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春光满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25
第2版()
专栏:

春光满园
新华社记者 邢犁夫
不久前我到大连采访时,大自然的春天还没有来到渤海之滨。然而,在大连高压阀门厂里,却看到一幅崭新的标语:“春光满园”。
“这春光指的什么?”我问工厂党委书记。他笑着反问我:“你看呢?”
我看到每个车间的墙壁上都贴满红红绿绿大字报,上面写着每个工人在一九六三年取得的成绩;还看到一副对联,上联写着“摆成绩摆进步戒骄戒躁”,下联写着“摆经验摆前途更上一层楼”。
莫非这是“春光?”
我没有再往下问。可是当我同许多工人交谈、一起参加庆功会的时候,一起唱“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这支歌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我感到春意确实荡漾在这个工厂每个人的心头了。
当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厂的一些活人活事之后,那“春光满园”的印象就越发深刻了。
这个工厂有一位入冬以来上班最早的人。不管大雪纷飞,还是北风凛冽,他总是披星戴月地在四点钟以前赶到车间,点起那熊熊的炉火,开始一天的劳动。这位工人叫马林玉,今年三十二岁。论职务,他是机械车间的搬运工;不过,眼下叫他什么工好呢?
去年十一月,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机械车间里安设了五个一搂多粗的铁炉子,为的是把夜晚被寒风吹凝固了的机床润滑油烘化开来。早班工人六点钟上班。如果六点钟开始生炉子,势必要等到一个多小时以后才能生产。必须找一个工人四点钟上班,生好炉子,管好炉子,中午下班。马林玉二话没说,接受了这项工作。
“你当时怎么想呢?”我问他。
他直率地回答:“我想,干什么都行。我干了十几年,一直是出大力的。从小拣煤核,吃苦吃惯了。早来生炉子,我知道这不是件轻快活。早晨,我两点来钟起床,带着干粮,走着来。那时候,街上还没有电车,走半个钟头来到工厂,最晚是三点半。新年以后,我又提前了半个钟点。”
他为什么又提前上班?
马林玉永远不会忘记在去年年终的评功摆好会上有那么多伙伴给他评功的事。在那次评功会上,这个说:“我们的生产计划能提前超额完成,有马林玉一份功劳。”那个说:“马林玉把炉子生得旺旺的,我一进车间就觉得像春天。”还有的说:“马林玉节约工作做得好,他每天都从炉灰里拣出一二十斤煤核再烧。”同伴的话语像阵阵春风给马林玉带来了一股说不出的温暖和力量。这个从小就在家中过穷日子,从小就在露天拣过煤核的人,顿时感到今天在工厂生炉子、拣煤核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他说:“过去我只知道埋头干活。为什么干活?干的什么活?说不出个道道来。大伙一讲,我明白了,我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干活。在工厂生炉子,拣煤核,也是一项革命工作。”
从那以后,他上班更早了。领导上交给他的任务是生三个大炉子,怕他忙不过来,留下另外两个给小组工人生。他想:“我再早来半个小时,就省去了大家的麻烦。”每天,他生五个炉子,拣的煤核由一二十斤增加到三四十斤。他拣的煤核越多,炉火就越旺。抽空,他不是帮助搬运工干活,就是帮助车床工清扫。人们夸他“专门为别人送温暖”。
一月四日那天夜里,西北风呼呼叫。他因为胃病犯了,痛得一宿没睡着。钟敲两下,是他起床上班的时候了。家中人都劝他休息一天,天亮了上医院。他说:“我爬也要爬到工厂去,把炉子生好。要不,工人上班怎么生产啊!”说罢,他便向工厂走去,一路上三次剧痛,使他停下了脚步。他还是来到工厂,生好炉子,拣完煤核,才到工厂保健站。
机械车间党支部书记告诉我,像马林玉这样的人,在车间里是一般工人发扬革命精神向先进行列里飞跃的一个典型。
这个车间有个最出名的后进工人,过去分配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都不欢迎。有的人提到这个工人甚至说:“千万别提他,提起他,头痛啊!”但是,当记者看到这位工人的时候,在他那黑里透红的脸庞上,使人感到一片“春光”。
他,高高的个儿,膀宽腰粗,今年不过二十六岁。我很奇怪,像这样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过去为什么不受人欢迎?他,沉痛地向我叙述着:“那时候我是一个脚踏两只船的人。一只船是工厂,一只船是我家的小船。我家在渔村,离工厂三十多里远。我每天骑车子上班。不,我并不是每天上班。除了休假日,我每月总有那么三四天不上班。摇着小船钓鱼卖。那时我想,辛辛苦苦到工厂,不如在家钓鱼,悠悠闲闲,出力不多,挣钱不少。去年十月,我用三百块钱把旧船换成新船。我不想在工厂干了,可是,爸爸骂我,哥哥说我,连我的爱人也劝我别走这条道。那时,我痛苦极了。回家吧,家里人人不让;回工厂吧,看看人家干出那么多成绩,进步那么快,可我是干的什么?‘人有脸,树有皮’,我就没有脸么?就在我买船的那个月,领导上把我调到了车工七组。车工七组是我们厂的五好小组,组长苏德丰是全厂的五好标兵。没想到,这个小组还要我。苏师傅还说:‘欢迎你!’”
