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激流勇进》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01
第6版()
专栏:

《激流勇进》的诞生
朱树兰文 阿老图
宏伟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和工人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是我国当代话剧艺术家努力要在舞台上展现的目标之一。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一团最近在首都演出的《激流勇进》,不但引起了戏剧界的重视和好评,也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个戏的创作经过和经验,我们访问了编剧之一的胡万春、导演佐临和扮演剧中主要角色王刚的庄则敬等三位同志,下面便是这次谈话的记录。
生活·小说·戏
工人出身的作家胡万春,曾经写过不少反映工人群众斗争和生活的小说,也写过电影文学剧本,参加话剧创作还是头一回。在回忆这个戏为上海钢铁工人演出的情景时,他说,演完后,很多认得的工人都去找他祝贺,有的说:“舞台上出现钢铁工人,这还是头一遭,希望你们以后多写写。”还有的说:“这出戏写了我们上海钢铁工人,真叫人开心,一定要多炼几炉钢来慰问你们。”他觉得“要多炼几炉钢来慰问”是观众对这个戏的最大奖励,也是他感到的最大幸福。
胡万春同志是一位有着二十二年一般工龄、在钢铁厂工作了十八年的钢铁工人。他熟悉各种各样钢铁厂的工人,他笑着说:“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要写他们。”《激流勇进》中的生产副厂长王刚,是实有其人的;当然,和现在描写的不尽相同。那是一九五八年,他调到转炉车间搞运输才认识的。当时,工作很繁重,每天有三千吨的运输任务;天又不停地下雨,困难真不少。生活中的王刚是一个敢于负责、干脆、有魄力、干劲十足的人,他以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乐观主义精神对待工作,终于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一九五九年他在题名《特殊性格的人》那个短篇中第一次写了这个王刚。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生活中的王刚也在不断地前进。作者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写完,需要作进一步的描写,酝酿了两年多,产生了一部新的中篇,这就是《内部问题》。《激流勇进》是根据它来改编的。
将小说搬到话剧舞台,原作中那些对人物内心的细微刻划,人物出场的设计,以及揭示主人翁精神状态的油画,……这一切怎样在观众面前展示出来呢?这是作者不能不担心的问题。胡万春同志说,即使在排练场上,他还不能全部想像出现在这样的表现形式。彩排时,作者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在舞台上了:王刚第一次出场,在火车上的亮相,讨论“新字三号”方案,运用聚光灯突出欧阳俊、王刚和丁旺的内心活动,以及将画用幻灯在纱幕上放大的表现方式,等等,他觉得都是真实地反映了生活,而又比生活更集中、更有吸引力。《激流勇进》的演出,使他体会到将小说搬上舞台,必须依靠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等集体的智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最根本的是整个创作集体都要有较雄厚的生活基础。上海人艺一团的同志们由于长期以来陆续下厂劳动,为工人演出,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短时期内能改编和排练出这个戏来。
早在《特殊性格的人》发表时,生活中王刚原型的那位同志写信给胡万春说:“你写的王刚好像是我,但我没有这样高尚、美丽,还应该好好向他学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作者在把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并力求刻划出一个社会主义时代工人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方面,确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传统·民族化·革新
看了《激流勇进》演出的观众,差不多都在谈论这个戏的表现形式。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形式呢?导演佐临同志为我们作了解答。
正当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找寻工业题材的戏参加华东话剧观摩演出的时候,听说胡万春同志的《内部问题》接近完成,剧院立即邀请他去读一读这部作品。只听了一半,佐临同志说,他就被其中五个正面人物形象(王刚、周师傅、欧阳俊、黄萍、方书记)所吸引;小说的内容又是反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运动,很有现实教育作用,因此决定将它搬上舞台。跟着而来的是,怎么将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磅礴气势在舞台上体现出来呢?钢铁工人热火朝天的斗争生活是很难按老一套的几幕几场戏来反映的。而王刚身上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又怎么体现出来呢?这就对编剧和导演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佐临是我国有修养的导演艺术家,一九六二年他在一篇题为《漫谈戏剧观》的文章中,发表了对于当代世界戏剧流派的见解,引起了戏剧界的广泛注意。将《内部问题》改编成话剧,根据内容的需要,他想作一些新的尝试:不受舞台空间的限制,也不受三一律的限制,打破舞台上三堵墙的框框,采用多种手段来反映这一崭新的斗争生活。他说:“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是从西方来的,大多是表现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运用几幕几场和三堵墙内的空间便足以反映它那狭窄的生活内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不突破原来的形式,就不可能表现群众斗争的广阔天地。”他认为我国戏曲表现不受舞台的限制,而是衔接地进行的;学习戏曲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舞台空间,以及灯光布景的配合,就能将这一新的生活内容展示在观众面前。这样一个导演构思要取得参加创作和演出所有成员的一致认识,先要过“三关”。首先是执笔编剧的同洛同志的合作。其次是演员关,因为剧中每一场戏只有几分钟或一刻钟,演员必须改变过去的表演习惯,集中精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角色的精神面貌呈现于观众之前,没有酝酿情绪的准备时间和余地。第三关是舞台美术。从现在的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戏对它提出了不少难题,这方面的成就是显著的。
佐临同志说,目前这个戏正在过第四关:观众关。演出以来,观众、特别是工人观众是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他们是欢迎艺术革新的。
体验·创造·愿望
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出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演员提出的艰巨任务。在《激流勇进》中,生产副厂长王刚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饰演这个角色的庄则敬同志创造这个工人阶级领导干部的形象,是经过一个探索过程的。
当剧院决定他担任这一角色时,他一方面感到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很兴奋;但又对这个正面人物的认识有个框框,觉得担子重,难演。仔细读了剧本,深深被王刚的形象感动以后,才意识到作为一个演员,自己的思想修养固然不够,演技锻炼也不够,但这种畏难情绪的产生,还是由于缺乏创作热情。因此决心改变过去的创作方法,不再客观地从艺术技巧上研究、处理角色,而是先从思想感情出发,首先要使观众相信王刚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党的优秀干部。着眼点不同,树立正面人物的政治责任感自然加强了,也就能紧紧依靠集体,努力提高思想认识,缩短和角色的距离。
探索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庄则敬同志谈了两个细小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如抢修炉子这场戏,王刚出场后讲了这么一段话:“同志们!这一次意外的事故,我没有能阻止住,造成这样的损失,我有责任……我对不起党……”最初,他的表现使人感到很沉重,有伤感的成分。经过导演和大家的帮助,他才理解到那种伤感是演员自己的感情,不是角色的感情。像王刚这么一个热爱事业、对党负责的领导干部,他没能阻止事故的发生,虽然会自责,有沉痛之感,但是他有信心,相信群众的力量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他的情绪应该是昂扬的,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对黄萍做思想工作的另一场戏里,尽管王刚这个人不习惯做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还是懂得做人的工作的。排练时,他强调了王刚不知所措的一面,虽然有效果,但使人感到损害了人物。现在抓住了对黄萍的深切关怀,只是对如何解决爱情问题还不是那么习惯,那么自然,人物的面貌就真实得多了。
从这两个例子的两种不同处理中,庄则敬同志说:“我深深体会到演员深入生活,坚决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在王刚身上还有一些工人味道,那是和过去经常下厂劳动,为工人演出,对工人群众的生活有所感受分不开的。他表示今后要不断地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向各个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更多更好地塑造出不愧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英雄形象!(附图片)
王刚(庄则敬饰)
黄萍(陈奇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