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我靠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26
第5版()
专栏:

“我靠后……”
中共长子县委中心通讯组
一九六一年阴历正月里,雪还没化。五十开外的长子县庆丰大队党支部书记、山西省著名劳动模范刘来源正在库房里查看种子,贫农杨长喜突然跑来找他,劈头一句话就是:“房塌了!”
老刘一把拉住他,大步赶到长喜家,……三间泥坯房,塌了一间,那两间墙也斜了、裂了。可住房成问题的,还不光是杨长喜一家呀。
七个党支委凑到一块儿的时候,刘来源便提出了住房问题。他两眼盯着煤油灯那欢蹦乱跳的火苗儿,一字一板地说:
“这十几年来,咱村大人孩子添了多少?”说着他就用左手把右手那五个粗壮的指头一个个捺倒,又一个个扳起来。捺倒,扳起;扳起,捺倒,……最后感慨地说,“大人孩子添了四百五十一口,可房子没添,土改分的老房子也没怎么修。你们说,这事咱们能不管?”不等别人开腔,他马上又拿出了根据:“毛主席说过:我们要胜利,就得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支委会完全同意刘来源的意见:住房问题一定得管,随后召开支部大会,正式作出了决议:给社员修建房屋,分三年完成。
要修建房屋的喜讯,随着春风很快传到了庆丰大队的每一个家庭。刘来源的老伴儿也乐坏了。他家的房,早就借给队上公用了。老两口住的房子,是队里一夜之间给盖起来的,泥坯草顶,一到夏天,雨一来,房就吃不住劲儿。这回听说要修房了,老伴儿赶紧盘计着哪里该修,哪里该补。但是,刘来源亲自领上泥瓦组组长杨秋喜,挨家挨户,按轻重缓急排下一百多户,却没有他自己。
从阴历正月到七月,泥瓦组一间间一户户已经修补好了一百五十多户社员的四百五十多间房子。这时,社员们提议给刘来源修,他不让,说:“先尽别人,我靠后。”干部们说给他修,他说:“先尽社员,咱靠后。”
人们看老支书这样,实在忍心不过,都替他打主意,先把南房的墙修好,老两口搬到南房,然后修东房。和刘来源住对门的高未则老汉每天找他说几遍:“老来源,你这南墙得修呀!”但不管谁说,刘来源都是嘿嘿一笑:“我心里有数。”
秋收时节的一天,正赶上老刘去长治办事,他的老邻居、土改时农会的老保管莫大和,找到了杨秋喜和大队长郑来锁,拍拍胸膛说:“我作主,趁来源不在,咱们给他把南墙拆了重垒!”大家都寻思这是个好机会,就七手八脚地动起手来。太阳西下的时候,刘来源回来了。一见南墙拆得只剩膝盖高,心里立时充满了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想说句表达心意的话,却怎么也找不到,冒出来的是:
“好哇,我一天不在,你们就把我的房也拆了。我说我靠后嘛!”大伙儿说:“要赶上你在还拆不成呢!”三天工夫垒好了南墙。要依众人的意思,就手把东房也拾掇拾掇。刘来源说什么也不让。这一年,一共给一百七十五户社员修补了五百一十六间房,而刘来源的东房还是没修。
一九六二年,一方面继续修补旧房,一方面主要建筑新房。队里总共垫了砖瓦、木料费两万一千多块钱,投工三千一百来个,使十一户根本没房的社员住上了新房,六户人口多、房子少的社员增盖了新房。每当一座新房盖好的时候,将要迁入新居的社员都要跑来关切地催刘来源快修他自家的房。卖鞋的光着脚,成什么话!社员们心里怎么能过意得去!
刘来源的老伴更心急。因为在姨家借住的儿子要结婚了,东房不修往哪儿住?她今天催来源,明天催来源,催到了八月头儿上,来源就是不弹这根弦。老伴真有些生气:这家盖新房,他要去筹划;那家补旧房,他也去照料,可就不顾自己的家!
可他们全都不知道老支书心里到底想了些什么。刘来源那心里,还一直想着去了世的贫农常老五的榜样:常老五土改时当的是农会主席,斗地主,他打头阵;分果实,他蹲在最后。全家住了十几年破庙,临分房子时他不挑,宁肯把好房子让给别的穷兄弟,剩下三间破房归自己。刘来源还经常想着: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理应吃苦在先,享乐在后。这些就是老来源心中的那个“数”。
刘来源这么关心着大伙儿,大伙儿也都惦念着老来源。去年八月中,刘来源到太原开了七天“提高农活质量座谈会”,跟上次一样,社员们抓住这个机会就又悄悄地把东房给他修好了。“人心换人心”,一点不假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