说到这里,他的脸浮上了微笑。他接着说:“苏师傅那么亲切地开导我。苏师傅的徒弟杨志坤是全厂的徒工标兵,每天和苏师傅一样早来晚走,拣重担子挑。人家为的是什么?人家能理直气壮地说,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可我说什么呢?!一条臭鱼会弄糟满锅汤。我狠了狠心:不旷工钓鱼了,使劲干活。没想到年终评功摆好还有我的份。大家一摆,给我摆了九条成绩和进步。这时候我低下了头,不知说什么好。”
眼泪流到他的两颊上,他用手擦了擦说:“我要做一个真正的工人,做一个有革命精神天天向上的工人。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我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而工作。”
不久前,他们小组接受了一项新的加工任务。这个活,技术比较复杂,对于他这个三级工来说,尤其困难。一天规定的任务是加工一百二十个。他累得满头大汗,干了几天也没突破一百个。组长耐心帮助,大家一起研究,还是不行。这在过去,他早不干了。可是现在,他主动地到其他小组请师傅来指导,一连请了三个,终于突破了技术难关。像熟练技工一样,他一天也能加工一两百个了。
如今,在机械车间,谁不说“刘义荣大转变”“刘义荣大跃进”!如同春天一朵迟开的花一样,如今刘义荣也放出光彩了。
在这百花争艳的日子里,先进工人怎样?就说全厂闻名的技术革新能手赵秀峰吧。
他是锻冶车间八级大工匠,有三十年的翻砂经验。去年他实现了二十五项技术革新建议。年终,小组评功摆好,大家给他摆了二十八条成绩。不料,在摆功会上,大家越说他技术革新好,他越坐不住,最后他竟检讨起来了。原来,一个多月以前,赵秀峰接受了一项铸造长细管的任务。工艺上规定用干模铸造,他认为干模既浪费烤模子的木炭,铸造效率又不高。他打算改为潮模,但是试验了几次,都没成功。他放弃了这项革新建议。“大伙表扬我是革新能手,这对我是一种鼓励。可是,在革新潮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打了退堂鼓。这怎能对得起大伙对我的表扬和鼓励呢?!”随后,他下决心继续试验。休假日,在市内寻师访友,回到工厂同大家一起研究上几次失败的原因。不多久,终于试验成功了。用潮模铸造长细管,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铸件成品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个月还能节省一千多斤木炭。
一月二十二日锻冶车间开庆功会。大家第一个给赵秀峰戴上了大红花。他的老伴也来参加会。一个年青小伙子报告:“赵师傅先进有大娘一份功劳。我提议请赵大娘上光荣席,戴光荣花。大家同不同意?”在一片“同意”和掌声中,赵大娘的胸前也戴上了大红花。
“这是我们老俩口结婚二十五年多第一次一起戴花啊!”事后,赵秀峰笑眯眯地对我说。
“你们俩结婚的时候没有戴么?”我好奇地问。
“不但没有戴,结婚还一南一北哩!那是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侵略到我们家乡。家里老人怕日本鬼子抓姑娘,要我们俩赶快成亲。可是,在大连干活,没有路费回家,只好让我妹妹代替我娶亲。你看,在旧社会我们俩结婚都没能在一起,更不用说戴红花了。如今在庆功会上一对大红花戴在我们老俩口的胸前,刻在我们的心上!那天夜里,我们俩觉也睡不着了。我说我做了那么点成绩,大家就给我庆功,惭愧啊!她说我比你还惭愧呢!就在那天夜里,我又想出了一件革新建议,用塑料布代替造型中间的白砂,既省钱又保证质量。老伴一听,第二天就去买了五尺塑料布。今天,这塑料布也用到生产上去了!”
赵秀峰在讲这些话的时候,想尽力克制住自己的愉快心情,但是怎样也掩盖不住那满面春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