为感动,他们逢人就说:“这样的事情,只有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在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才能有。”
浙江诸暨祝南人民公社 吕世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