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同谁比甘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2-26
第5版()
专栏:编后

同谁比甘苦?
通讯《房子的故事》和《我靠后……》,很能发人深思。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应有的品格和作风。对一个在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吃苦应吃在什么人之前,享乐应享在什么人之后,需要有个标准。公社党委书记萧勃然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刘来源的标准是:同本社本队的贫农、下中农比甘苦,自觉地不超过贫农、下中农的生活水平。
土地改革已经过去十多年,广大农民包括贫下中农的生活,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萧勃然和刘来源的住房,仍然保持较低的标准。他们的住房,虽然迫切需要翻盖或修补,但是自己一推再推,一让再让。为什么?在他们看来,吃苦要吃在贫下中农之前,享乐要享在贫下中农之后,只要还有贫下中农住着旧房,他们就不愿先整修自己的住房。“等这些人都住上了新房,我再盖新房也不迟啊!”这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阶级感情的具体表现。它使得群众对于党员、干部更加信任和爱戴,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因而能够进一步调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萧勃然、刘来源同志住破房,这当然是一件苦事。我们共产党员并不是天生爱吃苦的,只是由于我们胸怀崇高的理想,所以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苦乐,而是阶级的、人民的苦乐。正因为这样,所以能够自觉地过艰苦生活,能够处处大公无私。
把个人融化于贫下中农的集体之中,凡事先想到他人,后想到自己,这是要有高度的阶级觉悟才办得到的。萧勃然、刘来源自觉地这样做了,因而成为群众信任和爱戴的带路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